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不与疆吏交一牍上前所陈奏,或有所论荐,非宣示,终不以告人,虽家人子弟不闻不知》原文解读|译文|感想
释义

《不与疆吏交一牍上前所陈奏,或有所论荐,非宣示,终不以告人,虽家人子弟不闻不知》原文解读|译文|感想

【原文】

不与疆吏①交一牍②。上前所陈奏,或有所论荐,非宣示,终不以告人,虽家人子弟不闻不知。

【译注】

①疆吏:守卫边疆的官吏。②牍(dú):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牍(公文);尺牍(书信),案牍。

潘世恩在为官时(在军机处),不与守卫边疆的官吏交换公文。在皇帝面前的禀奏,或是有所讨论及推荐的人选,只要没有宣示,就不会告诉他人,即使是家里的子弟也不知道。

辑自同治八年修《大阜潘氏支谱》卷20。

【感悟】

潘世恩是潘氏家族中深谙谨慎之道的人,在军机处为官十七年,政界的事在公开以前,他守口如瓶,从不妄加评论。

【故事链接】

在《潘文恭公遗训》中,潘世恩教育其子从小“勿妄语,勿戏谑,师心自用,勿矜己长,勿议人短”。

【延伸阅读】

婺源与徽州

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安徽”一词的出现,大概始于17世纪中叶的清康熙年间。当时是取境内最重要的两个府之首字合作省名,其中,安庆府为安徽省的政治中心,而徽州府则以商业和文化著称于世。翻开清代的地图,徽州府位于安徽省南部,该府的西南一角突出,深深地插入江西省,所以晚清地理著作《皇朝直省府厅州县歌括》曰:“徽州府在省极南,所辖六县数为首,休宁祁门婺源角,绩溪府北黟西守。”这是用诗歌的形式,对徽州一府六县的地理位置做了形象的概括。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中,歙县是首县,为徽州府治所在,而婺源县则恰恰处于整个徽州府的西南一“角”。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国共两党的纷争,婺源两度被并入江西。第一次是在1934年,蒋介石出于所谓剿匪的需要,将婺源第一次划归江西省管辖。这引起了徽州人强烈的不满,在呈给蒋介石的公开信中,他们强调:婺源位于徽州上游,是徽州的门户,从唐宋以来就一直隶属于徽州,历时已千余年,从文化、军事、经济及民生等各个方面来看,都与徽州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朱熹是徽州人的骄傲,徽人潜移默化,徽州蔚为礼教之邦而蜚声远近。在这种背景下,朱熹的祖籍地婺源对于徽州人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其重要性犹如曲阜之于山东,洛阳之于河南,是安徽全省文化精神的象征。明清以来,长江中下游一带素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可见徽州商业发达,旅外同乡很多,各地都有徽州会馆的设置,这些会馆都崇奉朱熹,以加强一府六县商帮的精诚团结。一旦将婺源改隶江西,对于徽州的商业文化,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将会彻底瓦解曾执中国商界牛耳的徽州商帮。

1946年,婺源县参议会上下串连,发起“回皖运动”,通过胡适转交请愿书给蒋介石,促使国民政府内政部派员来婺源勘察。对此,唐德刚译注的《胡适口述自传》说:“婺源与安徽的徽州有长久的历史渊源,居民引以为荣不愿脱离母省,所以群起反对,并发起了一个(婺源返皖)运动。”由于民众的激烈要求,1947年8月,婺源终于划回安徽。1949年解放,婺源又再度被强制划入江西,隶属浮梁专区。五十年来,徽州地区的建制屡经变化,现在是在屯溪设黄山市,除了婺源仍属江西外,绩溪县也划到毗邻的宣城地区。旧徽州的一府六县,已分隶两省数区。尽管如此,婺源、绩溪的不少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自我认同仍然是徽州人。他们认为婺源、绩溪的文化是徽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仍是他们难以割舍的心灵故园。如今,从总体上来看,婺源遗存的明清时代之徽派建筑虽然不及歙县、黟县等地精美,旅游景点也比较分散,但自然山水及人文景观均极丰富,而且,不少新建的粉墙黛瓦仍旧徽味十足,较现在的徽州核心地带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极为直观地看出婺源人对于传统徽州文化的固守。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5: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