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元明清及近代散文·近代散文·林觉民·与妻书
释义

元明清及近代散文·近代散文·林觉民·与妻书

检索首页·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精讲·第二篇 散文、辞赋、骈文专卷 下册·元明清及近代散文·近代散文·林觉民·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 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 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 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吾与 (汝) 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 何情不诉? 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 当初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 抑汝能之乎?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日后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 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 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 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一恸! 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



本文选自《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史》。

这是革命烈士林觉民就义前夕,给家属所修的两封信中的一封,是写给其妻陈意映的。陈意映,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福建女师毕业,她能诗能文,深明大义,婚后夫妻恩爱。接到其夫林觉民的“绝笔书”后,她曾几次昏死过去。后因抑郁成疾,竟于一九一三年(即夫死后二年)于家早逝。

《与妻书》,又题《绝笔书》,属于古时的“尺牍体”,即今之书信体。它采用抒情手法,写得文笔委婉,真切感人,催人泪下。



****



这篇作品较长,有七节文字,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1节):修书缘由及心情;

第二段(2—4节):儿女情与英雄志兼容:

第一层(2节):死之必然,死之力量,死之意义;

第二层(3节):“舍汝而死”之悲痛心情;

第三层(4节):“就死不顾”之思想基础。

第三段(5—7节):忠于革命,慰藉生者,激励后人:

第一层(5节):幻想与挚情;

第二层(6节):“百死不辞”与“吾爱汝至”的统一;

第三层(7节):殷殷嘱讬,言而不尽。

以下按段边释边议——

第一段:修书缘由及心情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一、诠词释句:

意映卿卿如晤——林觉民妻子,姓陈名意映。卿卿,旧时代夫妻间的爱称。如晤,好像见了面。晤,会面。这句是旧时尺牍的格式:收信人的姓名及套语。

竟书与吾衷——竟书,是说写完这封信。吾衷,我的心事,即内心想法。

二、略述大意:

意映我的爱妻,收了信就像见了面,今天我用这封信同你永别了! 我写这封信时,我还是世上之一个“人”,待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成为阴间一个“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同笔墨一起落在纸上,甚至不能把信写到底,中途停下来,但我又怕你不能细细体察我的内心想法,说我忍心舍弃你而死,说我不了解你是不要我去死的,所以,我只得忍着极大的悲痛,跟你说说这些。

这是本书信的第一段,主要说明写信的原委及写信时的悲痛心情。下边第二大段,才是本文的重点,是感情发展的高潮。

第二段:儿女情与英雄志兼容



这大段有三层意思,即——

第一层:死之必然,死之力量,死之意义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一、诠词释句:

常愿句——语出《西厢记》,它在剧本的最后[清江]一曲中云:“……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说天下相爱的情人都能成为夫妻。

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喻指清王朝在全国的血腥统治,处处都为残暴的统治者及其爪牙所盘踞。

司马春衫——“春衫”,应为“青衫”之误。语出唐人白居易《琵琶行》的最后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说自己也象白居易那样极度悲伤,涕泗淋漓。一说借喻深切同情人民疾苦的心情。

太上句——古人有“圣人忘情”的说法。“太上”,指修养最好、境界最高之圣人。这是说,自己修养远没达到忘掉喜怒哀乐之情。语出《晋书·王衍传》。

老吾老二句——语出《孟子·梁惠王》,其意是说,把尊敬自己的长辈推及别人的长辈;象爱护自己的子女去爱护别人的子女。

充、体与汝其勿悲
——充,此指扩大之意。体,体谅、悟察。汝其勿悲,希望你不要悲伤。其,为副词,表希望语气。

二、略述大意:

我特别地爱你,就因这个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了死亡的。自从我与你相遇以来,总希望普天下有爱情的人都结成夫妻。然而,全国各地都为清王朝及其走狗们血腥统治着,哪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的呢?我自己也像唐人白居易那样感到极度悲伤,我的修养还未达到圣人的最高境界那样,忘掉喜怒哀乐。古语说:“有仁德的人,能够做到尊敬别人的长辈同自己的一样,爱护别人的子女同爱护自己的一样”。所以,我将爱你之心加以扩大,帮助天下的人都能够爱他所爱的人。就是这个缘故,我敢于比你先死,而不顾及于你了。你要体谅我的这片心意,在啼泣之后也要把天下人的忧乐作为自己惦念的出发点。这样,就会乐于牺牲我同你的幸福而去为天下人谋求永远的幸福。希望你不要悲伤!

这节文字,写得情意悱恻,而又义无反顾。乍看,这是矛盾的、不可调和。但作者却将它们很好地统一了起来。这就是:将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加以对照,说明死之必然;将爱妻之情同爱国之心,加以扩大联结,说明死之力量,使他勇于就义;将个人幸福同天下人幸福彼此联系在一起,说明死之巨大意义。总之一句话: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

第二层:“舍汝而死”之悲痛心情


汝忆否? 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 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吾与 (汝) 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 当初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一、诠词释句:

与与禁与卒——与,此是“与其”之略语,它同无宁相配,成为古汉语中的一个固定语词。禁(jìn近)承受、经得住。卒,终于。

双栖与望日——双栖,指夫妻同居之所。望日,即阴历每月之十五日。

窗外疏梅筛月影
——窗外的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在地上。有如从筛子里漏下来的,意指窗外之夜一片朦胧景色。

有身与寸管——指妇女怀孕为“有身”。寸管,指毛笔。

二、略述大意:

你是否回忆得起,在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初听到我说这些话,你发怒了,后经我委婉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了。我的意思是,以你这样的纤弱女子,一定承受不起失去我的悲伤的。因为,如果我比你先死,而留悲苦给你,我不忍心哪!所以宁可请你先死,由我来承受这种悲痛。谁知我终于比你先死了,我真的难以将你忘掉啊! 回忆起家中后街的房子,进了门穿过走廊,经前厅与后厅,又经过三四个转弯,有个小厅,厅旁有间房子,就是我同你一起住的地方。结婚三四个月时,正是冬天的一个十五日前后,窗外月光时隐时显,一片朦胧景色,这时,我同你并肩携手,私语切切,话多情长,还有什么事情没有讲呢?还有什么情怀不予诉说呢?今天,回想起来,一切都成了往事,留下的只是泪痕而已。又想到六七年以前,我那次不告而离家,后来回家,你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出远门,一定要告诉我,我愿意跟你一起走。”我当时已经答应了你。前十几天回家时,我原想马上把这次出门之事乘便对你说的,但等到同你见面时,又开不了口。因为你已经怀孕了,更怕你经受不起这种悲痛。所以,只得天天沽酒买醉,心中的悲楚,实在难以用笔墨形容!

这层回忆,抒发了“舍汝而死”的极度悲痛心情,说明烈士早有牺牲的思想准备,他对广州起义的危险程度是有所预料的。

第三层:“就死不顾”之思想基础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日后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一、诠词释句:

第、眼成穿与骨化石
——第,但。眼成穿,望眼欲穿,言盼望之殷切。骨化石,俗称“望夫岩”。传说,古代女子盼望着丈夫早日回家来,久而久之,丈夫没盼回,自己却变成了石头,后人称为“望夫石”。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后又得到团圆;或者离异后又得复婚。典出陈代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故事(见唐人孟綮《本事诗·情感》)。

依新——林觉民之长子。

二、略述大意:

我确实愿意同你相伴到老,但以今天国家政事和大势来看,人之死是很容易的:天灾可以致人于死,盗贼可以使你死,列强侵略者可以使你死,贪官污吏的酷政更能致人于死地,我们生长在今天的中国,在国内无时无地不可以致人于死。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着你死,或者让你睁着眼看我死,我能做到吗?还是你能做到?即使可以不死,但离散不能相见,白白使两地望眼欲穿,望夫之女子变成了化石——望夫岩。请问,自古以来,曾有几人得到了破镜重圆呢?这种生离之苦,却比死别更为痛苦啊! 如何是好?今天我同你有幸尚双双健在,天下之人不该死的死了,还有不愿离开的,偏偏迫其离开的,不可计数。像这样感情专注的我俩,能够忍受这种痛苦吗?这就是我所以敢于率性去死,而不顾着你了! 我今天死去,已没有什么遗憾了,国事之成功与否,自然有同志们去努力。

儿子依新已经五岁了,不久即将成人,你要好好地抚养他,让他能像我。你肚子里的东西,我怀疑是女的,女儿一定像你,我心里十分安慰。或者,又是一个男孩,那么,请你也教他以我的志向为志向。这样,我死了之后,就还有两个“意洞”了,幸运得很,幸运得很! 我家今后的日子,一定很贫穷,但贫穷没有什么苦的,只是过过清静的日子罢了。

第二大段最后一层意思,集中说明:与其痛苦一生,不如痛快地死。从回忆各个方面之事,说清自己为什么“卒先汝而死”、“就死不顾”之情由。烈士将“吾至爱汝”的脉脉温情同勇于就义的革命精神完全溶于一体了,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第三段:忠于革命,慰藉生者,激励后人



这一大段文字,也有三层意思,即——

第一层:幻想与挚情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一、诠词释句:

心电感应——近代有些唯心论者认为,人死后生灵尚有知觉,能和生人的精神、心情交相感应。一说,两人彼此之思想感情能够相互感动应和。

依依旁汝——旁,通“傍”,靠近,凑拢。这句是说,我死后,其灵魂还是依恋地陪伴着你。

二、略述大意:

现在,我同你没有别的话可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聆听你的哭声,我当与你相应和,一起痛哭啊!在我平时是不相信有鬼神的,但今天却又希望它真的存在;现时又有人说,人死后心灵尚有知觉能够同生人在精神上交相感应。对此,我也希望所说是事实。那么,我死之后,我的灵魂还是可以依恋地陪伴着你的,你不必为失去了伴侣而悲痛。

作者是无神论者,可是这时为何偏偏希望“信其有鬼”、“信其心电感应”了呢?这里的原由是他企图借此聊以安慰妻子,在临死时也表现生前的那种依恋心态和深挚感情。



第二层:“百死不辞”与“吾爱汝至”的统一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 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 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 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一恸! 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一、诠词释句:

吾所志——我所追求的志向。>的的与偶我与一恸——的的,即“的的确确”之缩语。偶我,以我为配偶。偶,名作动用,嫁也。一恸,即大哭一场。

巾短情长——即纸短情长。因此信是写在一块白布方巾上的,故有此说。

模拟与辛未——模拟,想象,揣摩。辛未,当是“辛亥”,即公元一九一一年,系作者笔误。

二、略述大意:

我平日里未曾把我一生所追求的志向对你说,这是我不对之处;但是,把话都对你说了,又怕你天天为我的安危耽心忧愁。我牺牲,我百死也无所惧的,但为此使你担忧,实在非我所能忍受。我爱你已达到了极点,因此为你着想只怕不周到。你既有幸嫁给了我,为什么偏偏不幸地生在今日之中国呢?我有幸得到了你,可又为什么偏生在今日这个不幸之中国啊!终于不忍只顾个人家庭幸福,而不管国家大事呀! 唉,真是纸短情长,没有说的话尚有千千万,你可以从中揣摩和想象得之。我现在不能再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却我,那么就常常在睡梦中见到我吧! 大哭一场! 辛亥年三月廿六日夜四更之时。意洞手书。

这节文字,是全文感情发展的最高潮。它把儿女之情同英雄之志,个人幸福同大众利益结合起来,使乍看对立的两个东西天衣无缝地显现了出来:“百死不辞”,写出一片耿耿忠心;“吾爱汝至”,体现了一缕缕绵绵情思。

第三层:殷殷嘱讬,言而不尽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一、诠词释句:

诸母——此指伯母、叔母。

尽吾意——完全了解我信中的意思。

为幸——旧时书信写法的一个套语。

二、略述大意:

家中的伯母、婶母都是通晓文字的,你对信中文字有不解的地方,希望请教她们,应当可以完全了解我信中所写的意思的。那样,就十分幸运了。

作者在第三大段的各层文字中,再一次申述了自己对爱妻的纯贞无私的爱情,对革命至死不渝的忠心和对生者的安慰,以及对后人的激励。



****



读完这封《与妻书》,我们鲜明地感到作者有意识地在全文各个部分,都在突出三个字的一体性,即:

情——儿女情、夫妻情、家庭情;

恨——生死恨、离散恨、永别恨;

志——英雄志、革命志、报国志。

作者在行文中,设方想法,使一切手段让这三个方面有机地、自然地联结成一体,通贯全文,环环紧扣,浑然无间。这正是这篇尺牍散文在结构上的基本特色。

以下再略讲两点——

一、体栽特点

这是一篇书信体散文。通览全篇,完全符合文体特征:

一是,言为心声。
写人、写事、写物和写情,均具体人微,亲切感人,催人泪下。

二是,结构自如。
加一段,减一段,完全视书信作者是否需要而定,不受任何拘束。比如最后一段,按体式可以不要,按需要非要不可。它实为正文的“附言”,即书信常用之“又及”。

三是,采用第一人称。
既然是书信,并非论文,当然排除叙述体,决不允许第三人称。

四是,有一定格式。
上下行款和套语,按一定的格式使用,未有缺漏或谬误。

五是,结合式的叙述法。这封信,虽然带有政论色彩,战斗风格,但因为它是书信体文章,叙事、议论和抒情,都是需要采用的。一般当用夹叙夹议,边记事边抒情的结合法,不宜单独进行。

二、表达特点

正如前述,这篇散文是采用抒情、叙事和说理三位一体,而以抒情为主的表达方式。这里,有几个要点值得关注:

一是直接抒情为主。
从篇首发语开始至第六节文中的“巾短情长”,几乎处处是直接抒情。它以带血带肉的“情”字为中心,倾诉自己的心曲与衷肠。“卿卿”称呼,下笔即动情,全信七节文字都在诠释着一句话“吾至爱汝”。比如“初婚三四个月,……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此乃“至爱”;“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妻子希望与夫长随,亦为至爱;“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亦至爱也;甚至一个革命者却借助“无端幻想”——希望有鬼,相信心电感应等来表达自己对妻子之至爱。

二是引典入书,间接抒情。
文中用典不少,此点几端即可了解。司马青衫、太上忘情、孟子之语、望夫岩和破镜重圆等等,都寄寓作者的深情与至爱,并深深地达到未言之事和未抒之情。

三是言浅理深情醇。
书信采用了梁启超的“新文体”(即“新民体”)相似的浅显文言文来表达情意。这也正适应晚清散文改革的需要。

所以,全文写得说理理清、言情情真、析事事确。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3: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