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翻译与解读
释义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翻译与解读

治人事天01莫若啬02。夫唯啬,是以早服03。早服谓之重积德04。重积德则无不克05。无不克则莫知其极06。莫知其极可以有国07。有国之母08,可以长久09。是谓深根固柢01,长生久视之道02

今 译

治国安邦,改造自然,没有比节俭更重要。只有节俭,才能早得天道。早得天道,叫为民厚积德。为民厚积德,就能无往而不胜。无往而不胜,就不会有终极。不会有终极,就能保有国家。保有国家而遵循天道,就能天长地久,这才是国家深根固柢的长生久存之道。

评 议

本章讲节俭、积德,是治国安邦的长生久视之道。对此问题,老子分五个层次来阐述。其一,老子认为执政人君治国“事天”,节俭是头等要务;其二,只有做到节俭,才能为民“重积德”,受到人民的拥护;其三,为民“重积德”,受到人民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其四,无往而不胜,才能保有国家;其五,保有国家,遵循大道,才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治人事天莫若啬”一句,自古至今即有不同的解读。“治人”,谓治国安邦,这没有歧义。“事天”,就有不同训释。“事”,为动词,或谓“用也”,或谓“治也”。“天”字,或释为“天道”、或释为“自然”,或释为“身”。韩非《解老》曰:“夫能啬也,是从于道而服于理者也。”河上公亦曰:“当用天道,顺四时。”唐代成玄英释“天”为“自然也”。将“事天”释为“遵循天道”,不合逻辑。将“天”训释为“自然”,符合老子本意,但却未被大多数治老学者接受。多数学者皆认为“天”是指修身养性而言。虽然,河上公在训释“天”时曰:“当用天道,顺四时。”但他在训释“啬”字时又曰:“啬,爱惜也。治国者当爱惜民财,不为奢泰;治身者当爱惜精气,不为放逸。”《吕氏春秋· 先己》曰:“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治其身而天下治。”又《吕氏春秋· 本生》曰:“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高诱注曰:“天,身也。”奚侗曰:“啬以治人,则民不劳;啬以治身,则精不亏。”老子是非常重视修身的,如《老子》第五十四章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所以,把“事天”训释为“修身”,也能勉强讲通。

应看到,老子也是非常重视“天道”的。老子认为“天道”比“人道”公正、公平。例如老子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第七十九章)又曰:“天之道,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老子》第七十七章)所以,不仅古代治老学者对“事天”有不同训释,即使当今的学者,亦有不同训释。如高亨说:“遵循天道。”(《老子注译》)我认为把“事天”训释“遵循天道”是讲不通的。老子重视“天道”,认为“天道”公正、公平,是从一般道理上而讲。在治人“事天”的特定句子中,不能把“事天”训释为“遵循天道”。

唐代成玄英把“治人事天莫若啬”之“天”释为“自然”,是非常正确的。众所周知,自古至今,自然灾害经常会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作为执政的人君,不仅要“治人”,同时也要治理恶劣的自然环境,以避免给人民造成灾难。在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治理恶劣的环境,祭天祈福,即是其中的一种举措。所以,老子劝导人君在“事天”时,也要重视“啬”,不要奢泰。老子的“人生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六十七章)这也说明老子把节俭,当作治国的思想和法宝。老子把俭视为治国的法宝,也是继承先人的优秀文化传统。《左传·鲁庄公二十四年》即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所以,陈鼓应先生把“治人事天莫若啬”一句中的天,训释为“养护身心”,并且说:“老子提出‘啬’这个观念,并非专指财物上的,乃是特重精神上的‘啬’,即是培蓄能量,厚藏根基,充实生命。”(《老子注译及评介》)这种看法,虽然也勉强能讲得通,但是,我认为,不如把“事天”诠释为治理自然环境更为合适,更符合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啬”句的构思逻辑与语法结构。“治人”与“事天”相对成文,亦相对成理。而把“治人”与“事天”,理解为治理人民、养护身心,是把此句皆解读为“治人”,实在不合逻辑、不合情理。显然,在“治人事天”相连的同一句的四个字中,是指两件事而言。这也是最明显不过的了。

注释



01 治人:河上公曰:“谓人君欲治理人民。” 事:亦治也。谓“事”为“用”,误。《吕氏春秋·先己》曰:“当今之世,巧谋并立,诈术递用,攻战不休,亡国辱主愈众,所事者末也。”高诱注曰:“事,治也。”

天:有三种训释:(一)训作“天道”。河上公曰:“当用天道,顺四时。”(二)训作“自然”。成玄英曰:“天,自然也。”(《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三)训作“身”。《吕氏春秋·先己》曰:“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治其身而天下治。”又《吕氏春秋· 本生》曰:“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高诱注曰:“天,身也。”此说亦可通。

02 啬:爱惜。《说文解字》曰:“啬,爱 也。从来从;来者,而藏之,故田夫谓之啬夫。”河上公曰:“啬,爱惜也。治国者当爱惜民财,不为奢泰;治身者当爱惜精气,不为放逸。”奚侗曰:“啬以治人,则民不劳;啬以治身,则精不亏。”然而,王弼曰:“啬,农夫。农人之治田,务去其殊类,归于齐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绥百姓,莫过于此。”按王弼把“啬”释为“农夫”,误甚。

03 早服:河上公本、帛书乙本、王弼本皆作“早服”。林希逸本、吴澄本、奚侗本作“早复”。河上公曰:“早,先也。服,得也。夫独爱惜民财,爱惜精气,则能先得天道也。”奚侗曰:“能知啬之道者,是能早反其本者也……‘服’乃本字,‘复’乃借字。《礼记· 丧服大记》‘君吊则复殡服’,郑玄注:‘复,或为服’,亦其例也。”两句:谓唯有节俭,才能早得天道而利人民。

04 重:《说文解字》曰:“重,厚也。”句谓:早返天道,叫能为民厚积德。按河上公曰:“先得天道,是谓重积德于己也。”谓重积德于己,不符合老子“爱民治国”的思想。《老子》第十章曰:“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即可说明,老子劝导治国人君,要为民“重积德”。

05 克:胜也。句谓:为民重积德,则无往而不胜。

06 极:终极。吴澄曰:“极,终穷也。”句谓:无往而不胜,就不会终穷。

07 可以有国:河上公曰:“则可以有社稷,为民致福。”

08 有国之母:韩非《解老》曰:“母,道也。”

09 可以长久:韩非曰:“持禄久也。”(同上)

01 根柢:高亨曰:“树根向四边伸的叫根,向下扎的叫柢。”(同上)

02 视:《吕氏春秋 · 重己》曰:“莫不欲长生久视。”高诱注曰:“视,活也。”韩非曰:“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故曰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