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晚歌 [瑞士]凯勒》读后感
释义

《晚歌 [瑞士]凯勒》读后感

我的眼睛,两扇可爱的小窗,

已经长期赐我美丽的辉光,

请亲切地摄入一一的景象:

你们总有一天会暗淡无光!

如有一天疲倦的眼睑闭起,

双目晦暗,灵魂就此安息,

它会摸索着脱去漂泊的游屐,

也要躺入它的黑暗的棺柩里。

它还看到两点火花在闪光,

从内心观看,像两颗星一样,

直到它们晃晃地暗淡无光,

像被飞蛾的翅膀扑灭一样。

可是我还在傍晚的田野上散步,

只是跟那西坠的夕阳为伍;

我的睫毛摄到的美景真丰富,

你们尽情享受吧,我的双目!

(钱春绮译)

【赏析】

《晚歌》创作于1879年,被史托姆奉为继歌德以后的最好的抒情诗。原诗标题为“Abendlied”,其中的前缀“abend”,既有“傍晚”的意思,也有“夜晚”的意思。一般而言,“傍晚”是指太阳西沉、天黑以前的那段时间,与天黑以后的“夜晚”存在着时间上的区别。那么,究竟是“傍晚之歌”,还是“夜晚之歌”呢?通观全诗后,我们看到凯勒其实是以这首短诗抒发人到暮年的思想和情怀,显然撷取了“傍晚”的含义。

全诗的点睛之笔在于每个诗节都会出现的“眼睛”。诗人一开始就告诉我们,眼睛是“两扇可爱的小窗”,长期赐予他“美丽的辉光”。也就是说,眼睛作为视觉器官,帮他“摄入”外部的景象,为他打开通往世界的窗户。然而,正如窗户经过岁月的淘洗而变得陈旧、变成废物一样,眼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昏花乃至最终“暗淡无光”。窗户的物理变化,眼睛的自然衰变,生命的必然轨迹,这三者就像一根绳子上的三股细绳,被诗人巧妙地搓捻在一起,令人遐思无限。

在随后的两个诗节里,诗人继续通过双目的变化来感叹生命的流逝。对于诗人来说,这一年他已年过花甲,生命的韶光正在消逝,双目的光辉逐渐淡去,对世间万事万物的体验越来越有限了。他情不自禁地想到“疲倦的眼睑闭起”的那一天,想到“飞蛾的翅膀扑灭”双眼中的“两点火花”的那一刻,想到生命的终结。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并没有像当时的大多数人那样幻想彼岸的世界,而认为灵魂“也要躺入它的黑暗的棺柩里”。这种唯物论思想得益于费尔巴哈的启迪。早在1848年,诗人曾前往德国的海德堡学习,在那里选修了费尔巴哈关于宗教本质的课程。费尔巴哈的观点对他的世界观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使他放弃了早年的宗教信仰,从此关注现实生活。

这种强调今生而非来世的思想,在最后一个诗节里得到了集中体现。虽然诗人一再感叹人到暮年、走向死亡,但是他在转折词“可是”之后,实现了一个漂亮的转身。他觉得自己还在“傍晚的田野上散步”,还与“西坠的夕阳为伍”,还没有进入死亡的黑暗,因而情不自禁地呼喊:“你们尽情享受吧,我的双目!”这份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让我们不由得想起曹操在乐府诗《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老心不老,即使到了迟暮之年,也要尽情享受美丽的人生,发挥个人的价值,这恐怕是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理念吧。

事实上,诗人自身的晚年生活很好地诠释了《晚歌》中表现的思想。他于1876年辞去政府公职,专事写作,迎来了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峰,完成了一系列优秀的小说作品和诗歌作品,成为当时最受读者欢迎的德语作家。他对自我的充分实现,对生活的积极追求,帮助我们透过生命的短暂易逝,更多地看到它的美丽绚烂。在死亡的沉寂之前,在生命的黑夜之前,让我们跟随着诗人的跫音,“尽情享受”,充分燃烧吧!

(蔡海燕)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