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夜,我对星星们说:
“你们看起来并不幸福;
你们在无限黑暗中闪烁,
脉脉柔情里含着痛苦。
“仰望长空,我似乎看见
一支白色的哀悼的队伍,
贞女们忧伤地络绎而行,
擎着千千万万支蜡烛。
“你们莫非永远祷告不停?
你们莫非是受伤的星星?
你们洒下的不是星光啊,
点点滴滴,是泪水晶莹。
“星星们,你们是人的先祖,
你们也是神的先祖,
为什么你们竟含着泪?……”
星星们回答道:“我们孤独……
“每一颗星都远离姐妹们,
你却以为她们都是近邻;
星星的光多么温柔、敏感,
在她的国内却没有证人。
“她的烈焰散出满腔热情,
默然消失在冷漠的太空。”
于是我说:“我懂得你们!
因为你们就像心灵;
“每颗心发光,离姐妹很远,
尽管看起来近在身边。
而她——永恒孤独的她
在夜的寂静中默默自燃。”
(飞白译)
【赏析】
利用科学成就,使诗富有“科学情趣”,是巴那斯派创作中的一种特色。《银河》这首诗就具有这种特色,诗中的素材,采用的是天文常识。银河中的星星看起来密密麻麻,前拥后挤,但实际上星际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普吕多姆铺开天文常识,以冷漠、冥冥的太空作背景,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借此生动地比喻了人世间人与人难以沟通和接近的现实状况。
晴朗的夜空,繁星密布。诗人昂首仰望,禁不住思绪万千,于是举起诗笔,一人扮演“我”和“星星”两个角色,并通过二者之间的问答,在表达了心灵孤独的同时,抒发了对人们这种孤独现状的无限忧虑。
诗的前半部分是“我”向星星的提问,实际上是诗人自己哀伤情感的流露。在现实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当一个人怀有某种情感时,他眼前的景物就会染上这一情感的特有色彩。星空在雨果的眼中是多么灿烂辉煌,然而浪漫主义的大幕还没有最后拉上,普吕多姆眼中的星空已是另一幅景象了:
星星们看上去并不幸福,虽然她们在无限黑暗中闪烁,但柔情中却饱含着痛苦;她们像贞女擎着千万支蜡烛,排成了一支望不到尽头的白色的哀悼的队伍,仿佛是在肃穆庄严的安魂曲中络绎而行;她们又像是遭受了莫大创伤的受难者,虔诚地祈祷着,洒下闪着寒光一般冰冷晶莹的点点泪水……
星星是宇宙中最古老的精灵,她们在宇宙中已经存在了百亿年,她们曾亲眼看见人的诞生(仅仅在数百万年前)和神的诞生,因此是人和神的见证。在幼小的人和神面前,她们神圣而至高无上。但她们为什么竟含着这样无边的泪水?在“我”面前为什么是这样一种忧伤苍白的景象?
于是,诗的下半部分,星星们凄凉的声音回答了“我”的“困惑”,挑明了其中的缘故,最后“我”替所有“星星”,即所有人的灵魂发出了他们的痛苦之声:
每一颗星都远离自己的姐妹,尽管从地面看起来她们挤在一起,犹如近邻;每一个人都与自己的同类相隔、疏远,尽管他们生活在人海之中;每一颗星星(心)都在发光,灵魂渴望理解,友谊的光啊,放射得那么温柔,然而彼此却无法照亮对方,每一个灵魂的心灵世界中竟然找不到一个证人能够向对方证明彼此确实怀着真挚的诚意、殷切的期待,还有对友谊的热烈的欲求。于是,在无声无言的沉静和寂寞之中,灵魂所怀的满腔热情,只好默默自燃着消失在空寂寒冷、广袤无垠的太空,消失在深不可测的人海之中。而这就是人的真实处境,而这就是每一个心灵世界永远也无法摆脱和改变的绝望的孤独!
历来,很多诗人都对“孤独”这类主题感兴趣,但他们的着眼点往往要么只在于人的外在处境,要么只重人的内在心理,而像《银河》这样两者皆重,并且以如此深邃的意象、如此优美的境界、如此高雅的格调去表现“孤独”的诗,则是很少见的。
(季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