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五城道中》原文|笺释|赏析
释义

《五城道中》原文|笺释|赏析

金铙随玉节,落日河边路。沙鸣后骑来雁起前军度(有闻无声)。五城鸣斥堠,三秦新召募。天寒白登道,塞浊阴山雾。仍闻旧兵老,尚在乌兰戍。笳箫汉思繁,旌旗边色故。寝兴倦弓甲,勤役伤风露。来远赏不行锋交勋乃茂。未知朔方道,何年罢兵赋。

诗格严整,亦如军行偏伍,弥缝而不可攻。读三、四,可想见万骑衔枚兼道景象。

【笺释】

[五城] 指定远、丰安、三受降城。杜甫《塞芦子》:“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边兵尽东征,城内岂荆杞。”仇兆鳌注:“五城,指定远、丰安及三受降城。庾信诗‘五城邻北极’。五城在黄河之北,故曰隔河水。”

[金铙] 即铙。古军乐器名。“四金”之一。《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铙止鼓。”郑玄注:“铙,如铃,无舌,有秉,执而鸣之。”刘禹锡《寄唐州杨八归厚》:“淮西古地雍州师,画角金铙旦夕吹。”玉节,玉制的符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公羊传·哀公六年》:“(齐陈乞遣阳生)与之玉节而走之。”何休注:“节,信也。析玉与阳生,留其半,为后当迎之合以为信,防称矫也。”隋江总《洛阳道》其一:“玉节迎司隶,锦车归濯龙。”此处指持节赴任的将帅。

[斥堠] 侦察;候望。《史记》卷一〇九《李将军列传》:“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司马贞索隐:“许慎注《淮南子》云:‘斥,度也。候,视也,望也。’”也指侦察、候望的人。《左传·襄公十一年》:“纳斥候,禁侵掠。”陈子昂《答韩使同在边》:“连兵屯北地,清野备东胡。边城方晏闭,斥堠始昭苏。”

[三秦] 秦亡以后,项羽三分关中,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后指今陕西一带。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白登] 《汉书》卷九四上《匈奴传》:“是时,汉初定,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顿阳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于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颜师古注:“白登,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余里。”

[阴山] 山脉名。即今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南境、北接连内兴安岭的阴山山脉。山间缺口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管子·揆度》:“阴山之马,具驾者千乘。”陆机《饮马长城窟行》:“驱马陟阴山,山高马不前。”王昌龄《出塞》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旧兵老] 谓军队久戍不归。老,历时长久,疲惫、困乏。《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老师费财。”杜预注:“师久为老。”《国语·晋语四》:“且楚师老矣,必败,何故退?”韦昭注:“老,罢也。围宋久,其师罢病。”乌兰,《旧唐书》卷三八《地理志》:“会宁,隋凉川县,武德二年改会宁。乌兰,后周县置,在会宁关东南四里,天授二年移于关东北七里。”《资治通鉴》卷二三五:“灵州破吐蕃于乌兰桥。”胡三省注:“《唐书地理志》:会州乌兰县有乌兰关,桥当在关外黄河上。”《太平寰宇记》卷三七“会州”:“乌兰县,州西北驿路一百八十里,其直路一百四十里。三乡,本汉祖厉县,属安定郡,后属武威郡。前凉张轨收其县,入于凉州,别置祖厉县。周武帝西巡,于此置乌兰关,又置县在会宁关西南四里,后移于东北七里平川置。”《大清一统志》卷一九九曰:“乌兰故城,在靖远县西南。唐置属会州,《元和志》:县东南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汉祖厉县地。前凉张轨收其县,入于凉州,故武威县侧近,别置祖厉县。周武帝西巡于此,置乌兰关,又置县,在会宁关东南四里。旧城内沙石,不堪久居。天授二年,移置于东北七里平川。《寰宇记》:县在州西北,驿路一百八十里,按《元和志》东南当为东北,《寰宇记》西北当作西南。”

[笳箫] 犹笳管。杜甫《哭韦大夫之晋》:“绮楼关树顶,飞旐泛堂前。帟幕旋风燕,笳箫咽暮蝉。”王维《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之四:“谁言断车骑,空忆盛衣冠。风日咸阳惨,笳箫渭水寒。”汉思,谓思乡之情。

[朔方] 《通典》卷一七三“朔方郡”:“夏州,今理朔方县。战国时属秦,为上郡地,后匈奴并有之。汉武取河南地为朔方郡,后汉因之。晋亦为朔方郡,晋乱,后夏赫连勃勃建都于此,后魏置夏州,西魏置弘化郡,隋初郡废,炀帝初,复置朔方郡。大唐为夏州,或为朔方郡。”《旧唐书》卷三八《地理志》:开元二十一年(733),分天下为十五道,“朔方节度使,捍御北狄,统经略、丰安、定远、西受降城、东受降城、安北都护、振武等七军府。”至德之后,中原用兵,刺史皆治军戎,“朔方节度使,治灵州,管盐、夏、绥、银、宥、丰、会、麟、胜、单于府等州。”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