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无声戏》解说与赏析
释义

《无声戏》解说与赏析

《无声戏》解说与赏析

李渔

《无声戏》,又名《连城璧》,是清初李渔所作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

李渔,号笠翁,别署觉世稗官、新亭客樵、随庵主人、笠道人、湖上笠翁等。清代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戏剧家和小说家。浙江兰溪人。中年以后流寓杭州、南京,靠卖文、刻书和到处打抽丰谋生。在南京,他还有一个由家姬组成的家庭小戏班,在家自娱,出外娱人,并常与朋友一起观摩演出,切磋艺理,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如果抛开打抽丰,他可以算是一位专门从事写作和经营书业、剧团等文化事业的职业文人。一生著作甚富,有《笠翁一家言全集》、《闲情偶寄》、《笠翁传奇十种》(又名《笠翁十种曲》)等,小说有拟话本小说集《无声戏》、《十二楼》,章回小说《合锦回文传》、《肉蒲团》,其中《无声戏》、《十二楼》艺术成就最高,被誉为“从来小说之冠”(《连城璧》第3回眉评)。

《无声戏》是李渔第一次移家杭州后所作的第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顺治十一年至十四年间。当时是分初集、二集两次刻印的,初集收小说十二篇,即:第1回《丑郎君怕娇偏得艳》,第2回《美男子避惑反生疑》,第3回《改八字苦尽甜来》,第4回《失千金祸因福生》,第5回《女陈平计生七出》,第6回《男孟母教合三迁》,第7回《人宿妓穷鬼诉嫖冤》,第8回《鬼输钱活人还赌债》,第9回《变女为儿菩萨巧》,第10回《移妻换妾鬼神奇》,第11回《儿孙弃骸骨僮仆奔丧》,第12回《妻妾抱琵琶梅香守节》。初集现藏日本尊经阁文库;二集已佚,散见于后出的合刻本或选刻本之中。

李渔移家南京之后,在友人杜濬的帮助下,刻印了《无声戏合集》,时间大约在顺治末、康熙初。这是《无声戏》初、二集的合刻本,共收小说十二篇,其中属于初集的七篇,另五篇当是二集的作品。这个合刻本不但打乱了原刻的次序,而且把回目由单句改成上下对偶的双句。此书现仅残存两回,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几年之后,李渔又将《无声戏合集》改刻为《连城璧全集》,并将《合集》未收初集的五篇小说,再加一篇新作,集成《连城璧外编》,附刻于《连城璧全集》之后。《连城璧》全集、外编共收小说十八篇,其中多出《无声戏》初集的六篇小说是:第1回《谭楚玉戏里传情 刘藐姑曲终死节》,第3回《乞儿行好事 皇帝做媒人》,第7回《妒妻守有夫之寡 懦夫还不死之魂》,第9回《寡妇设计赘新郎 众美齐心夺才子》,第12回《女子守贞来异谤 朋辈相谑致奇冤》,外编卷3《说鬼话计赚生人 显神通智恢旧业》。《无声戏》刻本近年在日本佐伯市图书馆发现,国内大连市图书馆藏一手抄残本。

以上是李渔小说《无声戏》、《连城璧》的版本嬗变情况。

李渔小说《无声戏》跟他的戏曲一样,故事内容较多喜剧和闹剧,大都属于消闲解闷之作。如第1回《丑郎君怕娇偏得艳》写一个丑男连娶三个美妇,第2回《美男子避惑反生疑》写因老鼠盗物而生发出一个奸情疑案,直至经官动府,第3回《改八字苦尽甜来》写算命,第4回《失千金祸因福生》写看相等等,都带有很大程度的消遣性、娱乐性。究其原因,一是明清易代不久,作者对新朝还有一定的戒惧心理,有意避开严肃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一是要投时人所好,主要是达官贵人和小市民所好,他们“喜读闲书,畏听庄论”(《闲情偶寄》凡例),投其所好,写出的书才有销路;当然,作者本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如此,文学作为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无声戏》中有些作品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人生,并从中表现出作家对生活的态度和评价即世界观。如第3回《改八字苦尽甜来》表面上是写算命,实际上是写了一个刑厅皂隶穷通变化的故事。小说中的蒋成尽管安分守己,然而数年之内,由吏到官,竟也会囊括数万金,而那些如狼似虎的恶吏、贪赃枉法的赃官又将会怎样呢?小说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余地。小说还借有人嘲笑蒋成的话:“不是撑船手,休来弄竹篙。衙门里钱这等好趁?要进衙门,先要吃一付洗心汤,把良心洗去;还要烧一份告天纸,把天理告辞,然后吃得这碗饭。” 风趣而巧妙地讽刺了当时官府衙门普遍存在的贪赃枉法现象。第2回《美男子避惑反生疑》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封建道德的残酷和封建衙门的凶狠:小说中的成都知府判断所谓奸情案,“原告没有一个不赢,被告没有一个不输到底”。他一听原告诉讼,就给被告上刑,男的上夹棍,女的拶指,不屈打成招,决不罢休。小说在写到知府第二次给被告蒋瑜上夹棍的时候,作者有这样一段议论:“看官不道夹棍是件甚么东西,可以受两次的?从古来这两块无情之木,不知屈死了多少良民。做官的人少用他一次,积一次阴功,多用他一番,损一番阴德,不是甚么家常日用的家伙,离他不得的!” 这可以说是对封建官府随意用刑、任情断狱的有力鞭挞,它使读者很自然地联想到宋人话本 《错斩崔宁》对于封建衙门的批评和控诉。《连城璧全集》第1回《谭楚玉戏里传情 刘藐姑曲终死节》则写了一个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小说通过戏班女旦刘藐姑与落魄书生谭楚玉的恋爱过程及其跟封建势力的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为追求爱情婚姻自由而勇敢决绝地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进行冲击和挑战的女性形象。其中谭楚玉为了爱情,毅然冲破门第观念入班做戏,更加强了小说的反封建意义。其他如《连城璧全集》 第3回《乞儿行好事 皇帝做媒人》反映乡宦大老的鱼肉乡里,《无声戏》第3回《人宿妓穷鬼诉嫖冤》暴露妓家昧心坑人的恶劣行径,第8回《鬼输钱活人还赌债》劝人戒赌等等,都有程度不同的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

《无声戏》 中还有一些小说虽从整体上看并不足取,但其局部或从某个角度来说,仍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第1回《丑郎君怕娇偏得艳》宣扬红颜自当薄命,但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不幸遭遇;第11回《儿孙弃骸骨僮仆奔丧》表彰奴仆忠于家主,同时也对富家子孙争夺家财的丑剧作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特别是对于那些一味迁就溺爱子女,只考虑为他们挣家产,而不教育他们应当依靠自己的劳动去过活的父母,至今仍有警戒意义;第12回《妻妾抱琵琶梅香守节》歌颂丫头为主人守节抚孤,同时又无情地嘲讽了那种“凡无事之时哓哓然自号于人,曰我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其人者,皆有事之时乱臣贼子奸夫淫妇之流”的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两面派行为。

但说到底,李渔小说《无声戏》并没有突破话本小说暴露社会黑暗、歌颂青年男女爱情以及劝善惩恶等传统题材和主题,而且一般都开掘不深,浅尝辄止。至于一些无聊之作,就更不足道。相比之下,李渔小说的艺术价值要远远高过它的思想价值。在这方面,李渔自己也很自负,他说:“渔自解觅梨枣以来,谬以作者自许。鸿文大篇吾非敢道,若诗歌词曲及稗官野史实有微长,不效美妇一颦,不拾名流一唾,当世耳目为我一新。” (《与陈学山少宰书》)我们看他的小说戏曲,也的确感到故事新,意境新,语言新,时时处处有着耳目一新的的感觉。

李渔有一种艺术见解,即认为小说与戏剧是相通的,戏剧是有声的小说,小说则是无声的戏剧,所以他干脆把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称之为《无声戏》。他的戏剧一般具有关目新颖、情节奇特、结构单纯、布局巧妙、语言浅显通俗而富有情趣等特点,而这些艺术特点同样也大都体现在他的小说集《无声戏》之中。

《无声戏》 第一个艺术特点就是故事新奇,不落窠臼。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专辟一节“脱窠臼”,其中说:“欲为此剧,先问古今院本中曾有此等情节与否,如其未有,则急急传之,否则枉费辛勤,徒作效颦之妇。”这可以说是李渔小说戏曲的重要创作思想。《无声戏》中的所有小说都贯彻了这一思想。如古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非常之多,有的凭梅香穿针,有的靠老妪引线,有的幽会于花前月下,有的相约越墙私奔,但从未见有像《连城璧全集》第1回 《谭楚玉戏里传情 刘藐姑曲终死节》那样,让两位主人公谭楚玉、刘藐姑把做戏作为谈恋爱的阶梯和手段,使假戏做成真戏,生活、爱情与做戏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古代涉及迷信算命题材的作品也时有所见,但从未见有像《无声戏》第3回《改八字苦尽甜来》那样,八字可以戏改,而且改后竟可以应验的。“从来戏文小说上的妇人,都是吃的陈醋,新醋还不曾开坛”;《无声戏》第10回《移妻换妾鬼神奇》就特别写了一个吃新醋即小妾醋大妇的故事。人们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男人争夺一个美貌女子的故事并不陌生,然而在《连城璧全集》第9回《寡妇设计赘新郎 众美齐心夺才子》中,李渔却给读者创作了一出五个美女争夺一个美男的闹剧。尽管这些小说有的在题材和主题上缺乏深意,但李渔在小说题材、情节上的这种惨淡经营的刻意求新精神还是应当肯定的。

李渔不但在小说题材上刻意求新,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争奇斗巧,所以,情节奇巧,跌宕多姿,构成了《无声戏》的第二个艺术特点。《无声戏》第2回《美男子避惑反生疑》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赵家媳妇何氏的卧房与童生蒋瑜的书房只差一墙之隔,赵家怕媳妇闻书声而动怜才之念,特把媳妇的卧室调到前面,那知蒋瑜为了避嫌,也把书房移到前边,恰好又与何氏隔壁相连。这虽属偶然巧合,但因此却引起赵家的莫大怀疑。岂料更奇更巧的事接踵而来:蒋瑜忽于书架之上发现一个汉玉扇坠,而这个玉坠又恰恰是何氏之物,蒋瑜、何氏都莫名其妙,而赵家则把蒋、何二人的“奸情”告到府衙,知府当即箠楚成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日,知府夫人忽于知府书房床边壁缝中发现媳妇的一只绣鞋,夫人大吵大闹,媳妇含羞上吊,知府百思不解,蓦地恍然大悟,教家人顺着壁缝拆将进去,结果拆出一个老鼠洞,并由此受到启发,平反了蒋、何二人的冤狱。故事情节稀奇古怪,巧中翻巧,但又入情入理,真实可信,煞是别具匠心。《连城璧全集》第7回《妒妻守有夫之寡 懦夫还不死之魂》的情节发展有四个大起大落:一是费隐公策划众门生讨伐淳于氏,迫使淳于氏答应丈夫穆子大娶妾生子,二是穆子大将费隐公的圈套和盘托出,淳于氏重振旧威,将穆子大及其二妾百般折磨; 三是穆子大受苦不过,暗约众朋友重演旧技,被淳于氏率众家人打得落花流水,四是费隐公再出奇计,终于使淳于氏就范。恰如钱江大潮,一浪刚过,又是一浪,波浪翻滚,令人眼花缭乱。可以说,《无声戏》小说没有一篇是平铺直叙的,或是逐奇斗巧,或是波澜起伏,或是悬念丛生,篇篇教人爱不释手。

《无声戏》小说的第三个艺术特点是结构单纯,主线明确,布局巧妙,前后呼应。李渔在《闲情偶寄》“结构第一”中曾提出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等很多值得重视的艺术见解。而这些在他的小说中都有程度不同的体现。《无声戏》中的许多小说,都是中心人物鲜明,中心事件突出,而且贯穿始终,很少枝蔓,没有任何杂芜之感。如第2回《美男子避惑反生疑》紧紧围绕蒋瑜避惑、被疑、经官、平狱这条主线而展开。《连城璧全集》第1回《谭楚玉戏里传情 刘藐姑曲终死节》紧紧扣住谭楚玉与刘藐姑的爱情发展和生活命运,把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无声戏》中的绝大多数小说都具有以上这种结构特点,但也有极少数作品,如第12回《妻妾抱琵琶梅香守节》和《连城璧全集》第9回《寡妇设计赘新郎 众美齐心夺才子》,因题材特点和情节发展的要求不同,不是单线发展,而是双线或双线交错发展的,然而即使这些作品,仍然保持结构精干、并不滥生枝蔓的特点,而且一般布局也都比较好。这也说明文学创作的结构形式是不拘一格的。此外,《无声戏》有的小说有时还采取倒卷帘的结构布局,就像有的侦探小说或推理小说那样,一开始就推出案情或结果,然后再一步一步、恰到好处地交代出事件的起因和过程,从而产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如第4回《失千金祸因福生》写一个名叫秦世良的人靠借贷来的银子出外经商,三次出外三次丢失血本:第一次被强盗劫去,第二次被路人盗去,第三次被朋友冒认了去。每次都写得扑朔迷离,留下一个个疑团让读者去关心,去猜想,最后才有条不紊地交代出每次失银的真正原因和来龙去脉以及如何物归原主,使读者恍然大悟,长舒一口气。《连城璧全集》第12回《女子守贞来异谤 朋辈相谑致奇冤》中描写包知县审判已故姜生与马既闲之妻的所谓奸情案,别出心裁地移文城隍司,请城隍提审姜生的鬼魂,而城隍竟有回文,姜生鬼魂也竟有供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这个疑团直至三年之后才由当时的经办人、城隍庙道官和包知县本人讲出,阅后更令人拍案叫绝。奇思妙想,天衣无缝,布局巧妙,前后照映,在古代短篇小说中实属罕见。

语言通俗浅显,生动流利,涉笔成趣,可谓《无声戏》小说的第四个艺术特点。李渔认为,小说戏曲与诗文不同,诗文是做给读书人看,所以贵典雅,小说戏曲是做给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的,所以贵浅显。他从小说戏曲的对象出发,认为小说戏曲应该是“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即使“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同时,他还认为,不论写什么,都要以板腐为戒,主张“离合悲欢嬉笑怒骂无一语一字不带机趣”(《闲情偶寄》“词曲部·词采第二”)。所以他的小说语言一般都具有浅显生动、诙谐风趣的特点。且看《连城璧外编》卷5《受人欺无心落局 连鬼骗有故倾家》竺生、庆生二人眼中赌场、赌徒的一段描写:“(二人)跟着小山走进一座亭子,只见左右摆着两张方桌,桌上放了骰盆,三、四人一队,在那边掷色。每人面前又放一堆竹签,长短不齐,大小不一。又有一个天平法马搬来运去,再不见住。竺生道:‘难道在此行令不成?我家请客是一面吃酒,一面行令的;他家又另是一样规矩,吃完了酒,方才行令。’正在猜疑之际,忽地右边桌上二人相嚷起来,这个要竹签,那个不肯与,争争闹闹,喊个不休。这边不曾嚷得了,那边一桌又有二人相骂起来,你射我爷,我错你娘,气气汹汹,只要交手。竺生对庆生道:‘看这样光景,毕竟要打得头破血流才住,我和你甚么要紧,在此耽惊受怕?’正想要走,谁知那两个人闹也闹得凶,和也和得快,不上一刻,两家依旧同盆掷色,相好如初。回看左桌二人,也是如此。竺生道:‘不信他们的度量这等宽宏,相打相骂,竟不要人和事。想当初伯夷、叔齐不念旧恶,就是这等的涵养。’”竺生、庆生是两个初出茅庐的少年,他们虽出身富室,但却从未见过聚赌和赌徒,偶而在赌头王小山家看到这样的场面和人物,感到特别新鲜,不可理解,因而产生了一些奇怪然而却很符合他们身份的联想,从中可以见出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以至性格特征;与其同时,又通过他们的眼睛,把赌徒们的穿着形象、语言举止、神态气质以及赌场的混乱狼藉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整个语言通俗浅显,明白如画,而且诙谐生动,机趣盎然,颇能体现李渔小说的语言风格。

此外,人们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小说主要是靠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展现性格,不擅心理刻画。但李渔小说在这方面却有所突破,我们在《无声戏》中,有时即能看到一些精彩的心理描写。如第9回《变女为儿菩萨巧》写暴发户施达卿利心忒重,刻薄穷民,因年老无后,特向菩萨祈祷,菩萨教他散财舍施,方能得子。他求子心切,不得不照了做;但待同房怀孕之后,他又踌躇起来:“明日生出来的,无论是男是女,总是我的骨肉。就作是个女儿,我生平只有半子,难道不留些奁产嫁他?万一是个儿子,少不得要承家守业。东西散尽了,教他把甚么做人家?菩萨也是通情达理的,既送个儿子与我,难道教他呷风不成?况且我的家私也散去十分之二,譬如官府用刑,说打一百,打到二、三十下也有饶了的。菩萨以慈悲为本,决不求全责备,我如今也要收兵了。”在这里,一个悭吝财主的心理活动被作者摹写得非常生动形象,入木三分。第12回《妻妾抱琵琶梅香守节》 中罗氏、莫氏听到丈夫病逝的消息,都想改嫁,但由于丫头碧莲首创大义,便不好启齿,那种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复杂心理同样被作者描摹得细致入微,维妙维肖。这些心理描写都非常贴合所写人物的身份和所处环境,对于刻画人物性格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总之,《无声戏》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和独特的艺术成就,有不少艺术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总结。但与此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艺术缺陷。比如作者把戏剧创作的手法和技巧搬到小说创作中来,这虽然在某些方面可使他的小说具有一定的特色,但小说毕竟不同于戏剧,所以《无声戏》中一些小说有时又使人感到情节过于单纯,重故事而轻人物,尤其缺乏必要的细节描写。再如我们赞赏《无声戏》的故事新奇,但同时也感到其中有的小说过分逐奇弄巧,以至影响到作品的真实性,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又如《无声戏》的语言浅显通俗、生动流畅、诙谐风趣自然是好的,但有时也不免失之于轻佻和庸俗。所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和限制了李渔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都是我们在阅读、欣赏李渔小说和学习、总结他的小说艺术经验时应当注意鉴别的。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6: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