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汉魏六朝散文·陈寿·上诸葛氏集表》原文鉴赏
释义

《汉魏六朝散文·陈寿·上诸葛氏集表》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陈寿·上诸葛氏集表》原文鉴赏

《诸葛氏集》目录

开府作牧第一权制第二
南征第三北出第四
计算第五训厉第六
综核上第七综核下第八
杂言上第九杂言下第十
贵和第十一兵要第十二
传运第十三与孙权书第十四
与诸葛谨书第十五与孟达书第十六
废李平第十七法检上第十八
法检下第十九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军令上第二十二
军令中第二十三军令下第二十四
右二十四篇1,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2

臣寿等言3:臣前在著作郎4,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臣荀勖5、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6,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7。亮毗佐危国8,负阻不宾9,然犹存录其言10,耻善有遗11,诚是大晋光明至德12泽被无疆13,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14。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15,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

亮少有逸群之才16,英霸之器17,身长八尺,容貌甚伟18,时人异焉19。遭汉末扰乱20,随叔父玄避难荆州21,躬耕于野22,不求闻达23。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24,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25。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26,厚相结纳27。及魏武帝南征荆州28,刘琮举州委质29,而备失势众寡30,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31,求援吴会32。权既宿服仰备33,又睹亮奇雅34,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35,乘胜克捷36,江南悉平37。后备又西取益州38。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39。备称尊号40,拜亮为丞相41,录尚书事42。及备殂没43,嗣子幼弱44,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45;立法施度,整理戎旅46;工械技巧,物究其极47;科教严明48,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49,人怀自厉50,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51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52,进欲龙骧虎视53,苞括四海54;退欲跨陵边疆55,震荡宇内56。又自以为无身之日57,则未有能蹈涉中原58、抗衡上国者59,是以用兵不戢60,屡耀其武61。然亮才于治戎为长62,奇谋为短63,理民之斡,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64,加众寡不侔65,攻守异体66,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67,管仲举王子城父68,皆忖己之长69,未能兼有故也70。亮之器能政理71,抑亦管、萧之亚匹也72,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73,大义不及邪74?盖在命有归75,不可以智力争也。

青龙二年春76,亮帅众出武功77,分兵屯田78,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79。黎庶追思80,以为口实81。至今梁、益之民82,咨述亮者83,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84,郑人之歌子产85,无以远譬也86。孟轲有云86:“以逸道使民88,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89,虽死不忿。”信矣90!

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91,而过于丁宁周至92。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93,周公圣人也94,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95,周公之诰烦而悉96。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97。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98。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99,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100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101,荡然无忌102,故虽敌国诽谤之言103,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104,所以明大通之道也105。谨录写上诣著作106。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107

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108,平阳侯相臣陈寿上109

【注释】 1右:上文。古代书写是直行,由右至左,故上文在右。2凡:总共。3臣寿等:称“寿等”,因为整理编订《诸葛亮集》的不止陈寿一人。4前在著作郎:据《晋书·陈寿传》载:陈寿编辑《诸葛氏集》时,官职为佐著作郎,后文又提及将《诸葛氏集》上交著作,故姚范《援鹑堂笔记》卷三十一认为“在”为“佐”字之误。5侍中:本是皇帝左右傧赞威仪的近臣,这里是加官。兼:兼。中书监:中书省掌管重要文件,主持中书省的长官是监,副职是令。晋武帝时,中书兼统秘书、著作,晋惠帝以后,始置秘书监,兼统著作省。荀勖(xu 畜):字公曾,以侍中兼领中书监,封爵济北侯。《晋书》有传。6和峤(jiao 桥):字子舆,中书令,封爵关内侯。《晋书》有传。7定:整理。故事:旧事,指有关诸葛亮言论政令的史料。8毗(pi 皮)佐:辅佐。危国:垂亡之国。指刘禅统治时期的蜀汉。4负阻:仗恃险阻。不宾:不臣服。指不向魏国投降。10存录:保留整理。11遗:遗失,即指未得记录。以美好的言行不得记录为羞耻。12诚:确实。至德:极高的恩德。13泽:恩惠。补:复盖。无疆:指无所不到。疆,边。14伦:此。15随类相从:同类的归在一起。16逸群:超群。17英霸:英雄,英武。18伟:魁梧。19时人:指与诸葛亮同时的崔州平、徐庶等人。异焉:特别看重他。20汉末扰乱:指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军起义,朝廷失去统治能力,军阀割据,连年混战。21叔父玄: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玄初为袁术所委任的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而朝廷又另派人代玄,玄便往荆州(当时行政中心在襄阳)投靠刘表。诸葛亮小时,父亲诸葛圭死去,即跟随诸葛玄。当时北方董卓、袁术、袁绍、吕布等军阀混战,而荆州地区较为安定,所以说是避难荆州。22躬:亲自。23闻达:有名声,显达。24左将军:将军名号。《三国志·蜀书·先生传》载,刘备在小沛(今江苏沛县)被吕布打败,往依曹操,曹操向汉献帝表荐他为左将军。以:认为。殊量:特殊的识度。25顾:看望,造访。26解带:解去衣带。古人习欲以束带见客为有礼貌。这里是不拘于礼节俗套,推心置腹地对待。写:即泻,倾倒的意思。写诚:倾吐真心话。27结纳:定交并结合在一起。28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于平定北方之后南征荆州。29举州:全州。委质:即投降。曹操南征荆州,正逢刘表死去,小儿子刘琮主持荆州事务,投降曹操。30失势:即形势极为不利的意思。众:军队。31身使:亲自出使。32吴会:吴及会稽两郡,泛指江东地区。这里指东吴孙权政权。33宿:素常。服:佩服。仰:尊敬。34奇:突出。雅:闲雅。35大破其军:指赤壁之战,大败曹军。36克捷:连打胜仗。37江南:指长江南岸的长沙、桂阳、零陵等地区。悉:全部。38益州:指四川、云南一带地区。39军师将军:刘备所置的特殊官名。40称尊号:指称皇帝。41拜:以一定礼节授与官职。42录尚书事:总管尚书诸曹的政务。43殂没:死亡。44嗣子:继位的嫡子,指刘禅。幼弱:年纪小,身体弱。45南越:指南中(四川大渡河以南及云、贵二省)的诸郡。46戎旅:军队。47极:顶端。48科教:法令条规。49至于:达到。容:包藏,隐匿。奸:违法的行为。50自厉:自勉。51风化:风习教化。肃:庄重。52素志:一贯的意图。53龙骧虎视:象龙一样昂首前进,象虎一样张目怒视。形容出兵远征的气势。54苞:同“包”。四海:指全国。55跨陵:占据、侵扰。56宇内:指国内。57无身之日:指死后。58蹈涉:进军北伐。59抗衡:对抗。上国:指曹魏。60戢(ji辑):收敛。61耀:显扬。62于:以。治戎:治兵。指军队的管理和训练。63奇谋:出奇制胜。64值:遇、逢。人杰:指与诸葛亮相对阵的司马懿。65侔:相等。66攻守异体:攻与守是不同的两回事。67萧何荐韩信: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做大将军,称韩信“国士无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68管仲举王子城父:春秋时齐相管仲向齐桓公举荐王子城父,称王子城父“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事见《管子·小匡》。69忖:揣度。70兼有:指政治、军事才能都县备。71器能:才干。政理:政治作为。72发语词,无义。亚:次。匹:敌,相当。73陵迟:哀微。74大义:指诸葛亮统一全国的政治理想。不及:未能达到。75盖:或许。76青龙二年:魏明帝青龙二年,即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77武功:今陕西武功县。78屯田:用军队开垦荒地,蓄积粮食。79卒:死。80黎庶:老百姓。81口实:作为谈话的资料。82梁·益:今陕西汉中及四川、云南一带。83咨述:赞叹传说。84召(shao 邵)公:姬奭(shi 释)。周成王时,召公与周公共同执政,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陕以东周公管理,陕以西召公管理。召公管理陕西,得到群众爱戴。据说有一棵甘棠树,召公常在树下处理案件,召公死后,大家都不忍砍伐这棵甘棠树,作《甘棠》一诗,歌颂召公。事见《史记·燕召公世家》。85子产:春秋时郑国大夫公孙侨。据《史记·循吏列传》载: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死后百姓老少都很悲痛,说:“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86无以:无用,用不着的意思。远譬:遥相比拟。87孟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思想家、政治家,儒家的创始人之一。著有《孟子》。以下所引选自《孟子·尽心上》。88逸道:使人安乐之道。89生道:使人生存之道。90信:果真如此。91怪:怀疑。92丁宁:反复述说。周至:详尽、周到。93咎繇(gao yao 高谣)或作“皋陶”,舜的臣子。《尚书》中有《皋陶谟》记他与禹在舜帝面前陈述意见。谟,计谋。94周公:姬旦,成王的叔父,辅佐成王。《尚书》有《大诰》,记载管叔、蔡叔、武庚、淮夷叛乱时,周公征讨叛乱,通告天下的话。95略而雅:简单略而能抓住大方向。96烦而悉:繁富而详尽。97群下:群臣。矢:陈说。誓:约束。矢誓,指陈述征讨叛乱的决心和各种规定。以上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因谈话的对象不同,语言的深浅繁简也就自然不同。98指:意旨。不得:不能。及:追求。远:深奥。99经事综物:指规划、处理具体事物。100补:益。101陛下:指晋武帝司马炎。迈踪古圣:远追古代的圣王。102荡然:形容度量宽阔的样子。无忌:不须忌讳。103敌国:蜀与魏曾为敌对之国。诽谤之言:指诸葛亮的文章中有诋毁魏国的言论。104咸:都。肆:陈列。革:改动。讳:避忌。105大通之道:犹言殊途同归,比喻真理有共通性。106诣:到。上诣,上交到。著作:指著作省。107这是表文结尾的程式,表示文中所言不一定妥当,对皇上十分敬畏。108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即晋武帝泰始十年二月一日,274年。109陈寿以佐著作郎出为平阳侯相。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今译】 《诸葛氏集》目录:
开府作牧第一权制第二
南征第三北出第四
计算第五训厉第六
综核第七综核第八
杂言上第九杂言下第十
贵和第十一兵要第十二
传远第十三与孙权书第十四
与诸葛谨书第十五与孟达书第十六
废李平第十七法检上第十八
法检下第十九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军令上第二十二
军令中第二十三军令下第二十四
以上二十四篇,共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陈寿等上言:当初臣下任著作郎时,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荀勖、中书令关内侯和峤上奏,派我整理已故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言论政令。诸葛亮辅佐垂危的蜀汉,依仗蜀地险要的地势拒不臣服,然而仍要保留整理他的言论,以这样好的言论不被留传为羞耻,这确实是大晋朝的光明至德了,这种恩惠遍及全国,无所不到,自古以来是没有与之相比的。于是臣下就删除重复的文字,将同类的内容归在一起,共有二十四篇,篇名在上。

诸葛亮年青时具有超群的才能和英雄气概,他身长八尺,外貌非常英俊,当时的崔州平、徐庶等人就特别重视他。遭遇东汉末年的大乱,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自己耕田隐居,不求扬名天下。这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的气度不凡,便三次到草庐之中来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早以知道刘备是雄姿杰出的人物,于是推诚相待毫无拘束地向刘备陈述了自己的见解,二人结成深厚的友谊。等到魏武帝曹操南征荆州,刘琮率全州归降,而刘备失去依靠,军队又很少,没有存身之地。这时诸葛亮年仅二十七岁,竟出奇计,亲自出使孙吴,到吴会求援。孙权平素就钦佩尊敬刘备,又看到诸葛亮雍容闲雅的气度,因此非常敬重他,就派遣军队三万人来援助刘备。刘备这才得以与曹操交战,大败曹军,乘胜追击,连打胜仗,将江南的长沙、桂阳、零陵等地全部占据。后来刘备又西进攻取益州。益州平定后,任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皇帝后,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总管尚书诸曹的政务。等到刘备死后,刘禅年少才弱,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亲自处理。这时诸葛亮对外联合孙吴,对内平定南越之乱,修定法律制度,整训军队;制造各种机械,技巧高超,每样都力求精益求精;法律政教严明,赏罚有信用;邪恶的人没有不被惩治的,善良的人没有不被表彰的。达到了官吏中没有营私舞弊,违法乱纪的人,人人自勉,要求上进的地步,道不拾遗,强不凌弱,风俗淳厚,教化清静。

在那时,诸葛亮的一贯志愿是:进则出兵征伐,统一全国;退则占据西南,侵扰曹魏,震动天下,又自以为自己死后,就没有能进军北伐中原,与曹魏对抗的人了,因此他不停地出兵北伐,屡屡显示武力。然而诸葛亮的才干在于治理整训军队,而不在于出奇制胜,他管理政务的才能,胜于他用兵的谋略。而与他相对敌的人,又正是杰出的英雄,再加上众寡相差不一,进攻与防守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所以诸葛亮虽然连年兴师动众。也未能取得成功。从前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作大将军,管仲向齐桓公荐举王子城父作大司马,都是考虑到自己的才能,没有兼有政治、军事两方面的缘故啊。诸葛亮的才干在于政治和管理,在这方面或许可与管仲、萧何相匹敌,而当时却缺少王子城父、韩信那样的名将,所以使他的功业衰败,复兴汉室的大业不能实现。这也是天命有归,不可以用人的智慧和力量来争取的啊。

魏明帝青龙二年春天,诸葛亮率军队从武功出发,分兵驻守开荒屯田,为长期驻扎做准备。这年秋天病逝。百姓们追想怀念他,将他生平事迹作为谈话的资料。至今梁、益一带的老百姓中仍有对诸葛亮的赞叹和传说。这些赞叹和传说象在耳边一样,即使是《甘棠》诗对召公的歌咏,郑国人对子产的歌颂,也无法与之相比。孟轲有句话说:“在为百姓求取安乐的前提下役使百姓,百姓虽然劳苦,也不会怨恨;在为百姓求得生存的前提下杀人,那人虽被杀死,也不会怨恨杀他的人。”确实如此啊!

论者中有人怀疑诸葛亮的言辞缺少文彩,不华丽,而过于啰嗦周到。臣以为咎繇是大贤人,周公是大圣人,但考察《尚书》,咎繇的《皋陶谟》简略而集中;周公的《大诰》繁富而详尽。为什么呢?咎繇是在与舜、禹一起交谈,而周公是在对群臣和百姓发号施令的缘故啊。诸葛亮面对交谈的人,都是一般平民百姓,因此,他的言辞不能简略,意旨不能深奥。然而他说过的话和留下来的文章,都是规划和处理具体事物的,其公正诚实的心意,通过文字表现出来,是足以使人们了解他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对当世有所补益的。

我低头思想着,陛下远追古代圣王,心胸广阔,毫无忌讳,所以即使是蜀汉敌国诸葛亮的一些诽谤的言论,也都保留原文,不因讳忌而有所改动,这足以显明殊途同归的大道了。我谨慎地整理誊录诸葛亮的文章,上交到著作省。臣下陈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时,平阳侯相臣陈寿奏上。

【集评】 《魏书·毛修之传》:(崔)浩以其中国旧门,虽不博洽,而犹涉猎书传,每推重之,与共论说,言次遂及陈寿《三国志》,有古良史之风,其所著述文义典正,皆扬于王廷之言,微而显,婉而成章,班史以来无及寿者。修之曰:“昔在蜀中,闻长老言,寿为诸葛亮门下书佐,被挞百下,故其论武侯云:‘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浩乃与论曰:“承祚之评亮,乃有故义过美之誉,案其迹也,不为负之,非挟恨之矣。”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三十九《陈寿史皆实录》:《晋书》称陈寿作《三国志》,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又云: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髡,寿为亮传,谓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议者每以此少之。《晋书》好引杂说,故多芜秽,此亦其一也。街亭之败,寿直书马谡违亮节度,为张郃所破,初未尝以私隙咎亮,至谓亮将略非长,则张俨、袁准之论皆然,非寿一人之言也。寿入晋后,撰次亮集表上之,推许甚至,本传特附其目录,并上书表,创史家未有之例,尊亮极矣。评中反复盛称其刑赏之当,则必不以父坐罪为嫌,廖立、李平为亮所废窜,尚能感泣无怨。明达如寿,顾立、平之不若邪?亮六出祁山,终无一胜,则可见为节制之师于进取销钝,自是实录。

卢弼《三国志集解》:弼按:不必论本传,即此表文已可为武侯一篇佳传。宋广汉张栻亦撰武侯传,事虽详备,文则远逊于此也。又按:承祚上表自署平阳侯相,与《华阳国志》合,惟与《晋书》本传云“补阳平令”异,钱大昕亦疑寿传为误。案《晋书·地理志》,平阳郡旧尧都侯国,平阳在汉为曹参封邑,子孙袭封。后汉末张济封平阳侯,晋元帝时,李矩封平阳侯,至晋初何人封平阳侯未详也。

钱钟书《管锥编》卷三,一二三,全晋文卷七一:陈寿《表上诸葛氏集目录》:“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按六朝人似不厚非此品目,亦且以为无损于亮之声价者。《世说·排调》:“郗司空拜北司,王黄六诣郗门拜,云:‘应变将略,非其所长’,骤咏之不已。郗仓谓嘉宾曰:‘公今日拜,子猷言语殊不逊,深不可容!’嘉宾曰:‘此是陈寿作诸葛评;人以汝家比武侯,复何所言?’”;钟嵘《诗品》下品论王融、刘绘曰:“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譬应变将略,非武侯所长,未足以贬卧龙”;《魏书·毛修之传》修之谓陈寿谤亮将略非长,崔浩驳谓寿评亮有“过美之誉”,不得为谤。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五九《陈寿论》称寿为“良史”,谓张俨、袁准亦评亮不长于应变将略,非寿一人爱憎之私言;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七引《魏书·李苗传》苗读《蜀志》至魏延献策而亮不纳,太息谓“亮无奇计”,佐证寿“奇谋为短”之论。“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按姚范《援鹑堂笔记》卷三一、靳荣藩《绿溪语》卷上说此节,皆引《晋书·李密传》张华问:“孔明言教何碎?”密答:“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大雅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已敌,言教是以碎耳。”窃谓《彀梁传》僖公二年:“达心则其言略”,范宁注:“明达之人言则举领要,不言提其耳,则愚者不悟”;即“与凡人言宜碎”也。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二八《书〈三国志〉后》恽敬《大云山房文稿》初集卷二《书<三国志>后》均足助朱彝尊张目;《野叟曝言》第七八回亦论陈寿“帝蜀不帝魏,有二十四端”,又论寿“表扬诸葛,可谓‘至矣尽矣!蔑以加矣!’”赵铭《琴鹤山房遗稿》卷一《读〈晋书〉》第一九首专论寿《蜀书》之纰漏,至云:“蜀人撰蜀书,乃如述荒裔!”则非讥其史德而讥其史学、史识也。

【总案】 陈寿为晋佐著作郎时,奉命整理诸葛亮的有关资料,编订《诸葛氏集》。本文是《诸葛氏集》编成后,向晋武帝报告全书目录、编辑过程及对诸葛亮评价的一篇表文。全文载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或称“表上诸葛氏集目录”。可惜陈寿编辑整理的《诸葛氏集》已经亡佚,今所传明代杨时伟《诸葛忠武书》十卷,清代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四卷,皆出于后人篡辑,清代严可均《全三国文》也辑有诸葛亮文两卷。诸葛亮是三国时代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生贡献重大,为后人敬仰和崇拜,然而赞叹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诸葛亮如此卓越,未出茅庐而已三分天下,又为什么六出祁山而未能实现其统一天下的宿愿呢?陈寿的表文对此做了较为精致的回答。其一是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他的政治才能大大超过了他的军事才能。二是“所与对敌,或值人杰。”诸葛亮虽是“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但正遇上对手。三是“众寡不侔,攻守异体。”魏强蜀弱,力量相差悬殊,而又是以弱攻强,以小攻大,其难可想而知。四是“天命有归”客观大势所趋。陈寿在这篇表文中对诸葛亮的身世、才华和政绩功勋作了概括叙述和较高的评价,赞扬他的著述“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有补于当世”。文章既表现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心情,又对诸葛亮做了较为公允的评价,议论精到,文笔洗炼,感情深致,是一难得的表文。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