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古代教育·张孝达
释义

古代教育·张孝达

古代教育·张孝达

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著名的洋务派教育活动家。字之洞,号香涛,晚号抱冰。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1863年(同治二年)中进士,入翰林院授编修。1867年后历任湖北、四川学政。1874年在成都创建尊经书院。1882年升任山西巡抚。1884年,中法战争时,升任两广总督,曾起用冯子材,击败入侵的法军。又设广东水陆师学堂,立广雅书院。开矿务局,创枪炮厂,文事武备并举。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此时力倡实业,办有当时亚洲最大的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设布纱丝麻四局,还创办两湖书院,以后又奏设湖北方言商务学堂,该校除专习各国语言文字外,并讲求振兴商务之术。后改为武昌自强学堂。甲午战争后,在两江、湖广总督任内,要求变通陈法,力除积弊,雪耻救国。曾采东西规制,扩大洋务活动,办学范围进一步扩大。由于推行一系列洋务新政,引起各省效尤,致使外人称武汉为“东方的芝加哥”。1895年,捐五千金列名北京强学会,后又列名上海强学会。1898年为抵制维新变法运动著《劝学篇》,提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中体西用”说,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其实质是以西学为封建专制政治服务。1900年后,为迎合时宜,多次建议改革教育,如废除科举,改革文科,设立文武学堂,奖励游学,多译西书等。1903年会同张百熙、荣庆制定《癸卯学制》,确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的学制。此间,强调办学首重师范,创立湖北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堂,并拟初级师范学堂、优级师范学堂及任用教习各章程。1907年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在湖北又创办了存古学堂,培养传习中学的师资。分设经学、史学、词章、博览等门课程,以保存国粹,维系传统,抵制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潮。

张之洞对清末教育的影响极大,清末旧教育制度的废除,以及新教育制度的建立,与他长达四十余年的政治和教育活动密不可分。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如下几点: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张之洞的基本教育思想,在他的重要著作《劝学篇》中有系统论述。这一思想,与顽固派反对西学相比,是很大的进步;对于抵制全盘西化,也起了一定作用;但是与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教育主张相比,则明显暴露出其落后性和保守性。②兴办学堂,培养人才。他认为办洋务是重要的,但人才和人才培养更重要。他探讨西方各国强盛的原因,“西国之强,强以学校”。因而非常重视兴学,“非育才不能图存,非兴学不能育才”。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兴办了一系列新式学堂。③废除科举。张之洞认为,八股取士“自明至今,行之已五百余年。文胜而实衰,法久而弊起”。主张“必须科举立时停罢,学堂办法方有起色”。清廷同意了他的观点,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发布上谕,废除科举。这样,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起,推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才得废止。④鼓励留学。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大力鼓吹留学,“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主张留学日本,并先后拟订了《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和《约束游学生章程》,以达到既鼓励留学又严格控制学生思想的目的。张之洞重视兴学育才,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对晚清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开展的每一项重大改革,诸如变科举、改书院、兴学校、派留学、订学制、设学务大臣等,几乎都与他的奏呈有关。(参见“张之洞”条。)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