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元好问·清平乐》原文赏析
释义

《元好问·清平乐》原文赏析

《元好问·清平乐》原文赏析

泰山上作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元好问游泰山,事在1236年。这时金朝覆亡已经两年。他作为旧金遗民,有着很深的家国沉沦之恸。登览所及,遂多哀感。

上片四句,摹写山上景物,然而墨光所射,却是一派凄清的意绪。泰山为天下伟观,胜迹名区至多,游人莫不为之神彩飞扬,意兴飚举。古来佳章妙句,可谓捃拾不穷。而元好问鼎镬余生,萍漂梗泛,名山吊影,万感填胸,是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者也,故游目涉笔,便多悲慨。一起四字,语带双关。“江山残照”,既是眼前实景,又寓江山易代的兴亡之感。它与李白之“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秦娥》),可谓情貌略似。“落落舒清眺”,写放目远观时的感觉,一词一意,一意一机,意蕴非常丰富。落落,孤寂貌。左思《咏史诗》“落落穷巷士”,用法同此。流览清景,自然是不坏的,一个人独赏,却未免显得孤单与寂寥了。再加上冉冉西沉的残阳之映衬,就越发加重了苍凉悲惋的意味。在这两句里,作者将一些相互矛盾的意象组合到一起:如落寞与舒展,残阳与清眺等,使它们构成顺逆相荡的冲击力,来表现自己复杂的心境,是很感人的。然而,这还不过是写词人乍舒远目时的初步感受。接下去“涧壑”二句,则深入一步写外在环境在他心头唤起的感触。风号万窍,典出《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作则万窍怒号。”意谓大风一起,树木的大小窟窿都发出号叫。可是在作者看来,这形形色色的万壑风声,都汇合到无际的松涛悲啸之中去了。长松风起,这本是诗家的乐境。“庭流松响,户接云根”(《善馆碑》),沈约之妙语;“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滕王亭子诗》),杜甫之佳章;“翰长昼闲来啜茗,下帘危坐听松涛”(《漫题诗》),欧阳玄之雅句;“松籁泠泠疑梵呗,柳烟历历见招提”(《南涧寺诗》),欧阳衮之清音;“松风清有露,萝月净无烟”(《寄茅山孙炼师》),李德裕之逸韵。凡此种种,皆从正面着笔,令人心旷神怡。从负面写松风者,如李白之“飞流洒绝巘,水色松声哀”(《游泰山诗》),杜甫之“松悲天水冷,沙乱雪山清”(《送郭中丞充陇右节度使》),亦不过稍加点染而已。象元好问这样把长松的“悲啸”写得铺天盖地,殆无先例。林涛松籁,本无所谓悲欢,敏感的词人,各就其所遇措辞,各从其所感设境,能令大千世界,皆为我用,与心俱化。元好问身丁国变,憔悴南冠,神州沉陆之痛,铜驼荆棘之悲,往往触目印心,随遇而发。这就是为什么平常的松风落照,竟能激起他偌大的苦情悲慨的原因。它同杜甫的“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奉先咏怀》)、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可谓同其枨触者也。

下片四句,反复陈说,不过一义,即感叹人生之渺小而已,调子非常消沉。“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这两句都是用以大衬小的方式来表达一个否定性的判断。作者登上万山之首的岱宗峰顶,极目无尽的云山,俯仰古今的兴废,在浩茫无际的宇宙面前,人生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就象井蛙之于大海云天,醯鸡(一种微小的酒虫)之于高天巨日一样,根本无法拟议。通过这种微观与宏观的强烈对比,作者体验到一种否定自我的“失落感”。而这正是他刻意寻求以缓和心灵创伤的麻醉之剂。既然宇宙是无穷的,盈虚是有数的,那些煊赫一时、封禅泰山的衮衮英雄,也都烟消云散了,那么个人的浮沉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就是隐藏在文字之后的潜台词,是主人公实现感情解脱——由悲愤转向旷达——的契机。有了这样一个过渡,最后两句便顺理成章了。“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当自己高踞峰顶俯视人间的时候,一切尘寰的争逐,真是细若秋毫了。语甚旷达。作者是不是真正得到了解脱呢?怕未必。因为这个看法是他在醉眼朦胧中得出的,醒了又会如何呢?过了十八年,当他以垂暮之身登览五台的时候,他这样写道:“凛凛长松卧涧阿,提壶悲啸抚寒柯。万牛不道丘山重,细路沿云奈尔何。”从这棵废置荒山的栋梁之材上,他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又不禁悲从中来了。热爱生活的元遗山,毕竟无法回避生活的吸引。他的痛苦在此,他的伟大之处不也正在于此吗?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