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姜丽华
于沙
牛,卧在树荫里,抬起头,眯着眼,咀嚼着。
咀嚼着从草丛采来的鲜嫩;
咀嚼着百叶胃里丰厚的储存;
咀嚼着夕阳金子般的祝愿;
咀嚼着一天之所见、所闻、所悟。
难得的宁静呵:脚下没有泥水扑打,耳边没有喝斥的声浪,眼前没有挞伐的鞭影,背上没有如山的重负。虽有群虻相扰,却无妨,大耳和长尾,是母亲交给的最灵便的武器。
不能宁静的,是思绪,象蠕动的密集的蚯蚓,活跃在泥土的梦里。
牛,只要稍有空闲,总在咀嚼着生的滋味……
这是一篇情思沉重的作品。
于宁静中“咀嚼着”的牛,在诗人观照中被赋与某种“生态启示”。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态”啊!“泥水的扑打”、“喝斥的声浪”、“挞伐的鞭影”、“如山的重负”常常伴随着它,即使在一天的劳作之后有了“难得的宁静”,却仍然有“群虻相扰”。然而,牛虽然在种种磨难中艰苦生存,却不改其与生俱来的本性:那“不能宁静的”思绪依然苦恋着它为之抛洒汗水的泥土。这就是“牛”!牛的“生态”涵蕴着什么“滋味”,这不是很耐人“咀嚼”的吗?
诗篇以牛为抒写对象,实际上是在表现或一种人生,所以才谓之“启示录”。
那么,人们从中将得到什么启示呢?大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吧!
我们不妨同牛一起,好好咀嚼一下“生的滋味”。
诗写得凝炼、含蓄、厚重。倘若没有对于牛和人两种“生态”的奇妙联想,怕难有这韵味悠长的精粹之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