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亲子关系衍生出孩子坚固的人际关系
曾有调查,人最大的幸福感来自于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将最大限度地提升人的幸福感。而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一个人走向社会后的人际关系是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的复制,而与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则是与异性父母之间的关系的复制。
这是有可能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建立的第一个人际关系是亲子关系,第一个学习相处的对象是父母,见到的第一个异性且在遇到伴侣之前相处时间最长的异性是父亲或母亲。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如果是这样,童年时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很和谐,那么走向社会后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很和谐;童年时与异性父母之间的关系很和谐,那么成年后与伴侣之间的关系也会很和谐。也就是说,和谐的亲子关系将会衍生出孩子一生坚固的人际关系。虽然这不是绝对的,但很大概率上是这样的。
我有一个同学,他说话特别“损”,就是言语刻薄、喜欢戳人痛处。他这个毛病从哪里来的?他说:“跟我妈学的,我妈说话就这样。”他妈妈说话有多损?他说邻居都被她得罪光了,整个小区里没有几户人家跟他们家来往的。而他也饱受妈妈嘴损的伤害,被伤害多了,他就还击,渐渐也学会了嘴损。他和妈妈之间的相处方式就是这样的,你损我,我损你,互相伤害,一直都不和谐。
在家里他和妈妈这样说话,到了学校以后他也这样和同学说话。虽然他人很聪明、健谈,但同学们受不了他的嘴损,于是常常和他发生冲突,以至于从小到大他都没什么朋友。
后来,听说他工作了,在一家亲戚开的公司里上班,职位还不低。再后来,听说他被炒掉了,因为他性格孤傲、说话刻薄、不懂得低头,让老板很不喜欢。
我这位同学的经历很好地证明了走向社会后的人际关系是童年时亲子关系的复制。因为童年时损妈妈,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不和谐,所以走向社会以后也损同学、损同事、损老板,和这些人的关系都不和谐,而这最终影响了他的事业和前途。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一门学问,而这一门学问最初孩子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假如父母教给孩子的是错误的方式,那么孩子就会带着这种错误的方式和他人相处,最终会使孩子和他人的关系充满冲突。
这种冲突发生在亲密关系中更为明显。
我有一个晚婚的朋友,有一次和我探讨她为什么会晚婚。她说她的同性缘很好,异性缘却一直不好。确切地说,不是异性缘不好,而是她无法很好地和异性好好地相处。和同性之间她总能心平气和,包容对方,而一旦和异性相处,她就变得心态不平和,特别容易挑剔对方。所以,她的同性朋友都很喜欢她,她有好多保持长久关系的同性朋友,而异性朋友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交往过的两个男朋友开始相处得还好,但时间不长就让她闹崩了。
我问她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好吗?她说一直都不好,爸爸脾气不好,特别容易急躁,弄得她在爸爸面前也特别容易急躁。她和爸爸特别容易发生言语冲突,她不喜欢和爸爸说话,总是和爸爸保持距离。而她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就很好,妈妈和蔼可亲,她什么话都喜欢跟妈妈说,从小到大她从来没有跟妈妈发生过任何摩擦。
我说:“问题找到了,你懂得如何和同性相处,却不懂得如何和异性相处,因为你的爸爸没有教给你正确的方式。你对同性朋友特别包容,这是你妈妈教给你的。而你对异性朋友特别容易挑剔指责,这是你爸爸教给你的。你不容易喜欢上某位男士,就像你一直都不喜欢你爸爸一样。你只是把你生命中的那些男士当成了你爸爸的投射,你并没有真正地去了解他们。假如你把他们当成同性朋友去对待,或许你会觉得每位男士身上都有可爱之处。”
这个案例再次向我们证明了成年后与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是童年时与异性父母之间的关系的复制。童年时与异性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谐,成年后与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多半和谐。
孩子的这一生,在成立自己的家庭之前,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最久,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最密切,所以他大部分的相处之道、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包括怎样看待自己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这一切会在自己的身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民国诗人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从小就被父亲看不起,她在父亲面前是谨小慎微、唯唯诺诺、讨好式的,这样的性格被她“写”在脸上,走向社会以后,别人一看她就是容易欺负的那种人,于是徐志摩也欺负她、轻视她、看不起她,她在徐志摩面前跟在父亲面前一样唯唯诺诺。童年时,父亲在精神上抛弃了她。成年后,徐志摩在生活中抛弃了她。
张幼仪和徐志摩之间的关系完全就是她和父亲之间的关系的复制。与其说徐志摩对待张幼仪的态度是被张幼仪的性格刺激出来的,不如说是张幼仪的父亲教给他的。父亲不仅教会了张幼仪怎样看待自己,也教会了别人如何看待张幼仪。
从这些案例可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影响竟然是这样的巨大和深远,它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
所以,父母非常有必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稳定的、健康的亲子关系,父母有理由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爱人和被爱。
1.尽量创造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是孩子一生的财富,也是孩子内心强大的基础。如果我们能用信任、鼓励、包容、平和、耐心等方式与孩子相处,并这样对待自己的伴侣,那么将会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将会把信任、鼓励、包容、平和、耐心等复制于他的其他人际关系中,那么他收获的将是美好的人际关系和坚固的情感。
2.如果亲子关系不够和谐,父母要反省自己
父母身上也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父母也在复制童年时自己的亲子关系,假如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和伴侣之间的关系不和谐,那么有必要反省自己,自己对待孩子和伴侣的方式是否有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找原因,回忆一下自己童年时的亲子关系,我们能否从中跳脱出来,不再受其影响。在我们未曾意识到之前,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复制。但在我们有所觉醒之后,就要试着摆脱它的影响,让过去归过去,现在归现在,虽然这很难做到,但一旦觉醒之后,就会有所改变。
在觉醒之后,我们要试着切断这个轮回,不要再让错误的相处方式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为他将来可以拥有一个美好而又坚固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如果是父母的问题,告诉孩子,那不是你的错
糟糕的亲子关系除了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感受以外,也会让孩子把本该由父母承担的错误归结到自己身上,如“妈妈这么骂我,都是因为我是个糟糕的孩子”,但实际上只是因为妈妈是个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人,无论孩子糟糕与否,妈妈都会骂孩子。如果妈妈有觉醒,就要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是妈妈的错,妈妈是一个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人。你是个好孩子,妈妈是个糟糕的妈妈。”这样做,就是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又如,张幼仪被父亲骂“女人都是没用的”,她果然就认为自己身为女人是个错误,不值得被好好对待,却不知道这只是社会的不公和父亲的错。于是,她带着这种认知过了大半辈子,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因此,假如亲子关系中出现了问题,父母能认识到是自己的问题,一定要告诉孩子:那不是你的错,你不需要为此负责。
4.如果父母有恶习,告诉孩子,你不要学习
我有个朋友,他的父亲喜欢喝酒,喝完酒就摔东西,打他和妈妈。他非常痛恨父亲喝酒,但非常不幸的是他也学会了喝酒,而且和他爸爸一样有些上瘾,只是还没有发展到喝酒后打人的程度。孩子有模仿父母的本能,哪怕他知道那是个不好的习惯,潜意识里也会模仿。我们要阻断孩子的这种潜意识。假如父母身上有不好的习惯,在你清醒的时候告诉孩子,不要学习。那是父母的恶习,让父母承担这个恶果好了,别让它在孩子身上发生轮回,这也是把不美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和谐的亲子关系,美好的原生家庭,假如孩子从小能拥有这两样,那么内心强大的很多内容如正能量培养、自我修复能力、稳定的心理状态等孩子自然也会同时拥有,因为这些都需要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才能产生。所以,和谐的亲子关系衍生出的不仅是孩子坚固的人际关系,更是孩子强大的内心和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