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元好问·江城子》原文赏析
释义

《元好问·江城子》原文赏析

《元好问·江城子》原文赏析

观 别

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万古垂杨,都是折残枝。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澹无姿。

情缘不到木肠儿。鬓成丝,更须辞。只恨芙蓉,秋露洗胭脂。为问世间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

这首词题为“观别”,系观人离别有感而作。

首句,“旗亭”,指酒楼,点地。“谁唱渭城诗”,写所闻,暗寓别情。“渭城诗”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历史上著名的送别曲。情真意挚的渭城曲吸引了作者,循着歌声,他看到了一幕动人的别离情景。“酒盈卮。两相思。”别筵上,酒已斟满,但一想到今后将经受“一种相思,两地闲愁”的煎熬,能不为之黯然消魂! “两相思”表明这种相思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相印。由此可以推知,离别者应是一对柔情似水的男女。“万古垂杨,都是折残枝。”折柳赠别,乃古时风俗。古典作品中,写离别常及柳树,遗山此句与周邦彦《兰陵王·柳》中“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相似,都指在漫长岁月中,折柳赠别者为数极多。不过,遗山句意更为醒豁。“万古垂杨”拓宽了时空跨度,说古往今来的垂杨,都被别离者“折残”,构想极为新奇,为别筵增强了感伤气氛。“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澹无姿。”写观别者的心情感受。所见近处山峦以前皆青碧如染,如今却变得黯淡无姿。“缘底事”,轻轻一问,答案尽在不言之中。词人看到那对他并不认识的恋人离别的场面,受到离愁别恨的浸染,连映入眼帘的青山也都失去了往昔的风采。这几句和稼轩《水龙吟》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同一机杼,即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色以人的情感。山犹如此,人何以堪! 托物言情,既渲染了气氛,也表明自己和离别者在情感上达到了共鸣和交融的境地。

过片“情缘不到木肠儿”,承上启下,意谓此情此景,只有木石心肠的人才会无动于衷。“木肠儿”,语出《晋书·夏统传》,晋时太尉贾充用官职、地位、女色诱致夏统,统置若罔闻。充曰: “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木肠儿”喻指主观感情不为客观景物所动的人。观别者的这声长叹,既源于对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的深刻理解,也是出于对离别双方的真挚同情。“鬓成丝。更须辞。”“更”,岂也。两位离别者是一对因离情别恨的煎熬致使双鬓生出白发的男女,他们当双栖双飞,终日相伴,岂须再天各一方?现在却月缺花残,不该别而别,隐隐点出这对男女实际上正经历着一场爱情悲剧。“只恨芙蓉,秋露洗胭脂。”以露荷点出季节是初秋。展示残荷泣露的画面,进一步为这对情侣的离别增添凄清的色调,把环境气氛渲染得更为悲怆。鹿虔扆《临江仙》曾以“清露泣香红”强化“暗伤亡国”的情愫。这首词里的“秋露洗胭脂”更使写景抒情臻于妙合无间的化境。前面冠以“只恨”两字,见出眼前景色使别者愈加难堪; 同时,“秋露洗胭脂”的自然物象也使离人加深年华易逝的怅惘。结尾三句,“为问世间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是作者因为世间离愁别恨不能消减而发出的深永叹息,也是为人间永远没有离别进行真诚的祈愿。

一般写离愁别恨的作品,大多是抒写作者的亲身体验,或代人立言。元遗山这首词独辟蹊径,从观别的角度写别情,且写得语重情长。词人不是以局外人的身份纯客观地摄取离别的场景,而是极其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对眼前两位将别的男女充满理解和同情。自始至终,他和离别者一起激动,一同感伤。正是由于观别者和离别者感情的交融无间,作品才写得分外感人。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0: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