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流水年华》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1871—1922)的多卷本小说。全书分七部出版。第一部《斯万之家》(1913),第二部《在簪花少女的影子下》(1918),第三部《盖尔芒特之家》(1920—1921),第四部《索多梅和戈莫勒》(1921—1922),第五部《女囚》(1923),第六部《失踪的阿尔贝蒂娜》(1925),第七部《过去韶光的重现》(1927)。小说人物众多,贯穿全书的主线是叙述者普鲁斯特对逝去世界的回忆,特别是他对人生美好青春的无限怀念。
主人公是个家境富裕、敏感多思、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酷爱文艺,热衷交际,经常混迹在巴黎的贵族社会及大资产阶级的沙龙中。但由于他从小身体赢弱,终生为病魔所苦。在一次疗养过程中,他狂热地爱上了一个叫阿尔贝蒂娜的姑娘,不久又因怀疑她是中性人而痛苦,当他决定和这姑娘结婚时,后者竟不辞而别。他无法排遣对恋人的思念,到处找寻,直至得知她已突然死去的噩耗为止。爱情的不幸使他深感绝望。最后他为自己虚度光阴而懊悔,想奋力自拔,专心从事文学创作,写下自己惨淡人生中的一曲曲哀歌,但又感生命所剩无几而受到衰朽时至的重压,发出流年似水的叹息。在他看来,现实生活犹如流水,真正的生活只能存在于回忆与梦幻之中,存在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之中。小说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对未来缺乏信心的艺术典型。作品通过主人公的回忆与联想,真实地描绘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广阔的社会画面和剧烈变化的阶级关系,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庸俗的世态人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整部作品色彩灰暗,情调低沉,象征着一代青年的变态、悲观心理,是对衰败的资产阶级及其颓废没落情绪的一曲挽歌。
在艺术上,这部作品打破了小说创作的传统手法,革新了小说创作的题材和技巧。作者从柏格森直觉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的潜意识、直觉、幻觉、梦境及瞬间的印象等内心体验才是小说应着意表现的世界。因此,这部小说把感觉的偶然性回忆即潜意识的纷繁活动作为描写人物和情节的主要手段。小说开卷,主人公从病床上一觉醒来,由一杯浸着糕点的茶水引出回忆的思绪和无限的遐想:人世沧桑、爱情波折、痛苦、幻灭……这种回忆把生活的真实与梦幻般的朦胧结合在一起,把过去、现在、将来彼此颠倒掺和,用极其细腻的心理分析方法反复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虽然没有激动人心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进展、高潮和结局,但是作者随着潜意识的自由流动,交替运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时空错乱、叙述议论等手法,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幅情浓意茂的生活画卷,表达了主人公对人物与事件所产生的印象、感觉与沉思。小说结构有如一棵枝桠交错的大树,文笔苍劲有力,语言生动流畅,句型复杂多变,闪耀出作者艺术智慧的光芒。这些创作上的独特风格,使这部作品成为当代“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