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里尔克《爱的歌曲》爱情诗鉴赏
〔奥地利〕 里尔克
我怎能制止我的灵魂,让它
不向你的灵魂接触? 我怎能让它
越过你向着其它的事物?
啊,我多少愿意把它安放
在阴暗的任何一个遗忘处,
在一个生疏的寂静的地方,
那里不再波动,如果你的深心波动。
可是一切啊,凡是触动你的和我的,
好像拉琴弓把我们拉在一起,
从两根弦里发出“一个”声响。
我们被拉在什么样的乐器上?
什么样的琴手把我们握在手里?
啊,甜美的歌曲。
(冯至 译)
爱,是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爱,亦是一本永远也写不完的书。爱,有奏不尽的曲,爱,有唱不完的歌。所不同的是,同一首爱的歌曲,有的人用嘴唱,有的人用心唱,而且唱得那么有声、有调、有感、有情,使人流连忘返,令人浮想联翩。里尔克的诗就颇具这种感染力。在《总是一再地……》这首诗中,他借一对恋人的幽会,叙述了一个漫长而古老的故事,回顾了人类恋情的历史。而在本文所论及的《爱的歌曲》中,他又把对爱情的描绘由社会转向了个人,转向了个人的内心世界。可以这么讲,里尔克的前一首诗所展现的是爱情的宏观历史,而后一首诗则展现了爱情的微观世界。前一首诗侧重的是对爱情的外在描写,后一首诗则是对爱情的内在刻画。前一首诗是粗描,后一首诗是细雕。有趣的是,这一宏,一微;一外,一内;一粗,一细,不论哪一种风格,都鲜明地体现了里乐克诗歌的创作特征——强烈的象征性。
激情、冲动、心灵的震颤是爱情生活中最令人陶醉、令人向往、令人难忘的时刻。不需要任何举动,不需要任何语言,此处无声胜有声,只有两颗心在幸福地跳动。这是爱的真谛,这是爱的共鸣。因为爱的力量太大了,所以,“我怎能制止我的灵魂,/让它不向你的灵魂接触?/我怎能让它越过你向着其它的事物?”在心灵中的“爱的歌曲”的引发下,激情的内在驱动越过了理性的屏障,奔向、拥抱了另一颗爱之魂。这构成了本诗的基本情调。诗人以此为基点,把笔触伸到了人们内心的深处,去拨动心灵的爱之弦。“我怎能制止我的灵魂,/让它不向你的灵魂接触?”表达了一颗心急不可待的奔向另一颗心的难以自抑的意向。“我怎能让它越过你向着其它的事物?”表露的是爱的执着、爱的专注。诗人一开始就奏响了作品的主旋律,使人觉得那早已溢满的爱之河就要冲决堤口,倾泻而出了。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我多么愿意把它安放在阴暗的任何一个遗忘处,/在一个生疏的寂静的地方,/那里不再波动。”也许由于昔日爱情的创伤,也许忧虑爱情的苦果,“我”试图在他的恋人“深心波动”时,遏止自己情感的冲动和灵魂的追求。他自我压抑,力求把那颗滚烫的爱之魂收到一个“阴暗”、“生疏”和“寂静”的“遗忘处”而不为所动。然而,这是自欺其人。诗人清楚地意识到。这种自我克制是软弱的、无力的。人的情感、人的天性是无法抗拒的。理智的屏障难以遏止爱魂的驱动。于是,情感的洪流便冲破了理智的堤岸,涌起了爱的波澜。诗人用“琴弓”、“乐器”和“琴手”作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两颗爱心的共鸣。“好像拉琴弓把我们拉在一起,/从两根弦里发出‘一个’声响。”这是两颗爱心所发出的共同的震颤,是两股爱的支流所汇成的一股强大的波涛。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两根心弦共振,发出“一个”和谐优美的声响呢?“啊,甜美的歌曲”。是这支歌,把一颗痛苦自抑的灵魂呼唤出来,去大胆地追求爱情。
作为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极为崇尚内在的情感力度,从而使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相当浓的象征意味。在这首诗中,所谓爱情的歌曲只不过是引子。诗人重在通过爱魂从自我抑制到突破的过程,来表现爱情一触即发的内聚力,使这部作品的艺术感召力得到了进一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