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两宋散文·司马光·李愬雪夜入蔡州(节选)
释义

两宋散文·司马光·李愬雪夜入蔡州(节选)

两宋散文·司马光·李愬雪夜入蔡州(节选)

李愬谋袭蔡州。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李祐言于李愬,曰: “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 愬然之。

冬,十月……辛未,李愬命马步都虞候、随州刺史史旻留镇文城,命李佑、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军出,不知所之。愬曰: “但东行!” 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据其栅。命士少休,食干鞴。整羁靮,留义成军五百人镇之,以断朗山救兵。命丁士良将五百人断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 诸将皆失色。监军哭曰: “果落李祐奸计!”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 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军声。

自吴少诚拒命,官军不至蔡州城下三十余年,故蔡人不为备。壬申,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祐、李忠义钁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 “官军至矣!” 元济尚寝,笑曰: “俘囚为盗耳! 晓当尽戮之。” 又有告者曰: “城陷矣!” 元济曰: “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 起,听于廷,闻愬军号令曰: “常侍传语。” 应者近万人。元济始惧,曰: “何等常侍,能至于此!” 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

时董重质拥精兵万余人据洄曲,愬曰: “元济所望者,重质之救耳!” 乃访重质家,厚抚之,遣其子传道持书谕重质。重质遂单骑诣愬降。

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癸酉,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且告于裴度。是日,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相继来降。

李愬还军文城,诸将请曰: “始公败于朗山而不忧,胜于吴房而不取,冒大风甚雪而不止,孤军深入而不惧,然卒以成功,皆众人所不谕也,敢问其故?” 愬曰: “朗山不利,则贼轻我而不为备矣。取吴房,则其众奔蔡,并力固守,故存之以分其兵。风雪阴晦,则烽火不接,不知吾至。孤军深入,则人皆致死,战自倍矣,夫视远者不顾近,虑大者不详细,若矜小胜,恤小败,先自挠矣,何暇立功乎!” 众皆服。

……

愬俭于奉己而丰于待士,知贤不疑,见可能断,此其所以成功也。



****



本篇《李愬雪夜入蔡州》节选自《资治通鉴》之《唐纪》。

文章生动地记述了李愬于雪夜采取突击战术大破蔡州,活擒了魁首吴元济的经过。它表现了李愬机智勇敢与深谋大略的军事才能。



****



全文七节文字,可分三段——

第一段(1节):主帅知人善任,采纳降将献策;

第二段(2-5节):风雪之夜,奇袭蔡州:

第一层(2节):调度军队,绝密行军;

第二层(3节):官兵入居外宅,元济犹然不知;

第三层(4节):抓住时机,瓦解敌军;

第四层(5节):攻入牙城,贼首就擒。

第三段(6-7节):将帅对话总结,李愬超拔才能。

第一段:主帅知人善任,采纳降将献策



李愬谋袭蔡州。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李祐言于李愬,曰: “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 愬然之。

一、诠词释句:

李愬与李祐——李愬(sù宿),唐宪宗大将,字元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元和十一年(816)任唐、邓节度使,奉命讨伐吴元济(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子)叛乱。后以功封凉国公。李祐,淮西降将,原为吴元济守兴桥栅,骁勇有谋,长治军,羌戎畏服。

蔡与洄曲——均为地名,前者指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是吴元济盘踞之地。后者,是指今河南商水西南一带。

州城与贼将——前者指蔡州之州城。后者指吴元济派往洄曲以及四境防守的将领。

元济——即吴元济,淮西彰义节度使,叛逆之魁首。据载,淮西地区先为李希烈割据称帝。李希烈死后,吴少诚(希烈部将)、吴少阳(吴少诚大将)、吴元济(吴少阳之子)先后任节度使,割据依旧,常常纵兵四出焚掠。是时,吴逆盘踞在首府蔡州。

二、略述大意:

李愬决定用计攻下吴元济的老巢蔡州。每逢得收吴逆外来的降兵,李愬一定要亲自找来询问,了解对方的底细。于是,有关蔡州那边的环境状况、防御工事和兵力部署等各方面情况,都了解得很清楚。此时,降将李祐向李愬献计说:“蔡州的精兵都驻扎在洄曲和四周的边地上,守蔡州城的均是一些老弱残兵,我们可以避实就虚,一直攻入城中去。等到贼将们听到了动静,吴元济已经被擒住了。”李愬听后,认为这话很对。



第二段:风雪之夜,奇袭蔡州



这段是本篇的主要部分,内容较多,篇幅最长,有四节文字,含有如下四层意思——

第一层:调度军队,秘密行军


冬,十月……辛未,李愬命马步都虞候、随州刺史史旻留镇文城,命李佑、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军出,不知所之。愬曰: “但东行!” 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据其栅。命士少休,食干鞴,整羁靮,留义成军五百人镇之,以断朗山救兵。命丁士良将五百人断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愬曰: “入蔡州取吴元济。” 诸将皆失色。监军哭曰: “果落李祐奸计!”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 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军声。

一、诠词释句:

冬与辛未——冬,是指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冬天。辛未,指古历十月十五日。

都虞候与史旻留镇文城
——都虞候,官名,汉已有此名,隋为东宫属官,唐中叶以后方镇均置都虞候,五代以后遂为禁卫官。史旻(mín民),随州刺史。文城,吴元济于蔡州一百二十里处所设置的一个防御点。

突将与监军——突将,是敢死队的称谓。李愬遣兵攻打朗山时所招募的“敢死士”三千人,号称“突将”。监军,唐制,君主派往各镇及出征讨叛的军中监督者,多由宦官担任。

殿其后——即“殿后”,亦即“殿军”,走在军队的最后边。此指担任整个部队的后卫之军。

戍卒与烽子——戍(shù树)卒,即防守之士兵。烽子,指专任防守烽火台的士兵。

据其栅与少休——栅(zhà乍),原是用竹木条编成的防拦物,此泛指防御工事,如壁垒、望楼和障碍设施等。“据其栅”,就是据守这些设施。少休,略事休息。

干鞴与羁靮——干鞴(bèi备),即干粮。羁靮(jī dí几敌),即马络头与马缰绳。

义成军——此为唐代方镇名,治所在滑州,即今之河南滑县。

朗山与丁士良——朗山,在今河南确山西北。丁士良,原为吴元济帐下捉生虞候,后为李愬部将所擒,归降后,担任“捉生将”。

请所之——请问往哪里去。请,犹问也。所,指事之词指出动作对象。之,前往,去到。

果落李祐奸计——监军对李愬此次乘风雪夜奇袭行动,不悉底里,故误为受降将李祐的诓骗。

旌旗与相望——旌(jīng京)旗,即旗帜。旌,古代旗类通称。《仪礼》郑玄注:“旌,总名也。”相望,前后都能看见,形容众多。

二、略述大意: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冬天,古历十月十五日,李愬命令马步都虞候、随州刺史史旻留守离蔡州一百小里的一个防御点文城;又命令李祐、李忠义统领三千突击队作为先锋;自己即同监军一道率领三千兵为中军,还派李进诚带三千人担任后卫。安排就绪后,即出发,但大家都不知往哪去。李愬即说:“只往东向走!”走了六十里路,天黑时到了张柴村,全部消灭了敌方守卫的士兵,占领了他们的阵地。李愬命令士兵略作休息,吃些干粮,检查一下鞍马,留下五百人在“义成军”防守,以拦阻自朗山方面来的救援部队;又命令“捉生将”丁士良率五百人负责截断洄曲和各路的桥梁要道。然后,又下令连夜率军进发。诸将们请示究竟出发到哪里去?李愬说:“到蔡州捉拿吴元济。”众将们听了,都吓得脸上变色。监军甚至哭着说:“我们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计!”这时候,正刮着大风,飘着大雪,军旗都让风扯破了,人马冻死的随处可见。天色阴沉漆黑,从张柴村朝东去的道路,都是官军们从未走过的。现在,人人都以为这次必死无疑。但是,大家都怕李愬,没有谁敢违抗。半夜时,雪越下越大了,走了七十里,到了蔡州城边。靠近城的地方有一个养鹅鸭的池塘,李愬就令士兵们把鹅鸭打得嘎嘎乱叫,来混淆人马行动的声音。

第二层:官兵入居外宅,元济犹然不知

自吴少诚拒命,官军不至蔡州城下三十余年,故蔡人不为备。壬申,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祐、李忠义钁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 “官军至矣!” 元济尚寐,笑曰: “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 又有告者曰: “城陷矣!” 元济曰: “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 起,听于廷,闻愬军号令曰: “常待传语。” 应者近万人。元济始惧,曰: “何等常侍,能至于此!” 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

一、诠词释句:

自吴少诚拒命等二句——自从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吴少诚抗拒朝廷盘据蔡州,至宪宗元和十二年(817)李愬攻取蔡州,前后共三十二年。

壬申与四鼓——壬申,指当年十月十六日。四鼓,就是四更天。

钁其城为坎以先登
等二句——钁(jué决),原为大锄,此指挖。坎,坑洞。这是说,先在城墙上一步步地挖了坎儿,先爬上城头,突击队也跟着爬了上去。

击柝者与如故——柝(tuò托),打更器具。击柝者,即更夫。如故,照旧。

入居与就吾——入居,此指进占。就吾,是说跑到我这里来。就,趋,向。

常侍与牙城——常侍,是指李愬。当时他以检校左散骑常侍任随唐、邓节度使,故称。牙城,唐代藩镇主帅居住之处建牙旗,故称“牙城”。

二、略述大意:

自从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吴少诚背叛朝廷而盘踞蔡州以来,到宪宗元和十二年(817)李愬攻取蔡州,前后三十二年,所以,蔡州的人不为防备。当年十月十六日,四更天时,李军到达蔡州城下,却没有一个人知晓。李祐、李忠义在城墙上一步步地挖了坎洞,先爬上了城头,突击队也随后跟着上了城。守城士卒正睡熟,把他们统统杀了,只留下打更的人,迫着他们照常打着更梆。接下去就打开了城门,让大部队进了去。行至内城,也按老办法行事,城内的人也未觉察到官兵已经入城。当雄鸡啼鸣时,雪也停止了,李愬进城占据了吴元济的外衙。有人报告吴元济说:“官兵到了!”吴元济睡在床上笑着说;“这是俘虏们在抢东西罢了。到天亮时把他们都杀光。”不久,又有人报告说:“州城已经失陷!”吴元济不相信地说:“这一定是洄曲的孩儿们来向我讨寒衣的。”起了床,在庭院听了一下动静,听见李愬正在给部队下达命令,随声呼应的约有上万人。这时,吴元济才害怕起来,随即带着随从们爬上院墙抵抗作战。

第三层,抓住时机,瓦解敌军


时董重质拥精兵万余人据洄曲,愬曰: “元济所望者,重质之救耳!” 乃访重质家,厚抚之,遣其子传道持书谕重质。重质遂单骑诣愬降。

一、诠词释句:

董重质——吴少城女婿,也是吴元济属下的重要将领。这时,他正率军万人驻守在洄曲。

抚、谕、诣——抚,慰问。谕,使理解,亦即劝告。诣(yì义),前往,去到。

二、略述大意:

这时吴元济手下将领董重质掌管着精兵万余人驻守在离城许多里的洄曲之地。李愬说:“元济所希望的愿董重质发兵去援救他。”于是,李愬亲赴重质家,带着厚礼去抚慰他家人。又派了他的儿子拿着书信去劝重质归降。而重质也就接受他们的劝告,立即单骑赴李愬营帐请求降服。

第四层:攻入牙城,贼首就擒


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癸酉,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且告于裴度。是日,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相继来降。

一、诠词释句:

甲库与癸酉——甲库,指存放兵甲等物件的武器库。癸酉,即当年的十月十七日。

薪刍与猬毛与晡时
——薪刍(chú锄),即柴火与草料。猬(wèi谓),即刺猬。用猬毛(刺)喻箭矢之众多。晡(bù布阴)时,即申时,十五时至十七时。

梯而下之与甲戌
——前者是说,搬去梯子让他下城来。后者是指当年十月十八日。

槛车与裴度——槛,原指关野兽的笼子。槛车,装载野兽或囚禁囚犯的车子。裴度,唐宪宗宰相。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任御史中丞,力主削除藩镇的代表。这次李愬率军攻破蔡州重镇,原是在他督师下完成的,故升任宰相。晚年,由于宦官专权,辞居洛阳。

是日,申、光二州
——是日,即这日。申州,今河南信阳,为豫南经济中心。光州,今河南潢川县,为河南省之东南物资集散中心。

二、略述大意:

李愬派李进城攻打吴元济盘据的牙城,先破了外门,找到了武器库,缴获了大批武器。十月十七日,继续攻打,还放火烧焚了南门,百姓纷纷争送柴草支援官军。在城上射下的箭,有如刺猬毛那样又多又密。下午四、五时光景,终于攻破了南门,吴元济在城上请罪,李进诚就搬过梯子让他从城头下来。第二天,即十八日,李愬用囚车将吴元济押送到京城,并把此次军事大捷向上司裴度禀报。这一日周围的申州、光州,以及诸镇之兵约二万余人,相继归降。



第三段:将帅对语总结,李愬超拔才能



李愬还军文城,诸将请曰: “始公败于朗山而不忧,胜于吴房而不取,冒大风甚雪而不止,孤军深入而不惧,然卒以成功,皆众人所不谕也,敢问其故?”愬曰: “朗山不利,则贼轻我而不为备矣。取吴房,则其众奔蔡,并力固守,故存之以分其兵。风雪阴晦,则烽火不接,不知吾至。孤军深入,则人皆致死,战自信矣,夫视远者不顾近,虑大者不详细,若矜小胜,恤小败,先自挠矣,何暇立功乎!”众皆服。

愬俭于奉己而丰于待士,知贤不疑,见可能断,此其所以成功也。

一、诠词释句:

——此“请”,是请教之意。

吴房——地名,即今之河南遂平。此指当年的“吴房之战”。九月二十八日,李愬曾率军偷袭吴房,打下了外城,斩首千余。当得胜还军时,却遭到淮西军孙献忠的偷袭,经死战,杀献忠,才退出阵地。

甚雪、卒以、不谕——甚雪,即大雪。卒以,终究以此。不谕,不明白。

烽火不接——指烽火没有接续传递下去。古时约定:一地有警,即举烽火以示,其他烽火台见了,相继点燃烽火,一地一地传递下去,晓谕天下。

人皆致死——军中将士都不怕牺牲,拼命死战。

矜小胜与恤小败
——矜(jīn今),此为矜夸之意。略获小胜,就夸耀自己的长处、成就。恤小败,若遭小小失败就担忧,以至失去信心。恤,忧虑,或惊恐。

先自挠与何暇立功
——先自挠(náo孬),就是先行自我扰乱。何暇,即哪有空闲,是说没有功夫去立功。

见可能断——认准可乘之机,即能够果断地采取行动。

二、略述大意:

当李愬率军凯旋文城后,各位将领都向李愬请教说:“开始,李公在朗山遭到失败,但并不发愁,并无忧心;吴房之役获胜后却不继续攻取;今次冒着厉风大雪却不止步,一味孤军深入而又一点也不担心。可是,终究以成功奏效。这些,大家总弄不明白,请问到底是什么原因?”

李愬回答道:“朗山之战遭败,由于自己骄兵轻敌,没作好充分准备所致;在奇袭蔡州之前,攻入吴房而不取,其目的在于分散蔡州防守兵力,使之难以固守;至于乘阴暗的风雪夜奇袭蔡州,让报警烽火,也不能传递,使大家全然不知官军之已至;再说,孤军深入,能令将士们人人拼命死战。这样,战争的获胜率,自当成倍增加。大家知道,善于望远的人,也不会弃近而不顾,懂得思考全局大事者,也不能不掌握有关细节。(一说,看到长远利益的人,不计较眼前小利;考虑全局利益的人,不计较细小问题。)假如获得小胜,就自夸自己成就,遭到小败,就惶恐不安,垂头丧气,那就是自我扰乱阵脚,还有什么功夫去立功呢?”众人听了,都十分钦服。

李愬之为人,对自己甚为节俭,对将士们却优待丰厚。在用人上,则知人善任,各擅其长,即使降将,也用而不疑;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做到看准时机,果断决策,组织力量,合理配置,迅速行动,立竿见影。这就是李愬之所以成功的要诀。



****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司马光用了平实流畅的文字,形象生动地记述了一个离他已历260多年的古代战争故事。这是一个在我国军事史上“出奇制胜”的著名战例。文章写了李愬夜袭蔡州,活擒魁首,大获全胜的一次成功战役。它的成功要诀是什么?主要是四个字:出奇制胜。即它在战略上、战术上和行军上均大大出了“奇”。

首先,在战略上出了“奇谋”


这可从这样几处看出主帅在谋略上的“神奇”:一是,在息兵三十余年后再行进剿。文章说:“官军不至蔡州城下三十余年”。这种长时期的“平静”,早使叛乱者放心于自己的“安乐窝”,松弛了警惕。这正是进剿的良机。二是,突破重点,影响四围。这次的计谋,就是首先攻破关键性的重镇,以震动周边方镇。吴少阳、吴元济父子盘据淮西重镇已达六十多年历史,如能首先攻下,对瓦解周边方镇的影响一定很大,可收“敲山震虎”的良效。当攻破淮西镇首府蔡州之后,“申、光二州,及诸镇相继来降”,就是明证。三是,将“提升士气为治军的要害”来认识,而“首战获胜”则是士气提升的重要步骤。于是,在这次夜袭进军中,就抓住六十里外的张柴村予以实现。果然,该村的首战告捷,大大鼓励了军中士气,为后来的成功创下了条件。

其次,在战术上出了“奇招”


这里,也有神奇的三招,即声东击西,分散注意力。在这次夜袭蔡州之前不久,即在九月二十八日,李愬首先进行了“吴房之战”,攻下外城,但又立即放弃了。其目的在于:分散蔡州首府的防守兵力和主帅的注意力。此其一也。其二,直捣心脏,首先端掉老巢。蔡州是这个掌管申州、光州整个方镇的首府,也是淮西镇政治、经济的中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况且它又是吴氏家族历来居住与亲自防守的牙城。李愬深谙“擒贼先擒王,擒王先捣其心脏——指挥部”的道理。因此,此次袭击行动,一竿子就插入吴部的心窝,一举活捉吴元济,使全城迅速崩溃。其三,及时瓦解敌营,断其后援。官军在攻入首府之后,李愬及部下带着厚礼亲赴将领董重质家,抚慰家人,进行了有效的劝降活动,董单骑前来投降,收到了立竿见影的迅效。这使蔡州完全陷于孤立,成了“瓮中之鳖”,只好束手待擒。

再次,在行军上出了“奇密”与“神速”


这次谋袭吴元济的大本营,除了上述的“奇谋”、“奇招”之外,还有一条不可小觑。这就是在行军中的种种“妙着”。比如,专拣天寒地冻的“坏天气”,在厉风大雪中进军。既然是“偷袭”,一定要在“偷”字上做足文章。于大风雪中行军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军队定要在漫天阴晦的黑夜中行进,以免被人发觉,保证“偷”字的实现。还有一条是偷走小路,袭抄难道。为了保证这次行动的“绝密”性,主帅还重视两个“小动作”:一是,行至近城处,发现有一片养禽池塘,即命军士将其打得嘎嘎乱叫,“以混军声”,不使发现。二是,进城之后,尽杀戍卒,独“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以此来麻痹敌人,免得打草惊蛇,坏了大局。所有这些,看来不显眼的细微末节之事,却大大有助于这次“奇袭”的成功。

上边所述的“三奇”,正是李愬获得“平蔡速胜”的关键性的举措,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