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王越《隆中十景》》关于描写襄阳的诗词
释义

《王越《隆中十景》》关于描写襄阳的诗词

王越《隆中十景》

王越能文能武,著有《襄敏集》,诗文有河朔激壮之音,他写有《隆中十景》《三贤祠》《襄阳怀古》等咏赞襄阳的诗歌,下面看《隆中十景》诗。

三顾堂

蜀主虚劳枉顾心,中原未复大星沉。

老夫记得少陵句,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歌首句说刘备三顾茅庐是“虚劳”,是枉顾心,并非讥讽刘备,并非说刘备白忙乎一场,而是着眼于下句所说的中原未复,孔明辞世,正是因为孔明未能完成大业,中道去世,才让诗人感到刘备三顾茅庐是虚劳一场,其中隐含着天不佑人的惋惜之情。或许是这种痛惜遗憾之情令诗人无以言表,或许是杜甫的诗句最能代表历代文人对孔明的痛惜之情,诗人最后以杜甫的成句“长使英雄泪满襟”结诗。

六角井

一脉深沉起卧龙,风云未遂济时功。

古今多少英雄泪,尽在先生此井中。

与吴绶《六角井》诗歌重在写景不同,本诗重在抒情。海有海龙王,井有井龙王,诗人由六角井,想到井龙王,由井龙王想到号称“卧龙”的诸葛亮,龙有超凡本领,然而诸葛亮却时运不济,大业未成,不禁令人唏嘘感叹。后两句“古今多少英雄泪,尽在先生此井中”将井水说成是英雄们的泪水,可见痛惜之深,之多,之久。

古柏亭

锦官城外柏森森,几度曾歌梁甫吟。

今日亭前见颜色,风霜不改岁寒心。

首句化用杜甫诗句,成都旧有大城、小城,小城古为掌织锦官员之官署,因称“锦官城”,后用作成都的别称,杜甫《蜀相》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此处化用杜甫诗句,既写柏树之茂盛,又喻诸葛亮浩气长存。尾句化用孔子名言,夸赞诸葛亮的忠贞。

躬耕田

春草离离锁暮烟,英雄人去几千年。

自从伊尹耕莘后,只有隆中一片田。

这首诗歌首句写景:躬耕田上,春色旷远,暮烟笼罩,流露出的不是春恨,而是悲情。次句“英雄人去几千年”,大有物是人非、田在人亡的悲感。三四句意思是说自商朝伊尹之后,能与之比美的人就只有隆中躬耕田的主人诸葛亮了。伊尹,商汤大臣,是汤妻陪嫁的奴隶,后助汤伐夏桀。将诸葛亮的隆中隐居比作伊尹,将诸葛亮的治国才能比作管仲,是历代文人的普遍共识。

梁甫岩

寂寂云岩草树深,不求闻达自长吟。

先生此去无遗响,更有谁知晏子心。

该诗句句突出“不闻不知”的悲情。首句写云岩“寂寂”,被草树深掩,默默无闻;次句写诸葛亮当年隐居于此,不求闻达;第三句写诸葛亮离去后的“无遗响”,同样不闻;第四句写无人理解诸葛亮好为梁甫吟的志向,还是不闻不知。全诗四句在否定语意中寄托着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抱膝石

慨想先生抱膝时,满怀幽意有谁知。

于今一片苍苔石,胜似襄阳堕泪碑。

据《诸葛亮传》裴松之注载,诸葛亮当年隐居隆中时,抱膝长吟,“时人莫之许”,只有少数知心朋友了解诸葛亮的志向,所以该诗前两句“慨想先生抱膝时,满怀幽意有谁知”,倒也符合事实,然而作者作诗的用意不在此,而是在于指出这片苍苔石经过诸葛亮抱膝长吟,就像堕泪碑一样闻名天下。

老龙洞

洞门风雨水深寒,天巧潜通石眼宽。

说与世人浑不信,卧龙犹在此中蟠。

这首诗题咏老龙洞景点,前两句写景,写老龙洞泉水清凉,潜通地里,巧夺天工。后两句“说与世人浑不信,卧龙犹在此中蟠”,在淡语中寄托着深情,与我们常说的某某人活在我们心中是一个道理,而卧龙与老龙洞都有一个“龙”字,所以此诗句的深情表达更显自然。

小虹桥

碧水溪流若掌平,一泓放出水云清。

昔时跃马思玄德,曾向小虹桥上行。

与《三顾堂》《六角井》《古柏亭》等诗的感情浓烈、极富抒情性不同,这首诗写景优美,抒情平稳,在写景遥思中透出淡淡的喜悦之情。

半月溪

一曲溪流几许深,三分事业已消沉。

水光依旧清如镜,照见武侯忠义心。

将吴绶与王越的《隆中十景》诗作一比较,不难发现,吴绶十首诗多写景,所抒之情,多是文人的逸趣,而王越十首诗多言志,所抒之情,多是壮士的豪气,原因在于吴绶是文士,而王越是武将。单说这半月溪,吴绶看到的是“月照玻璃缺,水涵玉玦浮”的诗意,而王越看到的却是“武侯忠义心”。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看出的内涵不同,感受也不同。

野云庵

万叠云深扫不开,半星无处着尘埃。

就中结个茅庵子,只许清风明月来。

王越的诗文,多河朔激壮之音,而此诗却写得语淡情幽。首句“扫”字颇显灵机,云彩当然不能扫,但读诗不可仅凭逻辑推理,读诗要靠想象,“扫不开”形象地写出了云的飘动,云的散了又聚,而且照应下一句无半星尘埃之意。尾句的“只许”一词也用得好,用“清风明月”衬托僧舍的隐逸情调十分常见,而该诗用上“只许”一词,既不影响用清风明月烘托野云庵,又显得灵动活泼。

吴绶和王越的《隆中十景》诗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显示出在成化年间时,隆中景点的建设已成规模,所以才有了十景之说。第二,这些诗歌为后世隆中景点的重建提供了参考依据。弘治二年(1489年),襄阳王朱见淑在隆中修建自己的陵墓,毁掉诸葛草庐,迁走隆中书院,驱民封山,隆中景点荡然无存,但“隆中十景”至今还有,都是后世人们根据文献的记载和吴绶、王越诗歌的描述,予以重建的。

思考与练习

1.实地参观吴绶、王越《隆中十景》诗中描写的景点,在实地感受诗歌的魅力。

2.搜集其他描写隆中的诗歌,并试着赏析搜集来的作品。

附录

隆中书院记

明·吴绶

处有以定天下之规;出有以审天下之势。不求有名,不得已而名立;不求有功,不得已而功存。百世之下,使人仰之若景星庆云者,其惟汉丞相武侯诸葛孔明一人而已。侯以王佐之才,辅帝室之胄于权奸得志之秋,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尽心尽力不少休废,信大义于天下,而弗克济其君以光复旧物,岂其智有所不足欤?盖其所能者,人也,其所不能者,天也。於戏惜哉!始侯之居隆中,不过一韦布耳,抱膝长吟于草庐之中,虽自以管、乐为比,而时人莫之许也。及乎司马子徽称之,徐庶言之,先主枉驾而顾焉,至于再,至于三,待其诚至,然后诞敷心腹肾肠,建立大策,断以三分鼎峙先见之规,訏谟定命,远猷辰告,有非机权谲诈,假公营私以逞奸权者可同日语。至于国势既定,身兼将相,开诚心,布公道,约官从制,民夷宁谧,修王者之政,续大汉之统,孰有如侯者哉!先主既崩,遗诏之旨,非直托孤寄命而己,而侯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弼亮后主。《出师》二表,忠贯日星,“不负陛下”,卒如其言。其视攘窃神器,不敢正名,以大恶遗子孙者,果何如哉!故侯之功出乎百世之上,侯之名昭乎百世之下,至于今读当年之志者,莫不敛衽起敬,舒气解颜于侯,而攘袂奋襟,怒发冲冠于操也,忠义之在人心如此。侯之庙食于西川者,代有常典,而隆中故居,委在草莽。比予以流冗不逞,视师荆南道,出襄阳城西二十里间,见有所谓躬耕田者,有所谓六角井者,有所谓梁甫岩、抱膝石者,溪山环拱,极其佳胜,乃知武侯之隆中也。闻旧有书院,荒基废址,璃璃残甃,犹有存者,第无以考其废置岁月。而傍隙地,则为缁流所据,造其景,慕其人,又岂能无怃然于怀者乎?因即其基而礲之,加结构焉。像设于中,侑坐以云长、翼德二公,因名其堂曰三顾,原所自而著其迹也。堂之后,荫茅为亭,而揭以古柏,因所自而昭其节也。复铲山石,绕以周垣,庶几妥灵揭又,为邦人具瞻,高山景行,以作其忠义。后之君子,嗣而葺之,俾永永无替,则予之志也。故概论之,而识其岁月如左云。

——《正德襄阳府志》卷十五

襄阳怀古

明·王越

衰柳斜阳古大堤,秋风禾黍习家池。

小儿不唱拦街曲,过客犹寻堕泪碑。

左传铸成元凯癖,唐音刊尽浩然诗。

兴亡多少伤心事,只有襄山汉水知。

——《黎阳王太傅诗文集》

解佩亭

明·王越

江亭己丘墟,解佩人何在?

独立悄无言,吾儒不语怪。

——《黎阳王太傅诗文集》

三贤祠

明·王越

步入三贤祠,凛然有生气。

我非拜楚臣,特拜古忠义。

——《黎阳王太傅诗文集》

浩然亭

明·王越

不必登其亭,何劳问其像。

先生千古心,尽在唐音上。

——《黎阳王太傅诗文集》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