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折廷争,心在利民》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魏国建立后,卢毓担任史部郎。曹丕登上皇位后,卢毓改任黄门侍郎,又调出京城先后担任济阴相、梁郡和谯郡的太守。曹丕因为谯郡是自己的故乡,所以大量迁徙百姓搬到那里,让他们聚集开垦田地。但谯郡土地贫瘠,老百姓生活贫困。卢毓很哀怜他们,便上表要求将百姓迁移到梁国平坦肥美的土地上去,违反了曹丕的心意。曹丕虽表面上同意卢毓表章上所说的意见,但心中很恨他,于是降低卢毓的官职,派他带领移民到睢阳担任典农校尉。卢毓一心想使民众获利,亲自察看土地,选择好地方让百姓居住,百姓很信赖他。后升任安平、广平太守,任职之处他都施以仁惠。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卢毓被调入京城任侍中。在此之前,散骑常侍刘劭曾接受皇帝诏命制订法律,尚未完成。卢毓上疏论述古今法律的意义,认为法律应该一致,不应有模棱两可之处,使那些奸猾的官吏得以容纳私情。侍中高堂隆多次对明帝曹叡营建宫殿之事提出尖锐的意见,明帝很不高兴。卢毓说:“我听说君王贤明,臣下就正直,古代圣明的君王担心听不到自己的过错,所以设置让臣下敢于进谏的鼓。亲近的臣子尽心规劝,这正是我们这些人不如高堂隆的地方。高堂隆,大家都认为他狂放直率,陛下应该宽容他。”卢毓任侍中三年,对朝政发表了许多反驳争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