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①,结庐山溪旁,
硕人之宽②。贤人天地宽。
独寐寤言③,独睡独醒独自语,
永矢弗谖④。此间乐趣永不忘。
考槃在阿⑤,结庐在山坡,
硕人之薖⑥。贤人乐呵呵。
独寐寤歌,独睡独醒独自唱,
永矢弗过。外人永远不交往。
考槃在陆⑦,结庐在山陆,
硕人之轴⑧。贤人盘旋处。
独寐寤宿⑨,独睡独醒独自啸,
永矢弗告⑩。此乐外人不相告。
[注释]①考:成,筑成。槃(pan):木屋。方玉润《诗经原始》引黄一正曰:“槃者,架木为室,盘结之义也。”《毛传》训“考槃”为“成乐”,亦通。②硕人:这里指贤人。③寐:睡。寤:醒。④矢:发誓。弗谖:不忘⑤阿:山坡。⑥薖:和气。⑦陆:高平地。⑧轴:本义是车轴,引申为盘旋的地方。⑨宿:闻一多《类钞》读为“啸”。⑩弗告:朱熹《诗集传》释曰:“不以此乐告人也。”
[赏析]《考槃》一诗,有人看成情歌,以为是诗人有怀,辗转相思,梦与心上人对语对唱,醒来倍觉难堪,于是发而为歌,以抒情愫。更多的人则认为,《考槃》歌唱的是贤人退居山林、独善其身的生活。它可以说是后代隐逸诗歌之宗。
诗共三章,先说第一章。
“考槃在涧”,开篇首句设置了高人隐士的生活场景,创造出幽谧、清新的艺术氛围。一间简陋、古朴的茅庐,依偎在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溪流旁边,掩映于宿鸟时飞、松风如涛的山林里面。“在涧”二字不只是点明了处所,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月窥人,涧芳袭袂”的幽美境界。“考槃”意即结庐。结庐者谁?在优美、恬淡的画面上,主人公已经隐隐约约、呼之欲出了。紧接着在第二句中,“硕人”——一位隐居的贤士便正式出场。
“硕人之宽”,这是一个散化句式,它颇有突出和强调“硕人”的意味。句中的“宽”字,蕴含很深。荒远冷僻的山溪野林,自然界里小小的一角,却被看成是天地广阔的人生乐园,你看这位贤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境界。晋代隐逸诗人陶渊明或许就是由此激发了灵感,写下了著名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这几句与“考槃在涧,硕人之宽”貌似相去甚远,实则灵犀相通。它们的旨趣都在于表现隐者的超脱尘俗、居心高远。不过,《考槃》这两句歌咏山野茅庐天地宽,除了流露出对隐士高人的赞赏之情以外,似乎还有一点别的意思在,值得细心品味。
“独寐寤言”一句是全章之中最精彩处。诗对隐居贤士的山林日月没有去作精细的描绘和多方铺写,只是用极其凝练的笔墨刻画了一个富有个性的生活细节,“独睡独醒独自语”,这一笔犹如电影艺术中的特写镜头一般,将一个安闲、疏放的隐士形象推到了读者面前,使人想起当年南阳诸葛草堂高卧、觉而赋诗的情景。句中“寐”、“寤”、“言”三字,单个看去,并无什么审美价值,而一经诗人粘合,便禀受了文学的魂灵,它们出神入化地再现了隐士淡泊无为、闲适自在的神情举止。加上诗句以“独”字统贯始终,“既寐而寤,既寤而言,皆独自耳。”(严粲《诗缉》)使隐士高蹈出世、自成其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更加鲜明,因而形象也就更见神采。如果说“寐寤言”三字连用,画龙已成,那么着一“独”字无疑就是点睛之笔。
“永矢弗谖”。诗的第四句直抒胸臆,将诗情进一步深化。上句所写隐士独睡独醒独自语的言行细节,集中而形象地反映出与世无争的山林生活多么清静安宁、逍遥自在,于是这里紧承上句而下,表示此间乐趣“发誓永远不忘记”!话语好像是在独睡醒后惬心快意之时脱口而出,而那终老于斯的誓愿,郑重其辞的口吻,又分明体现着与世决绝、永不反顾的坚定意志。
诗的二、三两章,意思基本相同,只是每句改动了一个字。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字面改动而意思不变,仅为分章换韵,以便反复咏唱,如在涧、在阿、在陆,都是泛指隐居山野,并非真的结庐三处。另一种变动则有意思上的些微变化。如“三‘永矢’句皆诗人形容其高举远遁,有终焉之志”(欧阳修《毛诗本义》),然而三句之中,“谖”是就心而言,“过”是就身而言,“告”是就口而言,由“弗谖”到“弗过”再到“弗告”,前后三句就出现了意思的递进,实现了感情的强化。重章叠句是《诗经》作品形式的重要特点,它使诗歌在一唱三叹中充分抒发感情,增强感染力。
这首诗语言古朴简练、萧散疏朗,格调高远,意味深长。全篇不见“隐”字、“乐”字,却句句写隐,字字写乐。同时,诗人赞美隐居之乐的字字句句,又似乎都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前人曾经指出,诗人赞美贤士隐居之得所,其旨在于讽刺君上之失贤,或是世间之无道。果真如此,“美在此而刺在彼”,则应是《考槃》构思上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