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甲行日注三则》原文|翻译|赏析
释义

《甲行日注三则》原文|翻译|赏析

明·叶绍袁2

三则 ·之一

(乙酉九月)初四日,壬子。曈昽日出矣3,方鼓枻4,又雨。过石门5,颓墙废垣,残毁驳烈,野店无烟,晨星数点,兵火后光景,真可太息。次塘西6,又值虏舟,幸疾雨飞注,虏遥不见。津梁疲矣7,迷途生怅。昏雾归鸦,荻花无语8,又如僰道漏天9,淋漓不止。正傍惶间,有漾永庵,屹然水湄10,系缆而登。主僧嗣明,留宿水阁中。绿萍覆池,衰柳依依堤上,笼烟曳雨11,满目凄凉。

1《甲行日注》:叶绍袁在明亡后的日记作品,共八卷。2叶绍袁(1589-1648):字仲韶,清军入苏州后,弃家为僧。有《午梦堂集》。3乙酉:清顺治二年(1645)。曈昽:太阳将出时的样子。4 鼓枻(yì):开船。5 石门:在浙江省桐乡。6 次:停留。7 津梁:渡口和桥梁,此处指水上生活。8 荻花:芦花。9 僰(bó)道:故址在今四川省宜宾县。《太平寰宇记》:“邛都县漏天,秋夏常雨。”此处借指多雨。10 湄:水边。11 曳雨:杨柳在烟雨中摇曳。

【析点】 《甲行日注》是产生于特定时期(明朝灭亡),特定经历(颠沛流离),特定身份(遗民为僧)下的一部日记。因而字里行间无处不流溢着家国之痛与遗民之悲。

顺治二年九月初四这一则日记记水行道中。本已“曈昽日出”,但刚开船又落雨,大自然似也吝啬明亮的阳光,只将细雨洒向乱离人的心头。沿江是“颓墙废垣”、“野店无烟”,满目荒凉破败,人迹罕见,天空的“晨星数点”似在诉说着战后的凄凉。这“兵火后光景”怎能不令作者兴起沉重的叹息! 环境已是使人不堪,偏“又逢虏舟”,几落虎口,幸而“疾而飞注”才避过此劫。读至此,我们似已触到作者那甫定的惊魂。惊魂略定才有可能顾及周围的一切,但昏雾中的归鸦更使作者“迷途生怅”,大有宋亡后的蒋捷“羡寒鸦,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贺新郎》)的意味。荻花无语似也为战乱而哀伤,是拟人,亦是移情于景因情写景。此刻“淋漓不止”的大雨如“漏天”,比喻中含有天不佑人,人无所依的哀伤。疲惫怅惘之际,幸有僧人嗣明留宿漾水庵,得暂时栖身,但自水阁望去,却是烟雨中无根的飘萍,衰败的绿柳,一派迷茫,一片凄凉,即物即人,亦景亦情,留给人的是无尽的国破家亡的伤痛。

梁钦

三则·之二

十八日,丙寅,立冬。晴,暖,午后阴晦。有馈鲫鱼四头1,余戒杀久矣,又僧舍中,余屋后有小池,放之。屋背枕圆峰,端如覆釜2。池在釜之下,上承流泉,琤琮作响,池底苍苔缀密,荫以高松,临流俯挹3,衣据亦绿矣4。鱼如游碧玻璃镜中,寒光皎映。夜闻山中如人大呼者,宁初曰:“此麂声也5。”

1馈:赠送。2釜(fu):锅。3挹(yi):舀。此处指用手掬水。4衣裾(ju):衣服。5麂(ji):小型的鹿,又叫麂子。

【析点】 这段写战乱后相对宁静的僧院景色,清新可爱。“圆峰”、“覆釜”,历历在目,淙淙流水,似可耳闻。描写小池尤为精彩,不写池水清澈见底,而以“池底苍苔缀密”衬出,下文又以“鱼如游碧玻璃镜中”补上一笔。这样,便把读者带入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中,令人想起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临流俯挹,衣裾亦绿”,又把绿色写活了,绿色由水中直入衣上,颜色有了动态,景色便呈现出一种生机。这一派清新之景,全由“戒杀”、“放生”引出,其中情意,是颇耐人寻味的。结尾写麂叫,“如人大呼”,虽是实景实境,但却把作者由那清新的水潭又拉回到荒凉动荡的现实中,也是颇富深意的一笔。

任文京

三则·之三

(丙戌九月)初九日,壬子。大风雨,冷。去秋在一华庵,如晦不已1,今昔似之。然昔坐而窗下,采新橘,供酒,看远山云雾;今漂摇孑处(四子两在奉慈,两在天井)2,西风片片吹,雨敲纸窗,但听松涛声,在屋顶上,如千斛蟹汤湔沸3。羁怀旅况,一往而深。

1如晦:指风雨。《诗经》有“凤雨如晦”之句。2孑:孤独。3湔(jian)沸:沸腾。

【析点】 这则日记先写秋季风雨天气,接下来回忆去年,去年此时亦是听雨窗下,“今昔似之”,但去年,有新橘,有美酒,而今身在佛寺,亲人分散,孤独寂寞,真是风雨依旧人事全非,凄苦之情不言自明。以这种心情观风听雨,愁苦便步步加深。说风不用阵阵,而用“片片”,描摹出风的形状,突出了风之威力。雨敲纸窗,噼啪作响,点点滴滴,也打在作者心头。屋内听松涛阵阵,“千斛蟹汤湔沸”一个比喻,是对松涛声的描绘,更是亡国之民身心俱被煎熬的象征,亦比亦兴,加重了凄清悲凉的氛围。国破家亡之后的浓重羁旅愁思,简直无法排遣了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