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庄子
唐以后又称《南华真经》、《南华经》。现存本三十二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时庄周(庄子)及其后学所著。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经典作品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著作。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内篇的思想和文风都比较一致,当属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人或后学者所作。还羼入了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庄子是老子以后的道家大师,他从消极方面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和绝对的精神自由,放弃生活中的一切斗争。又认为一切事物,包括人的认识都是相对的,否认客观真理,否认是非的客观标准。这些无疑都是消极的,但他痛恨并无情地揭露了不合理社会的黑暗面。这对后世也曾起过积极影响。
《庄子》一书是以庄周思想为主体,从战国中至秦汉间庄周学说的总集。从全书的基本倾向看,完全体现了没落贵族的意识形态,抒发了对当时社会的极度仇视,尤其在哲学领域里,广泛而深入地阐明了作者的见解,完成了一个博大精尖的唯心主义体系。本书上承《老子》,下启《淮南子》,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更是研究庄子思想的基本材料。《庄子》一书,大量使用寓言故事,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辛辣讽刺的笔调、生动逼真的描绘、丰富多样的句式和词汇,在中国散文史上留下重要印记。鲁迅评价道:“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历代注本多,以晋郭象注最为著名,清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