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沈括
汤、散、丸各有所宜,古方用汤最多,用丸、散者殊少。煮散,古方无用者,惟近世人为之。大体欲达五脏四肢者莫如汤,欲留膈胃中者莫如散1,久而后散者莫如丸。又无毒者宜汤,小毒者宜散,大毒者须用丸。又欲速者宜汤,稍缓者用散,甚缓者用丸。此其大概也。
近世用汤者全少,应汤皆用煮散。大率汤剂气势完壮,力与丸、散倍蓰2。煮散者一啜不过三五钱极矣3,比功较力,岂敌汤势? 然汤既力大,则不宜有失消息4。用之全在良工5,难可以定论拘也。
1膈胃:指胸腹部。2倍蓰(xi):五倍。3啜(chuo):饮。4“则不宜”句:意为应严格掌握药量。5良工:指高超的医术。
【析点】 沈括是我国宋代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除此之外,他对祖国的医学、中草药也颇有研究。在《梦溪笔谈》之中,有关医道和药物的篇章有三十余篇,且都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后,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多有创意。本文对中国医药传统制剂——汤、散、丸等适宜治疗何种病症、应用范围、效能大小、药性速缓等诸多方面给我们论述得一清二楚;就连服药时的方法、禁忌、药性的负效应,都作了交待。对如何斟酌药型、药量,则“全在良工”,正是中医“对症下药”、“因人而易”辨证施治的道理。从这些可看出:沈括有丰富的药学及临床经验,宛如一位医道高明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