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袁枚
释义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袁枚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袁枚

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至江宁知县,晚年退居南京小仓山随氏废园,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

在清代乾嘉时期,能真正与沈德潜格调说、翁方纲肌理说相抗衡的,是袁枚的“性灵说”。由于性灵说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也由于袁枚在创作上的影响,这个时期文坛上最活跃的应属袁枚诗派,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如此。

袁枚认为,文学创作主要是抒发“性灵”。 他说: “从《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天涯有客号詅痴,误把抄书当作诗。抄到锺嵘《诗品》日,该他知道性灵时。”他所说的“性灵”,即包括真情实感,也含有审美创造时类似联想、想象的主体心理特征。他说: “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他说的“堆垛”和“误把抄书当作诗”,实际是指翁方纲掉书袋式的“学问诗”。感情是诗歌的生命,袁枚对诗歌这种文字样式审美特征的认识是很精当的。袁枚的“性灵说”虽然继承了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论诗见解,但又不象公安派那样信口而道,任情而发,他主张“出人意外者,仍须在人意中”。当然,袁枚只强调表现主观的所谓“性灵”,忽视文学所依赖的客观社会生活基础,这显然也是缺欠。

袁枚从“性灵说”出发,主张诗歌应以立意为主,反对温柔敦厚的诗教,提倡写个人的性情遭际,要求突破传统的束缚。他敢于向儒家传统的文艺美学观点冲击,提出自己的审美判断标准。他说: “故仆以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对古人,他不一味崇拜, “自葛天氏之歌至今日,皆有工有拙,未必古人皆工,今人皆拙。”这种有分析的继承,比起沈德潜等人的推尊盛唐、汉、魏,要进步得多。从这种思想出发,他强调诗歌创作必须“有我”,师古而不泥古。学古而不能不变古, “当变而不变”,就会失掉“有我”,从而失去真诗。袁枚充分肯定了主体的作用,这对那些复古、拟古的文学主张是一次大胆的挑战。为了更好地继承遗产,袁枚对明代的门户之见提出尖锐的批评,他引用杜甫的话表明要广采博收,不拘一格。他说: “多师是我师,非师可师之人而师之也。村童牧竖,一言一笑皆吾之师。”这种主张在当时并不多见。尽管他并未完全兑现自己的美学见解,但由于他不故步自封,所以他的诗歌中确有一些清新之作。

袁枚的论诗并不系统,而且充满矛盾。有理论上的自相抵牾,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地方。就是从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来看,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由于他只凭自己的灵犀写诗,只强调写个人的性灵、际遇,因此他的诗多是关于生活琐事和风花雪月之词,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