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儒者直孜孜为名高,名亦利也藉令承亲之志,无庸显亲扬名,利亦名也》原文解读|译文|感想
释义

《儒者直孜孜为名高,名亦利也藉令承亲之志,无庸显亲扬名,利亦名也》原文解读|译文|感想

【原文】

儒者直孜孜为名高,名亦利也。藉令①承亲之志,无庸②显亲扬名,利亦名也。

【译注】

①藉令:假使。②无庸:无需,不必。

意思是,儒者孜孜追求的是名声,名声也是一种利益。假使继承了祖辈的志向经商,那么就无需读书求功名,也能获得利益,而利益就是一种名声。

辑自汪道昆《太函集》卷54。

【感悟】

这是歙县吴良儒说的话,他认为业儒与经商殊途同归,都赢得了名声,获得了利益。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是经商,还是读书,只要肯下苦功,只要有所成绩,一样会美名远扬,一样会光宗耀祖。

【故事链接】

好读儒书

儒家思想统治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读儒书、求功名、得官职,成为几乎所有国人向往的事情。所以有产之家,多令子弟读书;甚至家境困窘的家庭,也勉力为之。徽州人家也是如此。商人之所以业商,有自己的选择,譬如家族世代业商的吴太公正中之仲子希召(汪道昆:《太函集》卷51《吴太公暨太母合葬墓志铭》载:太公……世受贾,倾江南……伯子希周请服儒,命之儒。仲子希召请服贾,命之贾)。

也有种种条件限制下的不得已,譬如吴荣让。吴荣让,字子隐,歙西溪南人。父亲经商襄阳。八岁时,父亲去世。家境困窘,甚至“薄田四三亩,无以具饘粥”(汪道昆:《太函集》卷47《明故处士吴公孺人陈氏合葬墓志铭》)。所以,吴荣让十六岁时,即跟从族人经商松江。数年后,即成巨富。然而幼时贫困无学,始终使他难以释怀。经商以后,“乃始购书读之,然无常师,独从人受章句”(汪道昆《太函集》卷47,《明故处士吴公孺人陈氏合葬墓志铭》),坚持读儒书、学章句,以偿幼时失学之憾。

【延伸阅读】

贾儒相通、贾儒合一的价值观

对观念突破期徽商程澧的“籍能贾名而儒行,贾何负于儒”言论进行详细解读,可以发现贾儒相通、贾儒合一并不等同于贾儒的“同一”。贾名儒行的含义是,贾是现象,儒是本质;贾为“寄”,儒为实;贾是手段,儒是目的,只有在自己的心目中做出了如此明确的定位,贾方能不负儒。而汪道昆所概括的“不儒则贾”的徽州民俗,则更为直接地道出了徽州人之于儒贾的选择秩序。由此可见,贾儒相通、贾儒合一绝不意味着贾儒两者在徽州社会与徽商心目中地位的平等,它是有先后次序的,其核心价值是儒,而贾是这一核心价值观的附加或补充,或是实现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手段与可供选择的路径。或许,对大部分徽州人而言,这是一条基本的路径。这种价值取向,是由徽商的封建商帮的性质决定的。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