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两宋词·辛弃疾·祝英台近》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释义

《两宋词·辛弃疾·祝英台近》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两宋词·辛弃疾·祝英台近》辛弃疾

辛弃疾

晚 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释 ①宝钗分:古代有分钗赠别的习俗。南朝梁陆罩《闺怨》诗云:“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据王明清《玉照新志》卷四记载,南宋时此风犹盛行。②桃叶渡: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东晋王献之与爱妾桃叶作别处。后以桃叶渡泛指恋人分别处。③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后以南浦泛指送别处。④觑(qù):看。⑤“试把”两句:古代有花卜之法,即以所簪花瓣的数目占卜离人归来的日期。簪(zān),插。⑥“是他”四句:思妇怨春之语。雍陶《送春》诗:“今日已从愁里去,明年更莫共愁来。”稼轩化用其意,说春天带来了忧愁,春归时却不把忧愁带走。

鉴赏 这是稼轩集中比较少见的一首婉约词,题为“晚春”,实熔伤春与闺怨于一炉。历代评论者多对词的本事感兴趣,他们在字句中钩深索隐,从个人情感和政治的角度对词的寓意作出种种解释:张端义《贵耳集》说吕正己有女事辛弃疾,因为小事而触怒了他,遭到驱逐,本词因此而作;张惠言则将词中字句一一落实为政治隐喻:“飞红”伤君子之弃,“流莺”恶小人得志,“春带愁来”刺赵、张二人(《词选》)。

撇开这些寻根究底或牵强附会的阐释,从伤春和怀归的角度看,这就是一首成功的代人立言之作。狎昵温柔,婉转销魂,读罢此词,只觉缠绵的情思缭绕,已说不清它究竟是在伤春还是怀人。用比较粗略的划分方法,词的上下两片均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离别和盼归,后一部分抒发伤春的情绪。词的开篇有“赋得体”的痕迹,宝钗、桃叶、烟柳、南浦都是与离别直接相关的事物,词人把它们罗列在一起而不直接道破离别。古代女子有分钗送别的习俗,唐杜牧《送人》诗说:“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镜和钗常常在分别时被分作两半,离人各持一半作为信物,到南宋时,分钗的风俗犹盛。桃叶是王献之的爱妾,两人临别时,王献之作歌相送:“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南浦”则因江淹的“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别赋》)而闻名。这一系列事物营造出浓厚的离别氛围,充满了缱绻的情意。

交代了基本的离别背景以后,下面的部分都是在描写一个主人公,写她的行为,写她的情绪。描写的视角有时比较模糊,既像一个旁观者在叙述,又像主人公自己在表达情绪。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怕上层楼”想必是因为愁多,愁因何而起? 因为春归? 因为人去?不得而知。词人绕开愁怨的深层原因,以风雨、飞红、流莺写愁,风雨连绵,所过处落红片片,惹人断肠,不仅如此,还有流莺声声,扰人心绪,真是徘徊宛转,一波三折。

这首词最生动可爱的莫过于上下两片的结拍,一言以蔽之:痴。这是心神不宁的闺中女子的痴语娇嗔,她无力留春住,不见离人来,只能痴痴地想到“管飞红”“劝流莺”。春将归去,人不归来。“上片言人去后之冷落,下片言盼归之切”(唐圭璋《唐宋词简释》),结尾处思妇在梦中埋怨春天带来了愁怨,归去时却不把愁一起带走,语意新奇。这几句梦话也是对本词的讨论的一个焦点,人们不遗余力地探寻它的蓝本。雍陶《送春》诗:“今日已从愁里去,明年更莫共愁来。”赵德庄《鹊桥仙》:“春愁元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李汉老《杨花词》:“蓦地便和春,带将归去。”本词词句与以上这些有神貌相通之处,细味之,又同中皆有异,对已有的文字资源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调度是文学创作和创新的基本法则。除了结尾的梦话,下片对思妇行动的描写也相当传神:她以头上所簪花瓣的数目占卜行人的归期,刚数完一遍,把花重新插到头上,又不放心,生怕数错,于是又拿下来重新数一遍。

从行动到心绪,这首词把女子的痴情和娇憨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心思之细密、揣摩之到位令人叹服,它让读者充分领略了作者刚柔兼擅的才能。才高者,无往而不适,既能发豪放之绝唱,又可尽绮丽之能事。(刘珺珺)

山水图 【清】 吴宏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集评 宋·张炎:“辛稼轩《祝英台近》云:‘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皆景中带情,而存骚雅。故其燕酣之乐,别离之愁,回文题叶之思,岘首西州之泪,一寓于词。”(《词源》卷下)

链接 《祝英台近》词牌。《祝英台近》,一名《祝英>台》,宋人常用的词牌之一。清代学者毛先舒在《填词名解》卷二中引《宁波府志》所记载的梁、祝故事,以为此调即取意于这个民间故事的女主人公。双调,七十七字,仄韵,也偶有押平声韵的。

宋代丝绸业的发展。唐代丝绸业的中心主要在河南,经过安史之乱,江南的丝业得到了发展。宋代,中国丝织业的重心已完全移至东南地区,不仅丝绸产量大增,而且丝绸的品种也更繁复。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杭州、润州(今江苏镇江)、湖州、亳州、婺州(今浙江金华)等著名的丝织业中心。随着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日本访华人员学习了中国的丝绸制作技艺,在日本的博多地区生产出仿中国的丝绸,一时“博多织”闻名日本。

技艺精湛的宋代花罗。花罗是一种绞经罗地起出各种花纹图案的罗织物,在宋代纺织品中是最具特色的产品,也代表了宋代丝绸技术的发展水平。这种织物具有轻盈透亮、花纹艳丽等特点。虽然前代也有生产,花罗生产的鼎盛时期却在宋代。宋代润州(今江苏镇江)就专设有“织罗务”,负责织造进贡朝廷的“贡罗”十万匹以上。近年在福建、江苏等宋墓中均发现有宋代花罗的实物,其色彩鲜艳,纹样丰富,以“穿枝牡丹”“四合如意”等最为常见。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