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咏赞襄阳
王粲本为山东人,长期跟随在朝中做官的先辈,居住于京城,时逢董卓之乱,京城不能久待,而荆州刺史刘表早年师从王粲祖父王畅,于是,王粲于初平三年(192年)逃离长安,前往襄阳,投奔刘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攻荆州之际,王粲劝刘琮投降曹操,后来,王粲因劝降有功,被封为关内侯。在荆州16年,他主要过着“振冠南岳,濯缨清川。潜处蓬室,不干势权”的生活,虽然政治上无所作为,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收获颇丰,其代表作《登楼赋》和《七哀诗》其一、其二就写于客居荆州期间。我们看《七哀诗》其二: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岗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衿。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这首诗是写作者怀念思归之情,可以分为三层意思:前四句为第一层,写思乡怀归,日暮生愁,直入主题;“山岗有余映”至“白露沾衣衿”为第二层,写所见景色,黄昏傍晚阴森萧瑟的景象烘托出作者浓浓的愁绪;“独夜不能寐”至结尾为第三层,写夜不能寐,借琴抒写心中的愁绪。其中,第二层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运用了铺陈和比喻的手法,堪为经典。
王粲还写有一篇文《荆州文学记官志》:
有汉荆州牧刘君,稽古若时,将绍厥绩,乃称曰:于先王为世也,则象天地,轨仪宪极,设教导化,叙经志业,用建雍泮焉,立师保焉,作为礼乐以节其性,表陈载籍以持其志。上知所以临下,下知所以事上,官不失守,民听无悖,然后太阶平焉。夫文学也者,人伦之首,大教之本也。乃命五业从事宋衷所作文学,延朋徒焉,宣德音以赞之,降嘉礼以劝之,五载之间,道化大行。耆德故老綦母闿等,负书荷器,自远而至者,三百余人。于是童幼猛进,武人革面,总角佩觿,委介免胄,比肩继踵,川逝泉涌,亹亹如也,兢兢如也。遂训六经,讲礼物,谐八音,协律吕,修纪历,理刑法,六略咸秩,百氏备矣。
天降纯嘏,有所底授。臻于我君,受命既茂。南牧是建,荆衡作守。时迈淳德,宣其丕繇。厥繇伊何?四国交阻。乃赫斯威,爰整其旅。虔夷不若,屡戡寇侮。诞启洪轨,敦崇圣绪。典坟既章,礼乐咸举。济济搢绅,盛兹阶宇。祁祁髦俊,亦集爰处。和化普畅,休征时叙。品物宣育,百谷繁芜。勋格皇穹,声被四宇。(《全后汉文》卷九十一)
该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第一,佐证了刘表大兴儒学的政绩。正是因为刘表修建学校,收集图书,召集人才,传道授业,不遗余力,才使襄阳成为汉末的学术中心、文化中心。第二,佐证了汉末大量移民避乱于襄阳的史事。汉末战乱,但襄阳相对稳定,没有受到战争的摧残,所以大批北方人士逃到襄阳,居于襄阳,使襄阳成为汉末三国时期的人才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