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良母走上街头抗议
我注视着她们的聚集
她们以黑色衣裙
当做自己的标语
犹如星座冉冉升起
照亮了黯暗的天际
她们昂然穿过大街
直奔萨阿德的府邸
她们的长发披露在外
神圣庄严地向前走去
突然军队迎面开来
四下是撒野的马匹
突然兵士们的长刀
向她们的胸前紧逼
大炮、火枪
利剑、矛戟
战马和骑警已把
她们的四面围成坚壁
玫瑰和芳草,在这天
成了她们惟一的武器
两军对垒的数小时
婴儿也惊骇得黑发变成银
妇女们渐渐衰惫
她们哪有过人的膂力
队伍被冲得零落混乱
纷纷向各自家中散去
让骄傲的军队庆贺吧
庆贺摧毁妇女的胜利
似乎德国人曾经
蒙着面纱和她们一起
似乎兴登堡曾经
潜入埃及指挥妇女
所以大兵们对她们如此胆怯
对她们的愤怒如此悚栗!
(郭黎 译)
注释:
1919年3月,埃及独立运动领袖扎格鲁尔遭到英国殖民者逮捕,成为全国反英运动的导火索。学生、工人纷纷罢课、罢工,举行示威游行。爱国妇女也第一次走上街头投身民主主义运动。
萨阿德: 即萨阿德·扎格鲁尔(1860—1927),埃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人。1918年率代表团赴伦敦,要求埃及完全独立,1919年组织华夫脱党。
在伊斯兰国家,传统观念认为妇人头发披露是不庄重的举止。
兴登堡: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统帅。1914年英国宣布埃及为其保护国后,曾胁迫埃及在大战中加入协约国一方。故作者用“德国人”和“兴登堡”来讽刺镇压妇女游行的英国殖民军和埃及军队。
【赏析】
这首诗是为歌颂埃及独立运动中妇女的积极作用而作的。在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埃及,妇女的地位是很低微的,在社会性活动中很少会出现她们的身影。所以在1919年那次反殖民统治的运动中,妇女们能走上街头来进行抗议,这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也是埃及社会必将走向自由、独立的前兆。诗人敏锐地抓住了这次运动中妇女们那一闪而过的身影,尽管这个身影还显得那么单薄和脆弱,但她们的出现就像一颗闪亮的启明星,预示了黎明前的黑暗过去后,埃及人民将会迎来一片光明。
这首诗歌基本上是写实的,诗歌描写的意象都是实景,正是诗人的实景描绘,才使这首诗歌获得了史诗般的震撼力和它的历史价值。那些曾经默默无闻地在家庭的小圈子里操劳不休的贤妻良母们,竟然也走上了街头,挥动着她们纤细的胳膊对殖民统治表示抗议。她们穿着黑色的衣裙,那像是她们的“标语”,标志着她们争取自由独立的决心,“犹如星座冉冉升起/照亮了黯暗的天际”。她们昂首挺胸地在大街上前进着,明确地向世界宣布她们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她们前进的身姿、飘扬的黑发,显得那么“神圣庄严”,她们“昂然”向前的身影也坚定着全埃及人争取独立的信心。突然间,她们面前出现了军队,那些手持长枪、刺刀的士兵们,无情地把枪口、刀刃对准了她们柔弱的胸膛。可是她们的队伍依然很整齐,她们的目光依然很坚定,尽管“战马和骑警已把/她们的四面围成坚壁”,尽管她们手无寸铁,不能保护自己,可是在这一天,她们的斗争精神就像馥郁的玫瑰和香草,可以流芳百世。对峙数小时后,她们疲惫的身躯挡不住军队的攻击,那支神圣的黑色队伍最终还是被“冲得零落混乱”。那些以镇压手无寸铁的妇女为荣的军队开始在大街上庆祝他们的胜利。这是多么的可笑啊!他们的骄傲是多么空虚啊!那些妇女就像强悍的德国士兵的化身(当时的德国军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她们整齐的队伍就像有世界名将指挥的军队一样具有冲击力。所以那些全副武装的殖民军队的士兵们,面对这些最柔弱的埃及妇女的坚毅的目光,内心会充满胆怯和不安。
诗人以极为质朴的语言描写了妇女们走上街头,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进行抗议的过程,诗笔在纪实之中深藏着诚挚的感情,既有对妇女们勇敢行为的赞美和敬佩,也有对她们那坚持正义的美丽身影遭到无情打击的悲悯,还有对武力镇压妇女运动的政府武装的嘲弄,更有对于妇女运动对敌人的震慑作用的肯定和对埃及终将独立自由的坚信。
(杜绣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