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留田行
李白
【原文】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1]。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2]。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3]。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桓山[4]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5]之木本同形,东枝僬悴西枝荣。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6]胡乃寻天兵。
孤竹延陵[7],让国扬名。
高风缅邈[8],颓波激清。
尺布之谣[9],塞耳不能听。
【注释】
[1]峥嵘:高峻的样子。
[2]蓬科:同“蓬颗”,土坟上长满的荒草。马鬣(liè):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指坟墓。
[3]铭旌:古时竖在灵柩前标有死者官衔和姓名的旗幡。
[4]桓山: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北。
[5]交柯:交错的树枝。
[6]参商:参星与商星。
[7]延陵:指的是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小儿子季札。
[8]缅邈:久远;遥远。
[9]尺布之谣:刘氏兄弟因争夺王位而互相残害,民间作歌谣来讽刺他们,后遂用“尺布斗粟”“尺布之谣”“一尺布”“一斗粟”来讽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能相容。
【赏析】
上留田,古地名。后亦为乐府曲名。晋崔豹《古今注音乐》:“上留田,地名也。其地人有父母死,兄不字其孤弟者,邻人为其弟作悲歌,以讽其兄,故曰《上留田》。”李白诗中“弟死兄不葬”“他人举铭旌”之事与前人的记载有所不同,可能诗人在现实中目击类似之事,有感而发,故作《上留田行》以讽刺当时之事。
这是一首简短甚至可能是残缺的叙事诗。它讲述的是诗人驾车经过一间屋舍,听到屋中有小孩的啼哭声,于是便掉转车头,上前询问。听完小孩们的哭诉以后,诗人心中顿生无限感慨。其实,在这短短的四句诗中,尚有很多关键信息没有传递给读者。我们似乎仅能察觉出些许悲凉凄惨的味道,但却不知道这些小孩为什么要啼哭?他们的父母长辈去哪了?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使得诗人长叹不已?这样欲言又止、时断时续的表达,反而更能引起读者的深思与探寻。正如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所说:“啼儿答语,更不揭出,语极含蓄。”
此诗虽短,却能在有限的文字之内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既保留了诗的简洁性,又不破坏其含蓄之美,堪称叙事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