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大江东去》原文赏析
滕王阁
闲登高阁,叹兴亡,满目风烟尘土。画栋珠帘当日事,不见朝云暮雨。秋水长天,落霞孤鹜,千载名如故。长空澹澹,去鸿嘹唳谁数。
遥忆才子当年,如椽健笔,坐上题佳句。物换星移知几度,遗恨西山南浦。往事无凭,昔人安在,何处寻歌舞。长江东注,为谁流尽千古?
这首词隐括王勃《滕王阁序》。滕王阁,旧址在江西南昌章江门城上,西临赣江。为唐高祖子滕王李元婴官洪州(今南昌市)都督时所建。咸亨年间王勃省亲过此,写出了名噪一时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词人巧妙地隐括《滕王阁序》的词句,将追慕王勃当年座上挥毫的往事和感慨人世沧桑的内容写入词中。
上片起首三句,开门见山,道出登高吊古感慨兴亡的题旨。
“闲登高阁”句令读者自然联系到王勃笔下“滕王高阁临江渚”的鲜明画面,着一“闲”字,把词人“冷眼向洋看世界”的角度确立下来。显然,全词是作者冷眼观照的产物。“叹兴亡”句,点出题旨。而“满目风烟尘土”则是对前句“兴亡”的具体生发,而且也紧扣了时代的大背景。这首词写作的年代,正值宋金对峙,战争频繁之际,“风烟尘土”既是写眼前景,又隐喻动乱。就在那些年代,宋金正酝酿着战事,旋即发生了开禧北伐之役。“画栋珠帘当日事,不见朝云暮雨”二句,化用王勃的“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诗语。“画栋”、“珠帘”都是滕王阁的昔日繁华盛况,而“当日事”三字,明点出这一切都已成过去,如今已繁华消歇,满目凄凉了。“秋水长天,落霞孤鹜”化用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名句。一说落霞是鸟,形如野鸭,鹜乃野鸭,此乃从滕王阁眺望赣江秋日胜景的名联。“千载名如故”,其实从王勃作赋到高永重上滕王阁而作此词,相隔仅六百余年,“千载”乃取其成数。千载之下,滕王阁已名存实亡,既无昔日画栋珠帘的繁华,也见不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胜景,而战争时代重登滕王阁所能见到的只有“长空澹澹,去鸿嘹唳谁数”。嘹唳,指鸿雁响亮凄清的叫声。澹澹,广漠貌。杜牧《登乐游原》诗谓:“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这里与杜牧同一感慨。广袤的天幕上,仅几只孤雁高叫着飞去,这凄清的画面只会勾起词人深沉的感慨。
换头句以“遥忆”二字领起,回忆当年王勃赋《滕王阁序》之文坛佳话。王勃是初唐诗坛、文坛上最负盛名的作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杜甫《戏为六绝句》曾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故作者这里以 “才子”称之。“如椽健笔”,比喻大手笔。据《晋书·王导传》附王珣:“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坐上”,同“座上”。据《新唐书·王勃传》载:“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 ‘天才也。’请遂成文, 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然而正如《滕王阁序》所云:“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时移事易,“物换星移知几度,遗恨西山南浦。”前句是化用王勃“物换星移几度秋”成句,后句仍隐括“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句意,但冠以“遗恨”,则寄予了深沉的身世之感。王勃能“躬逢胜饯”,写下这篇文字而名传千古,词人自己却累举不第,上书言事不报,此句实感慨系之。往事无凭,象王勃这样的才子又在哪里呢?如今战乱不断,哪里还能寻得见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所不变者,只有东注的长江。“槛外长江空自流”,可是大江流日夜,又“为谁流尽千古”?
这是一首著称于世的佳作,词人借吊古以伤今,寄托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施展才华机遇的企盼。全词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以极简练的笔墨,熔铸《滕王阁序》佳句,写得流利自然,即使完全不知王勃诗文的读者,读来也毫无困惑。此词与清真词《西河·金陵怀古》主题相似,所不同者,清真化用刘禹锡诗意,主题不作改变,而高永则将原作的语句、文句纳入自己主题中,以切合“满目风烟尘土”的时代背景和吊古伤今的主题,从一定程度上说来,这比清真《西河》词又有其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