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诗群·马高明·猎物》新诗鉴赏
多少年前
我曾追逐过一只野兔
草丛俯下身体
使奔跑的形象
格外突出
阳光若明若暗
呼吸时有时无
草丛突然耸起
黑红的血沫溢出眼珠
多少年后
那一声枪响
还常常使阳光下的镜子
陷入孤独
这首诗记录了一代人的忏悔之情。“朦胧诗”在刚出现的时候,高扬其个体人格,仿佛个个都是好汉、龙种、被伤害者。随着民族反思的深入,诗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在那场浩劫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他们怀着更深的内伤开始揭示自身的丑恶,一种深刻的忏悔意识出现了。这种深刻的现代理性精神,使“朦胧诗”又一次成为时代意识的前卫角色。马高明的这首小诗,只是这场忏悔的哀恸合唱中的一个音符。马高明为这首诗题名为“猎物”,的确是意味深长的。真正的“猎物”是兔子(美的象征、自由的象征)吗?不是!是那个美的毁灭者,他将永远背负着沉重的忏悔,成为良知这张巨网中的“猎物”!我们可以将这里的“我”理解为一代曾经狂热过的“红卫兵”,也可以将“我”扩而大之来代表你、我、他——我们这些做过违背良知事情的一切人。这首诗较容易把握,我就不再多说。最后四行略显朦胧:“多少年后╱那一声枪响/还常常使阳光下的镜子/陷入孤独”。关键是“阳光下的镜子”这个意象不好理解,这里的“镜子”,是暗喻良知的洞照。你的一切丑恶,都会忠实地复现在良知这面镜子上,你无法回避,只能一次次忏悔,陷入无限的孤独与负疚之中。
这首诗是深刻的,那个杀害过野兔的人是值得我们敬重的。因为他主动将灵魂送上绞架,反复拷打自己,这种忏悔之情,正是人类不断反思自身,不断向上的保证。兰色姆说,现代诗是“有罪的成人”写的。我们抛掉这句话中宗教感“原罪说”的内涵,便会发现它更深的意义。“朦胧诗人”梁小斌曾写过一首《雪白的墙》,与此诗的意味是一致的,这里抄出供大家对读:
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早晨╱我上街去买蜡笔/看见一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他回头向我微笑/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写有很多粗暴的字╱妈妈,你也哭过╱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爸爸不在了/永远地不在了。
比我喝的牛奶还要洁白/还要洁白的墙/一直闪现在我的梦中/它还站在地平线上/在白天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我爱洁白的墙。
永远地不会在这墙上乱画/不会的/像妈妈一样温和的晴空啊/你听到了吗?
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