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通鉴外纪》的主要内容,《通鉴外纪》导读
释义

《通鉴外纪》的主要内容,《通鉴外纪》导读

《通鉴外纪》的主要内容,《通鉴外纪》导读

《通鉴外纪》是按《资治通鉴》体例补《 资治通鉴》缺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以前史事的编年体通史。刘恕撰,原名 《通鉴前纪》。修 《资治通鉴》时,司马光认为 “经不可续”。故只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撰写。既称 《通鉴》,当时人们就感到是个缺陷。为此刘恕欲与司马光摭周威烈王以前事迹为 《通鉴前纪》,而采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实录,国史编纂 《通鉴后纪》,使 《通鉴》上起上古,下迄宋英宗,真正成为贯串古今的通史。熙宁九年(1076) 刘恕从洛阳与司马光讨论修书事宜回家,途中闻母亲去世,悲痛忧伤,患右手脚半身不遂之症,自知离国都甚远,不能得到 《国史》、《实录》,《后纪》必不能就。乃在病床上口授其子羲仲,以成其书。因 《国语》称《春秋外传》之例改名 《通鉴外纪》,自己写了后序,司马光为之作序。今有明南监本16卷、嘉庆辛未璜川吴氏刊本、陈仁锡刊本、四库全书本等。

刘恕,(1032-1078) 字道原,江西高安县人,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十八岁中进士,博极群书,笃好史学,“自太史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巨微之事,如指诸掌。”司马光编《资治通鉴》,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悉诿其考证,尤以魏晋史事最为精熟。王安石与之友善,欲引置三司条例司以推行新法,恕以不善金谷,辞不就。常面责王安石过失,抗言无所避。司马光出知永兴军,他也以亲老,求监南康军酒以就养,许即官修书。后患半身不遂症,犹修书不辍,迁秘书丞,卒于官。著作除《通鉴外纪》外,尚有《五代十国纪年》四十二卷,《疑年谱》、《年谱略》各一卷。

《通鉴外纪》全书十卷,包括包牺以来纪一卷,夏纪、商纪共一卷,周纪八卷。又目录(年表)五卷,年经事纬,上列朔闰天象,下列外纪的卷数,悉与司马光《通鉴目录》 例相同。

《通鉴外纪》记事从伏羲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与 《资治通鉴》相衔接。所记内容采自经书、史传、诸子百家之说,不下二百余种。但不写荒唐的事件,不用虚幻缥缈的言辞,对于上古之事,可信者大书。如记周成王元年丙戌、称周公摄王之元年。越七年癸巳,始称成王元年。如记鲁惠公为隐公娶于宋,见其女好而自纳之,生桓公。完全根据史实直笔记载。其异同舛误以及荒远茫昧者,或分注,或细书,也是别出心裁以示郑重。《目录》于共和以后据 《史记·年表》编年,其共和以前,皆谓之疑年,不标岁阳、岁阴之名,并不缕列其数,亦特为审慎。他在 《外纪 ·自序》中说: “陶潜预为祭文,杜牧自撰墓志,夜台甫迩,归心若飞,不能作《前、后纪》而作 《外纪》,他日书成,公为 《前、后纪》,则可删削 《外纪》之繁冗而为《前纪》,以备古今一家之言。”由此可见刘恕的 《通鉴前纪》属于长编性质,储材备用,以待司马光最后删定,是《通鉴》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 刘恕: 《通鉴前纪》,四库全书本。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