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范文正公集》的主要内容,《范文正公集》导读
释义

《范文正公集》的主要内容,《范文正公集》导读

《范文正公集》的主要内容,《范文正公集》导读

《范文正公集》又名 《丹阳集》、《文正集》,是北宋范仲淹的诗文合集。据苏轼在元祐四年(1089)为范集做的序中说,他在熙宁九年(1076)就见到了范仲淹的诗文遗稿,并 “见嘱为序”。但过了13年,“乃克为之”,即到了1089年此书才最后成集。本书成书较早,宋、元、明各代都有刊本流行,且较少散佚。虽名称不一,但内容大致相近,只是几方面内容的文章或分或合,或时有增补辑佚。本书最早刊本是北京图书馆藏“古逸丛书三编”中的北宋刊《范文正公集》20卷。今通行的 《四部丛刊》本是据明翻元天历本影印的。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2岁而孤,少有志操,感于身世(母改嫁朱氏,曾名朱说,中进士后方改名;又因善弹琴曲《履霜》,时人谓之“范履霜”),发愤苦学,冬日“以水沃面”,“昼夜不息”,“泣诵六经,长于 《易》”。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以天下为己任,“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均见 《宋史 ·范仲淹传》)曾上宰相书万言,主张 “斥游惰,去冗僭”。仁宗庆历元年(1041),以龙图阁直学士身分与韩琦经略陕西,采取“屯兵营田”,坚持久守的方针,在北宋积贫积弱的形势下,成功地阻止了西夏的进攻,使边民安于生业,为后人称道。庆历三年(1043),拜参知政事,上书 “十事”,主张明黜陟、抑侥幸、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主持以澄清吏治、富民强兵、厉行法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因损害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反对,“未果卒行”。于是请放外任,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都有善政(如治水患;为民请免赋税等)。后死于青州,卒谥 “文正”。

本书之 《四部丛刊》本20卷,《别集》4卷,《政府奏议》2卷,《尺牍》3卷,《年谱》1卷,《言行拾遗事录》4卷,《鄱阳遗事录》1卷,《附录》13种。按照诗、赋、议、论、赞、颂、序、记等体裁分类编排。前有苏轼在元祐四年 (1089) 写的序,后附有 “诸贤诗颂”以及富弼、欧阳修等人写的祭文4篇。集中有诗赋268首; 杂文15卷,165篇。(集中未收词,朱孝臧《彊村丛书》辑有 《范文正公诗余》1卷,词6首。其中《忆王孙》1首唐圭璋考证系李重元词,故范词仅存5首)。

本书全面反映了范仲淹的思想及诗文成就。范仲淹的思想基本是儒家的,他主张文章“应于风化”,劝皇帝下诏 “敦谕词臣,兴复古道”。他称赞尹洙 “力为古文”,但对杨亿等人之为 “时文”也能宽忍。范仲淹的散文一般内容丰厚,如 《帝王好尚论》、《选贤任能论》 、《奏上时务疏》等,是所谓“皆有本之言”,“非虚饰词藻者所能”,但同时也就较少文采。他的政论杂文趋向古文;章、表、启、奏仍杂骈俪。其 《岳阳楼记》即为骈文名篇,遣词精美,层次清晰;更因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高风亮节,为世传诵。

范仲淹的诗也以阐明儒道为主,如《四民诗·士》、《阅古堂诗》、《伍相庙》、《鄱阳酬泉州曹使君见寄》等,特点是趋向散文化,爱讲道理,而少诗味。其《江上渔者》、《赴桐庐郡淮上遇风》,表现民苦,为人称道。其他一些咏物、写景、怀人之作,恬淡自然,细致清秀,较为可读,如《虎丘山》、《郡斋即事》、《野色》、《送鄞江窦尉》等。

其词虽仅存5首,但各有风格。尤其是《渔家傲》1首,悲凉慷慨,浑厚凝重,寄意深沉,意境开阔,实开豪放词之先河。他如《御街行》之缠绵悱恻;《剔银灯》之平淡自然;《苏幕遮》之抒情委婉,皆直书所见,直写所感,均不失为佳作。

范仲淹诗词文对后世均有一定影响,尤其《渔家傲》之于豪放词,之于词的意境、题材之开拓,功不可没。而范仲淹人格之影响后世文人,尤为显著。

关于范仲淹及其文集的研究,当时人即多所赞美,如欧阳修、苏轼等。后人在其作品的刊印、增补、校订等方面用功不少,其史学价值亦为后人所重。对范仲淹之文学成绩,较少异议,只是目前尚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尤其尚无今注今译本,影响到研究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 1. 《范文正公集》,《四部丛刊》 本。
  • 2.程应镠:《范仲淹新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 3. 陈荣照: 《范仲淹研究》,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7。
  • 4. 《宋史》卷314《范仲淹传》。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