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古诗《黄峨·寄外》原文赏析
释义

古诗《黄峨·寄外》原文赏析

古诗《黄峨·寄外》原文赏析

雁飞曾不度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这首诗是黄峨寄给她的丈夫杨慎的,故称寄外。黄峨是杨慎的继室,字秀眉。据简绍芳《升庵年谱》载: 明正德十四年(1519) “己卯继室,得遂宁黄简肃公珂女”,时峨年二十二。嘉靖五年杨慎父亲杨廷和寝疾,慎自云南归新都,“七月携家就戍所”。八年,杨廷和死,同还乡。“纪纲家务,以付慎继室黄氏” (语见赵贞吉《杨文忠公神道碑》)。自此即留新都。隆庆三年 (1569)卒,年七十二。王世贞《艺苑卮言》云: “杨用修妇亦有才情,杨久戍滇中,妇寄一律。” 即指这首诗。黄峨虽能诗,但因 “诗不多作,不存稿,子弟不得见也”。故只传此篇。这首诗究竟作于何时,难以详辨。

这首诗是抒写自己对于丈夫的怀念之情的。“雁飞曾不度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首联写自己渴望得到丈夫消息的迫切心情。衡阳在湖南,衡阳有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相传雁飞到此,不能过去,便折回来。又因为苏武曾用“雁足传书”向汉武帝通消息,故后来人们便把雁当做传书的信使看待了(《汉书·苏武传》)。前秦时窦滔妻苏蕙,因得不到滔的音信,织锦成回文诗二百余首寄滔,滔才遣人迎接她到襄阳去(《晋书·列女传》)。永昌,指云南永昌卫,杨慎贬谪的戍所。这里诗人用雁飞不到衡阳和苏蕙织锦成回文的故事说明自己未能得到丈夫的消息,因而也就无从给丈夫回信。其对丈夫的关切、怀念、思恋之情都从“曾不”“何由”这似怨非怨的疑问中含蓄委婉地表现了出来。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次联感叹自身命运的悲惨。三春,旧称阴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这里指春季的第三个月,即三月。花柳,指春花柳絮。六诏,唐时西南夷中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西诏、蒙舍诏(又名南诏)等六个乌蛮部落的总称,开元中六诏为南诏所统一,此处代指云南。风烟,烟雾迷茫,模糊不清,指地方遥远。这里诗人以三月的春花柳絮自喻,感叹自己命运不济,如像三月的春花柳絮即将凋谢一样青春年华即将逝去,而远在烟雾迷茫处的云南戍所的丈夫也因思念自己而柔肠寸断。“薄命”“断肠”,既说明相思眷恋之苦,又抒写命运遭际之惨,令人回肠荡气。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三联抒写自己不见丈夫归来的失意惆怅。《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又《诗·卫·伯兮》:“其雨其雨,杲杲日出。”前句由早说要归来而到岁暮却不能归来,言丈夫杨慎怀乡而不得归;后句由雨将下而未下,明亮的太阳却反而出来了,说自己以为丈夫归来却没能归来,因而感到失望。这里诗人化用《诗经》中的句子,比兴寓托,十分巧妙。“愁”“怨”二字,画龙点睛,真挚而形象地抒写出诗人不见丈夫归来的失意惆怅之感。

“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尾联写盼望丈夫归来的迫切愿望。古绝句云:“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玉台新咏》卷十一)古代罪人被斩的时候,以藁为席,伏在砧上,行刑者用鈇(大斧)去斫他。所以藁、砧、鈇三者有联带关系,举两物即会联想到第三物。山上有山即是“出”字。这首绝句隐去“鈇”,“鈇”与“夫”同音,所以这是借隐语指出门在外的丈夫。“大刀头”暗指刀环,“环”与“还”谐音,故指回还归家之意。天上“破镜”言月之半。故这四句应是两问两答:问夫何处?答曰外出。问何时还归?答曰月半。诗人在这里用“刀环约”来叙述她与丈夫亦曾有还家之约。金鸡,《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采盘,维以绛绳。”这是隋唐时代举行大赦的一种仪式。夜郎,古国名,今贵州西北、云南东北及四川南部等地区,此处代指云南。这里是指什么时候朝廷的赦书才会到云南去呢?“空有”“何日”,一叹一问,把诗人失望与希望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虽失望却又希望,其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迫切心情跃然笔端,不言而自明。

这首诗多融炼成句,袭故弥新,富于创造,故自成名篇,久传不衰。首句出自唐韩翃《送人赴广州》: “前临瘴海无人过,却望衡阳少雁飞”,郎士元《送李敖》诗亦有“莫信湖湘书不到,年年秋雁过巴东”句; 第三联两句出自 《诗·采薇》和 《诗·伯兮》,二诗皆征人思妇之词,诗人化用成对,工整贴切,使事最当。宋黄庭坚寄苏轼诗亦有“美人美人隔秋水,其雨其雨怨朝阳”句,亦是化用《诗经》成句。末联上句用古绝句“藁砧”“刀头”的隐语,恰如其分; 结句出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全诗点化成句,作法奇特,但巧妙工整,自然贴切,不显雕琢,故思深味远,真切感人。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