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厉鹗《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古诗赏析与原文
释义

厉鹗《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古诗赏析与原文

厉鹗

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绝壁挂清晖。

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

厉鹗是清代中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为其乾隆八年(1743)秋天泛舟长江时所作。诗题“江”即指长江;“燕子矶”则是南京观音山的一块巨石,俯临长江,形如燕子,故名。诗歌大意,第一、第二两句刻画燕子矶的景象,第三、第四两句描写燕子矶上俯江亭中的情景,总起来都是“望燕子矶”。

这首诗艺术构思非常巧妙,具体也就在于下半第三、第四这两句。诗歌是写诗人自己“望燕子矶”,上半第一、第二两句是正面描写,理所当然;但下半却从俯江亭上的游客落墨,从他人的眼中反过来见出自己之“望”,这就显得用笔曲折,不同寻常。

但是,仅仅这样来解释,恐怕还不一定能够领略它的妙处。其实,在语法上,第三、第四这两句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总的疑问句。而这个疑问句的主语则是诗人自己,也就是“我”在问。这样,这个疑问句的完整形式实际上就是:现在我们用现代汉语通常使用的语法符号将这个疑问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这三种主要句子成分标示如上。通过这种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疑问句从大到小,共有三个主谓宾都齐全的句子。最小的一个,是“我”在“扁舟”中“望翠微”,亦即“望燕子矶”。中间一个,是“俯江亭上”的什么“人”“坐”在那里“看”“我扁舟望翠微”,这就是所谓从他人落墨,用笔曲折。最大的一个,则是“我”问“俯江亭上”什么“人”坐在那里“看”“我扁舟望翠微”?“我之所以会这样发问,是因为“我”发现俯江亭上好像有人坐在那里看“我”;而“我”之所以会发现,则正是因为“我”在“望燕子矶”。根据这个推理,诗歌第三、第四这两句虽然表面上写的是他人,但实际上写的还是自己,归根到底也就是“望燕子矶”,从而紧扣题目,完成全诗。

可见,只有把“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同“我问”联系起来理解,才能进一步认识到,它的妙处不仅在于从他人落墨,而且两句诗构成了大小三个句子,一个套一个,转个弯又转个弯,最终仍然归到诗题,由此更加显示出艺术构思的曲折和离奇。厉鹗诗歌思致幽峭的特点,从这里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同时,厉鹗诗歌以及其词讲究空灵,也可以从这里的以“我问”“何人”云云这样的疑问句式作结而获得证明。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2: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