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降临,每朵花在茎上战栗,
每朵花都在熏蒸,像香炉一般;
各种声音、香气在晚风中搅拌,
忧郁的华尔兹旋转得昏眩无力!
每朵花都在熏蒸,像香炉一般,
小提琴像受伤的心一样战栗;
忧郁的华尔兹旋转得昏眩无力!
天色悲惨而华丽,像一个祭坛。
小提琴像受伤的心一样战栗,
温柔的心恨这空虚——无边黑暗!
天色悲惨而华丽,像一个祭坛,
太阳淹死在自己凝结的血里。
温柔的心恨这空虚——无边黑暗!
从光明的往昔收集每个足迹!
太阳淹死在自己凝结的血里……
对你的怀念啊,像圣物照我心间。
(飞白译)
【赏析】
《黄昏的和声》一诗,可说是波德莱尔契合论的艺术实践,也是用文字谱写的一支乐曲。诗与音乐认同方面,波德莱尔是象征派诗人魏尔伦、马拉美和瓦雷里的先驱。
这首奇异的诗采用了“板顿体”的形式,这本来是一种马来语诗体,流行于现在分属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地区。这种诗体被介绍到法国后,由于勒孔特·德·李勒、邦维尔、波德莱尔三人创造性的运用获得成功,成为法国一种受欢迎的诗体。其格式是每节四行,而其中第2、4两行照样出现于下一节的第1,3行。如此环环相扣,形成连锁,直至结束。此外,每节诗的前两行与后两行可以包含两个不同的主导动机,以各自的旋律分别地然而又协同地平行发展,构成一种和声协调的二重奏。
波德莱尔以他高超的诗艺,把这种音乐结构和诗的奇特意象搅在一起,造成了神秘的境界。和浪漫主义温柔安详的小夜曲不同,波德莱尔的黄昏使每朵花战栗,使小提琴战栗,也使受伤的心战栗。黄昏的氛围既迷人又忧郁,天色渐渐昏暗,氛围也渐渐浓稠,花香的熏蒸和晕眩的音乐已与这氛围融为一体。
战栗的小提琴曲其实是从受伤的心弦上奏出的,这支哀曲的背景是如血的晚霞,它把天色染成了悲惨而华丽的祭坛,而太阳则仿佛化成了殉难的耶稣。最后一行中的“圣物”,原文是天主教术语“圣体匣”,这是教堂中盛圣餐面包供教徒瞻仰的圣物,而圣餐面包象征的是耶稣牺牲的身体。这种源自原始巫术和祭奠仪式的宗教意念,表现着时令之环和生死之环,给这首诗加重了神秘和契合的气氛。
诗题叫作“黄昏的和声”,诗人也确实在诗中充分发挥了和声效果。全诗循环往复,表现着黄昏的逐渐暗淡和留连徘徊,而通篇只用两个韵,交替组成a b b a,b a a b,a b b a,b a a b的韵式。在波德莱尔这样构成的黄昏的和声里,包含着忧郁和理想,光明与昏暗,温柔与恐怖,声音与香气……他把这一切在一起搅拌,熏蒸,渗透,旋转,达到了饱和的浓度,形成一个张力快要破裂的“减七和弦”。
完成这个“巫术”和弦的最后一笔是“对你的怀念”。这怀念虽然温柔,却与那淹死在自己血里的太阳一样,属于“苦难美”的范畴,在波德莱尔看来,没有比苦难美、忧郁美更崇高的美了。
(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