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葛生》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释义

《葛生》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葛生蒙楚,①    葛条蒙盖着荆树,

蔹蔓于野。②    蔹草在原野上蔓伏。

予美亡此,③    心爱的人已不在此,

谁与独处?     谁与孤零零的人儿相处?



葛生蒙棘,④    葛条蒙盖着枣树,

蔹蔓于域。⑤    蔹草蔓伏在坟地。

予美亡此,     心爱的人已不在此,

谁与独息?     谁伴孤零零的人儿寝息?



角枕粲兮,⑥    角枕璀璨,

锦衾烂兮。⑦    锦被斑瓓。

予美亡此,     心爱的人已不在此,

谁与独旦?⑧    谁陪孤零零的人儿达旦?



夏之日,      夏日绵绵,

冬之夜。      冬夜长长。

百岁之后,⑨    我死之后,

归于其居。⑩    一定与他同茔合葬。



冬之夜,      冬夜长长,

夏之日。      夏日绵绵。

百岁之后,     我死之后,

归于其室。(11)   一定与他同棺共眠。



【注】①葛:蔓生植物。蒙:覆盖。楚:今名荆条。②蔹(lian):草名,蔓生。蔓:蔓延生长。③予美:指亡夫。④棘:枣树。⑤域:指茔地。⑥角枕:即方枕,方枕有八角,故云。⑦锦衾:锦制之被。⑧旦:指从黑夜到天明。⑨百岁:犹言死后。⑩其居:死者所居之地,指坟墓。(11)其室:犹其居。



在中国诗歌史上,悼亡之作并不罕见。但出自妇女之口的悼亡诗篇,却有如凤毛麟角。可喜的是,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诗经》中,即收有发自寡妇之口的悼亡作品。

《葛生》一篇,诗人采用人物独白的形式,以情真意挚的抒情语句,表现了新寡之妇对亡夫深切的怀念,以及对爱情的坚贞如一。

《诗序》认为此诗是为讽刺晋献公而作,云:“《葛生》,刺晋献公也,好攻战,则国人多丧矣。”晋献公的确是一位好攻伐的人,《左传》载他曾先后多次攻伐灭亡过不少弱小国家。连绵不断的战争,使不少闺中人变成寡妇,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苦难。

诗的一、二章,是哀叹丈夫战死之后寡居的凄凉。每章的前两句都是以《诗经》中常见的起兴手法兴起。“葛”、“蔹”,都是蔓生植物。作品以葛攀附于荆树,蔹草在地上蔓延,暗喻了夫妻互相依存的关系,以及丈夫生前夫妻之间的恩爱。后两句则转入直接抒情,哀叹丈夫阵亡后自己的孤单寂寞。“予美亡此,谁与独处”和“予美亡此,谁与独息”的反复咏叹,使诗被一种哀婉的气氛所笼罩。

未亡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第三章发展到了高潮。我们由角枕之“粲”和锦衾之“烂”两个字,可知这一新寡之妇嫁至夫家时间不久。新婚伊始,丈夫即被征入伍,旋即战死,这怎能不在新妇心中激起巨大悲痛。现在人亡物在,睹物生情,不由得使这位新妇再次发出“予美亡此,谁与独旦”的沉重叹息,大悲大恸的情感流露溢于言表,正所谓一唱而三叹。

接下两章是写新寡之妇感慨寡居生活的艰难漫长,并发出死后一定与丈夫同坟共穴的庄严誓言。夏日昼长,冬日夜长。作者用“夏之日,冬之夜”两句,暗示了此妇一生的凄苦,这比直接抒情更为含蓄蕴藉。由此,我们想到了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的诗句:“日迟独坐天难暮”,“夜长无寐天不明”。两首诗所写两位不幸妇女的身分、环境、经历虽然不同,但其心境是何等的一致!诗的五章,又把四章的“夏之日,冬之夜”,换成“冬之夜,夏之日”,也换得极妙,由中可见星移斗转,时光流失,透露了未亡人待熬的日子还相当漫长。

末两章的后两句,是写未亡人的决心。诗中的女主人公表示死了以后,一定要同丈夫共葬一穴,从而以明朗率直的誓言结束了全诗。

古人重视诗歌含蓄,特别重视诗歌结尾处的含蓄,以为诗之结尾应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的艺术效果,故以诗之结处直露为病。其实也不尽然。《葛生》的结尾恰恰是直露的诗句,但由于诗句反映了此妇对爱情生同床死同穴的决心,透露了她对爱情专一无二的情感,情真意切,故同样能强烈感染读者。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葛生》一诗以起兴入笔,采用《诗经》中常用的重章复句的形式,反复咏叹,使读者透过女主人公哀伤悱恻的泣诉,强烈地感受到战争所强加给人民的苦难的深重。在《诗经》中以悼亡为题材的诗歌中,这首诗不失为一篇难得的佳作。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