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导师·席慕蓉》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孩子们的幼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你可以在上面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你也可以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透过这团野火,孩子的世界会变得更多彩,更有生命力。孩子是你的,虽然他往后的岁月要靠他自己,但是,在这最初的几年,在他依偎在你身旁的这几年,他完全要靠你。靠你供给他所有的经验、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有关美的记忆。
让我们来做他的“美的导师”。
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我们先从最容易,最直接的做起。就是:多带他们接近大自然。
观察儿童画,我们可以发现,越年幼的孩子,对自然界的向往越大。他们作画的题材虽然以小我为中心,但是,每一张图上,总不会忘记加上一个太阳公公、一座山或者一朵小花。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创作的泉源,孩子们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幼年时一切的记忆都会深深地留在心中。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表面上也许看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不过,我可以向你保证,你的苦心和你的努力绝对不会白费的。
至于如何培养这种接触呢?我想,从婴儿能够出户接受日光浴时便可开始了。当然,假如你相信胎教的话,那么,你可以开始得更早。假如家居在乡下,或者近郊,那比较没有问题,但是假如家居在闹市里,做母亲的就要稍微辛苦一点了。
有一位女作家,在孩子幼时,因为家居在台北植物园附近,她常常带着孩子去散步。在散步时,总会教年幼的孩子辨认一两样植物,除了辨认名称以外,还仔细观察花、叶、枝的不同。孩子长大以后,母亲逝世了,这个孩子在追念母亲的文字之中承认:虽然和母亲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但是最难忘的,仍然是幼年时在植物园中的散步。
试想一下,一个年轻的母亲,牵着幼儿稚嫩的小手,在绿荫深处漫步,这个行动的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母亲从其中也能得到很大的快乐,更何况幼小的敏感的心灵呢?
也许有些母亲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第一没有时间,第二家不住在植物园附近,第三散步是需要闲情逸致的,生活这样紧张,工作这样繁重,哪能天天带孩子散步。给他们吃,给他们穿,就已经很费力了。
《中国母亲底书》的作者张天麟先生,说了句很发人深省的话:
——中国不患物贫而患心穷。
“心穷”!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中国人很爱贴标语:“现在的儿童,就是将来的栋梁。”“儿童是民族的幼苗”。每个成人都会点头称是、并且都深信不疑。但是,却没有人、没有多少会注意到儿童的心灵的充实。没有灌溉的幼苗会长得好吗?
其实,儿童所需求的,我们很容易就可能使他们满足。就像一天工作完毕后,你可以带孩子们在附近散一下步,在阳台上浇一下花。也许一天只要十分钟,假如不能天天实行的话,哪怕一个星期两次,一次也行。让孩子们和你一起观察这个世界,让大自然走进他们心中。
孩子们会知道感激的。
作者是著名诗人与画家。以她的身份与修养,来谈“美的导师”这样的话题,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教育宜从儿童幼年开始,美的教育也不例外。文章一开头,便连用妙喻,把孩子的幼年比作“一片宽阔的原野”,当家长的可以在这原野上栽植花草,也可以“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为的是让孩子今后的世界变得更加五彩缤纷,更有旺盛的“生命力”。作者的这番提醒,绝非多余。时下的一些家长考虑更多的往往是孩子的衣食营养,偏偏忽略了孩子审美的精神食粮。儿童的成长犹如作物的生长,耽误了恰当的季节,便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他们也应当是孩子的第一个“美的导师”。作者提出忠告: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而去,因此,当父母的要趁孩子依偎在自己身边的几年,抓紧进行美的教育。
文章用更多的篇幅给父母们提出建议,怎样做孩子“美的导师”。
美育的方法与途径不胜枚举,但作者强调,最容易、最直接的莫过于带孩子“接近大自然”。作者指出,儿童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与向往。在他们的画上,“总不会忘记加上一个太阳公公、一座山或者一朵小花”。在当今时代,作者所提出的这一美育途径实在不容小视。时下社会已经进入了如专家所说的“图像时代”,孩子从小接触的多为影视、画书上的“图像”,他们已经远远离开了大自然。在图像上,花朵没有扑鼻的香味;森林没有湿润的空气;瀑布不能使人感受到水珠的清凉;小鸟不能成为人们亲近的朋友。天长日久,孩子的感觉会变得迟钝,心灵会变得迷濛,想像的天地也会日渐萎缩。因此,带领孩子和大自然亲近就显得更加不可缺少了。
然而,在现代都市,要让孩子亲近自然又谈何容易。作者以台北的一位女作家为例,说她总是不厌其烦,不顾辛劳,常常带孩子到植物园附近散步,教孩子辨识花草,观察枝叶。“一个年轻的母亲,牵着幼儿稚嫩的小手,在绿荫深处漫步,这个行动的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幅图画会永远留在孩子的记忆之中。
许多父母往往借口生活紧张,工作繁忙,而不能如此去做。针对这种情形,作者在文中引用张天麟先生的话:“中国不患物贫而患心穷”,从而苦口婆心地告诫父母们,不去关注“心灵的充实”,孩子就会如同“没有灌溉的幼苗”,不会生长。作者认为,与自然亲近不在时间长短,也不拘具体的形式,“带孩子在附近散一下步,在阳台上浇一下花”,都无不可。如果不能天天如此,“哪怕一个星期两次,一次也行”。也许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还看不出什么效果,但可以确信父母在孩子心中播下的美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长叶,长成参天的大树。
这篇散文如与人促膝深谈,娓娓说来,朴实无华。文中诚恳的态度、朴素的语言、热切的忠告,一定会打动无数父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