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国学《断狱原则——“比”、“例”》赏析
释义

国学《断狱原则——“比”、“例”》赏析

断狱原则——“比”、“例”

【点睛之笔】

比与例是指古代的一种断狱原则,到秦汉时达到成熟。

【经典解读】

如果律中没有明确规定,可以用相似的律条定罪,这叫做比。又是两汉到南北朝时曾通行的一种法律形式。郑玄注《礼记·王制》:“已行故事曰比。”秦朝时很多案件的判决以“廷行事”即法庭成例为依据,当时,“比”是作为法律适用中补充法律漏洞的技术。如《法律答问》中记载“殴大父母,黥为城旦舂。今殴高大父母,何论?比大父母”、“臣强与主奸,何论?比殴主”、“斗折脊颈骨,何论?比折肢”。汉初肯定比附之制,汉高祖七年,“诏廷尉所不能决,谨具为奏,傅所当比律令以闻”。到汉朝以后,比不存在,内容被吸收进其他法律形式里边。但是类推形式在古代一直存在。和比一样,例也是一种断罪原则,是汉、唐、宋、明、清时期的法律形式,但名称不同。秦朝时称“廷行事”,即法庭成例。汉朝称为“故事”,即以《春秋》中存在的故事作为断罪的依据。到了明清时,例和律并行,变得更为重要,在清朝时,其效力甚至高过了律。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3: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