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不及东风桃李花
释义

不及东风桃李花

清初孔尚任所作的名剧《桃花扇》中,有这样一出情节:侯方域梳拢李香君,在宫扇上题诗一首:“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夹道朱楼”句,出自李白的《金陵三首》之二“夹道起朱楼”,不仅描绘都会景色繁盛,又兼道出地点在金陵。“王孙初御富平车”,用汉富平侯典,以公子贵游自况。青溪自钟山流入秦淮河,王安石“采石偶耕垂百日,青溪并钓亦三年”,指的就是金陵的青溪,此处用作秦淮别称。辛夷花未开时,花苞形如毛笔尖,又称木笔,以借指士人。因为香君姓李,所以后一句用辛夷树来自比,讲冶游寻芳的公子士人,自叹不及正当韶年的秦淮女子。诗扇赠予李香君,以为定情之物,是串起全剧的线索,这一句诗用来自谦,读起来倒也颇觉诗意别致。剧中李香君后来血溅扇上,被马士英的姻亲、画家杨文骢点染成桃花瓣,便成了这柄题眼中的桃花扇。

这首诗并非出自孔尚任笔下,而是来源于剧中人物侯方域自己的作品。侯方域《四忆堂诗集》里,有一首诗,题为《赠人》,前两句与《桃花扇》中的赠诗略同,而后两句则作“青溪尽种辛夷树,不数东风桃李花”,两首诗仅仅两字有别,诗意则截然不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王季思、苏寰中、杨德平三位先生合注本《桃花扇》(以下简称合注本)中,认为侯方域的原诗“以辛夷树较桃李花为可贵,跟这里(按:指《桃花扇》剧中)引用的意思正相反,疑作者因香君姓李,因此以桃李比香君,说它为辛夷树所不及”。

据《汉语大词典》,“不数”有表示“不亚于”的意思,如清人王韬的“钱塘江上画船风景,诚不数珠海灯痕、秦淮月色也”,就是这样的用法。所以侯方域的原诗中,用了“青溪尽种辛夷树”,表达的意思其实是极言当时秦淮河畔文士之多,在数量上不亚于“满楼红袖招”的歌姬,以喻一时盛况。辛夷树所以被认为“较桃李花为可贵”,则是出于这三种植物在古代典籍中的意象。辛夷是紫玉兰的别称,在《楚辞》中已被提及。及至王维的《辛夷坞》一诗,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画面,又平添隐逸的高士形象。与之境遇不同的是,桃李因为盛放于春日,花色秾艳,有时却被认为气格不高,典型例子如李白的“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沈周《辛夷墨菜图》,上有题诗为:“半含成木笔,本号是辛夷。一树石庭下,故园增我思。”恰是辛夷又名木笔的注解。

因此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何孔尚任在《桃花扇》中,要把侯方域的原诗作此改动?须知虽只改了两字,意思已大相径庭。《桃花扇》中关于侯、李二人的情事,泰半情节从侯方域为香君所作的《李姬传》中发挥而来。《李姬传》中提及,因结交阉党而身败名裂的阮大铖,找了一位朋友王将军设法与侯方域套近乎。李香君看出端倪后,提醒侯方域勿与阮大铖接近。这段情节在《桃花扇》的《却奁》一折中被铺陈得尤为浓墨重彩,叙述阮大铖被复社士人所不齿,于是托杨文骢为侯方域出资梳拢李香君,指望侯方域能够看在这份心意上为自己说好话。剧中侯方域对于杨文骢所转达的托求,表示自己认为阮大铖“情词迫切,亦觉可怜”,答应明日与复社友朋相见时,设法代为分解。此际却是香君愤然表示“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哪知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于是坚辞妆奁不受。凭借这一情节,侯、李二人已有轩轾。剧中侯方域念出这首题扇诗时,孔尚任还借了其他歌姬之口,问道:“俺们不及桃李花罢了,怎的便是辛夷树?”其用意却在特地拈出此句,提醒读者加以留心。

作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以入清后被迫参加科举一事,尤为世人所讥讽,及至乾隆时,尚有张问陶作诗嘲笑:“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侯方域应举后亦深自愧悔,将书斋起名作“壮悔堂”,郁郁而亡。李香君则在明亡后不知所终。孔尚任在《桃花扇》末尾,给侯、李二人安排了修真学道的结局,以“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的茫茫空相作为收束,不仅出于戏剧情节編排的需要,也有作者的不得已处,以孔尚任所处的清初,他无法在作品中具体描述一个因为应了清朝科举,从而抱悔终身之人的怨闷。以是剧末虽然赋予侯、李同样入道的结局,看似殊途同归,作者到底借了两人缔姻时的那一句“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早已暗含一字之褒贬。

《桃花扇》中题扇的情节,伴随着剧作的经久不衰而广为人知。但在侯方域的《李姬传》中,并未提及有桃花扇事,只写到香君钟情侯方域,拒绝与高官田仰相见,导致田仰“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的后果。孔尚任在《桃花扇本末》中写道:“香姬面血溅扇,杨龙友以画笔点之,此则龙友小史言于方训公者,虽不见诸别籍,其事新奇可传,《桃花扇》一剧感此而作也。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在这段文字中,孔尚任自称杨龙友点染桃花扇事,是其族兄孔尚则从杨文骢的书童处听来的。侯方域的同乡宋荦则在《观〈桃花扇传奇〉漫题六绝句》中,写道“凭空撰出桃花扇,一段风流也自佳”。入清后,侯方域在老家商丘乡居,重建诗社“雪苑社”,宋荦为雪苑后六子之一,与侯方域过从甚密,却在观剧后认为这是孔尚任凭空撰出的风流佳话。点染桃花扇的剧情究竟来源于辗转的口耳相传,抑或是孔尚任的文学创作,也因为“不见诸别籍”,缺乏其他文献以资佐证。

中国国家博物馆曾在2013年举办过馆藏明清扇面艺术展,展品中有一幅恽寿平所绘的桃花扇面。画面中,折枝桃花从右侧向左斜逸而出,仅占据了整幅扇面的一半,留出左半边的空间用来写题识:

谁剪龙绡作舞衣,辘轳分水到青溪。石城两桨桃花雨,催送莫愁何处归。

用北宋徐崇嗣没骨画法,为德老年道兄清鉴。南田恽寿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恽寿平绘桃花扇面

题画诗里,用了“青溪”和“石城”这两个地名,点出了南京的秦淮河。古诗里说“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梃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讲擅长歌谣的莫愁,乘坐小舟翩然而来。而在这首题画诗中,仍旧是“石城”和“两桨”,却是不知所终的“何处归”。

生于明末的恽寿平,自年少起即随父参加抗清活动,曾被俘,后来在杭州灵隐寺巧遇父亲,终于父子完聚。这段经历还被王时敏之子王抃编成了剧本《鹫峰缘》演出。入清后,恽寿平以遗民自居,终身不仕,卖画为生,以没骨画法开创了常州画派。桃花是恽寿平笔下常见的画题,其《瓯香馆集》里提及桃花的诗作,也多带有武陵桃源的遗民之思,如“不信渔人偏得路,看花空忆避秦年”,“桃花将易世,朔野既沉灰”。

这幅扇面题赠的“德老年道兄”所指何人,今已不可考。题画诗的内容,分明是在回忆一位两人都知道的秦淮女子。联系恽寿平的生平事迹,以及《瓯香馆集》中别有怀抱的诗句,也许这女子不知身归何处的意象,亦寄寓了遗民的无限心事。整首诗描述的仿佛就像是李香君的生平:生长在秦淮河畔,身着绮丽的舞衣,最终却惆怅不知归处。用以怀念她的,是这样一幅画了桃花的扇面作品。

恽寿平卒于1690年,孔尚任的《桃花扇》要到1699年才完成。恽寿平是不及见《桃花扇》的演出了。也许明清之际,存在过这样一位秦淮女子,于国变时不知所终,留下与桃花有关的故事,成为遗民之间心有默契的共同记忆。

这幅恽寿平的扇面,赵之谦曾经临摹过,其题识为:

背临恽正叔本,为硕卿仁兄大人作。即希印可。同治乙丑四月五日,叔弟赵之谦。

因是背临,并不追求绝对的形似,而桃花枝干的角度和构图则是基本一致的。要说最大的区别,除了画家本身风格的差异,还体现在画面布局的不同上:恽寿平的原画,折枝桃花只占据右半边的位置,而左半边全部留白,用来题诗。在恽寿平的布局中,留给题画诗的分量很重,和桃花几乎等量齐观。而赵之谦的笔下,桃花是画面绝对的中心,题识只是偏居一隅的排布。

赵之谦的这幅扇面临于同治四年(1865),桃花依旧年年笑春风,而晚于恽寿平两百年后的人,到底不会再去留意这一点藏在题画诗里的情结了罢。

(清)赵之谦《桃花扇面》(朵云轩藏品)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