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老子想尔注》的主要内容,《老子想尔注》导读
释义

《老子想尔注》的主要内容,《老子想尔注》导读

《老子想尔注》的主要内容,《老子想尔注》导读

《老子想尔注》是老子《道德经》之注释,道教早期教派五斗米道的经典。一说张道陵著,一说张鲁著。张道陵著之说首见于唐玄宗御制的《道德真经疏·外传》。《外传》列古今笺注《道德经》各家,其中载:“《道德经》笺注,有《想尔》二卷。三天法师张道陵所注。”中唐僧人法琳《辨正论》云:“汉安元年道士张陵分别黄书,故注五千文。”认为张陵曾为《道德经》作注。五代道士杜光庭著《道德真经广义》,叙历代诠疏笺注六十余家,亦有“想尔二卷,三天法师张道陵所注”,与《外传》之说同。其后谢守灏《老君实录》、彭耜《道德真经集注杂说》、董思靖《道德真经集解》俱引杜光庭云:“注者有……汉张道陵《想尔》……。”而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老子想尔二卷》”,下注:“不详何人,一云张鲁;或云刘表。”又《传授经戒仪注诀》于此经下云:“系师(即张鲁)得道,化道西蜀,蜀风浅末,未晓深言,托遘想尔,以训初回。”认为《想尔注》的作者是张鲁。《茅山志·道山册》言:老子道德经“谓五千文者,有五千字也。数系师内经有四千九百九十九字,由来阙一,是作‘三十辐’应作‘卅辐’,盖从省易文耳,非正体矣。宗门真迹不存,今传五千文为正本,上下二篇不分章”。此记系师张鲁五千文本情状甚详悉。今敦煌《想尔注》残卷“三十辐”作“卅辐”,不分章,又卷终题“道经上”,亦分上下二篇,与此正合。可知此《想尔注》本是为张鲁所作,则张鲁曾著《想尔注》亦得到了证明。

据《后汉书·刘焉传》:“张鲁,字公旗。初祖文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谓之‘米贼’。陵传子衡,衡传于鲁,鲁遂自号师君。”张鲁为张陵之孙,其教直承其祖,因此,《想尔注》当是张陵之说而张鲁述之,或张鲁所作而托始于张陵。总之,《想尔注》是天师道一派的著作。

《老子想尔注》早已散佚,《隋书 ·经籍志》以及新、旧《唐书》皆不著录,《道藏》中亦无所载。清末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古写本典籍中,有《老子道经想尔注》残卷,卷末题“老子道经上”,下注“想尔”二字分行。起“则民不争”,迄卷终,凡五百八十行。注与经文连书,字体不分大小,既不别章次,过章又不另起行,与其他唐写本《道德经》款式颇异。卷中“民”字不避讳,据考系六朝钞本。此残卷现藏大英博物院,列斯氏(斯坦因)编目六八二五号。今人饶宗颐据以著《老子想尔注校笺》,将经文与注文分别开来,又依《河上公注本》,分注章数,便于省览。

《老子想尔注》用删、增、改字的方法,对《老子》原文进行修改,以树其新意。例如。第25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想尔注》改“王”为“生”,注谓“生,道之别体也”。又第16章“公乃王、王乃大”,《想尔注》亦“王”作“生”,谓“能行道公正,故常生”。改文以曲就其长生之说。此类例子甚多,难以周举。另外,《想尔注》通过注释,将哲学著作《道德经》改造成真正的宗教经典。它把“道”解释为第一人称的“吾”“我”,使“道”人格化,神格化,成为有喜怒哀乐,对人有教导,遣使,诫禁,主人生死,赏善罚恶,镇制邪顽的人格神。《想尔注》又将“道”等同为“一”,说“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这样,道或一,既是宇宙本源,又是太上老君,哲学家老子遂成为五斗米道信仰的神。《想尔注》虽然不尽符合《老子》之旨,但却是研究早期道教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研究道家哲学如何转变为道教神学的重要资料。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