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滹南遗老集》的主要内容,《滹南遗老集》导读
释义

《滹南遗老集》的主要内容,《滹南遗老集》导读

《滹南遗老集》的主要内容,《滹南遗老集》导读

这是一部兼收论著、诗话、杂文和诗的文集,在辽金的文献中是值得重视的著作,金王若虚撰。

王若虚 (1174-1243),字从之,号慵夫,藁城(今河北省藁城县)人。他生于金朝后半期(世宗大定十四年),卒于金亡后9年(蒙古太宗十五年)。在金朝,他考中过经义进士;朝外作过延州刺史;朝内作过左司谏,翰林直学士,国史编修官,撰《宣宗实录》;还出使过西夏。金亡时他刚过60岁,不再作官,在正定隐居,自称滹南遗老(因所居在滹沱河之南)。70岁时候,由两个儿子陪侍,与友人刘祁同游泰山,称泰山为仙府,静坐死在那里。他学问渊博,有见识,敢评论古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他:“金元之间,学有根柢者,实无人出若虚右;吴澄(元朝著名学者)称其博学卓识,见之所到,不苟同于众,亦可谓不虚美矣。”所著还有《慵夫集》,没有传下来。《金史》 卷126有传。

这部文集共45卷,包括《五经辨惑》2卷,《论语辨惑》5卷,《孟子辨惑》 1卷,《史记辨惑》 11卷,《诸史辨惑》2卷,《新唐书辩》3卷,《君事实辨》2卷,《臣事实辨》3卷,《议论辨惑》1卷,《著述辨惑》1卷,《杂辨》1卷,《谬误杂辨》1卷,《文辨》4卷,《诗话》3卷,《杂文》5卷 (最后附诗40余首,据考是从元好问 《中州集》里抄来的)。传世本有残缺,如第三卷量过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断为原缺,后人割第四卷的前一部分来充数的。

全书的重点是辨惑,就是认为不少传统说法有问题,未可尽信。辨,少数只指出可疑之点,多数兼说明自己的看法。这都是读书时的所得,依传统目录学的四部次序分为几类。经排在最前,说是五经,实际是四经,没有 《易经》,他自己说是理解不深。经部所辨,主要是指出注疏的不妥或谬误。《论语》、《孟子》辨惑,重点是评论宋儒过于求深,以为句句讲天理,关造化,是牵强附会。史部辨惑几种,重点是指摘《史记》和 《新唐书》,尤其对于 《史记》,分谬误为 “采摭之误”、“取舍不当”、“议论不当”、“文势不相承接”、“姓名冗复”、“字语冗复”、“重叠载事”、“疑误”、“用而字多不安”、“用于是乃遂等字冗而不当”。“杂辨”共11类,虽然所说大都不无道理,总像是只取小疵而舍了大醇。“议论”、“著述”辨惑和《杂辨》,评论传统成见的不足取,《谬误杂辨》谈古文献词语的训释,都有参考价值。最后《文辨》、《诗话》虽是泛论诗文,也处处显露自己的偏爱,如文指摘韩愈,诗不喜黄庭坚就是这样。

如内容的标名所示,全书的重点在辨惑。优点也在辨惑。中国自汉朝思想大一统以来,评价任何事物都有了传统的标准。这标准力量很大,轻是不敢疑,重是想不到疑。所以如圣经贤传,三纲五常,以至文的韩柳,诗的李杜,等等,就都成为无条件的好。读书人著论,几乎都是顺着老路走,或歌颂圣道;间或表示不满,也是以不合圣道为理由。唯一的例外是东汉的王充,著《论衡》,敢疑经典,疑孔子。《滹南遗老集》也可算是这种性质的著作,虽然怀疑传统,气度没有《论衡》那样恢宏。作者王若虚的生活环境,政治是异族统治,学术是理学统治,但他有见识,评论任何事物,都是“本诸天理,质诸人情”(王鹗序中语)。就是用这样的眼光,在旁人认为毫无问题的地方,他看出问题,如卷1说宋伯姬为守旧礼教而宁可被火烧死是“不近人情”,卷29说张巡守睢阳,为名节而食人三万口是有罪,卷40说黄庭坚论诗所谓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只是“剽窃之黠者”,都是能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不敢言。这种不为俗见所囿的议论,在古籍中是少见的。

比较流行的版本有四部丛刊本和丛书集成本。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0: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