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穆集》的主要内容,《徐孝穆集》导读
《徐孝穆集》,6卷,陈徐陵诗文集。徐陵(507-583),字孝穆,南朝梁陈间文学家。先世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早岁即随父徐摛供职萧纲幕下,旋升东宫学士。太清二年(548) 出使东魏。侯景乱发,留于邺城7年。南归,陈代梁,仕陈历任太府卿、五兵尚书、御史中丞、吏部尚书,封建昌县侯,官至尚书仆射、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徐陵原有集30卷,后散佚。明人屠隆评点徐(陵)庾(信)合刻本辑为10卷,明阎光世辑《文选遗集》明笙台刊本 《徐孝穆集》亦作10卷,张溥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徐仆射集》不分卷。清人吴兆宜《徐孝穆集笺注》作6卷,即 《四库全书》著录之本。吴兆宜笺注陵集未及完成全书,稍后同里徐文炳续为补辑完成。屠隆评点本,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有影印单行本,也收入《四部丛刊》初编;吴兆宜注本,先后有扬州艺古堂重刻本、广东翰墨园重刻本等,1918年上海中华书局 《四部备要》 铅印本。
徐陵是南朝后期的一位重要作家,在文学史上产生过相当影响。现存作品主要是骈文和诗。都有很大成就。他的骈文,无论是朝廷大著作的诏、册、命、檄文,还是书启、序和墓志,都写得婉丽精工,比以前的大骈文家沈约、任昉更多用典,更为丽逸,辞藻华美,音节和谐;书信实为他的优秀作品,《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和《在北齐与宗室书》,既说理深透有力,又沉痛哀切,抒情性很强。其《玉台新咏》一文,绮艳精工,可读可诵,洵为千古名篇。他的诗,清丽工整,格律精严,对唐代律诗的形成有重要推动作用。如《侍宴诗》“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二句,声律对偶已不亚于唐人; 所作乐府也多优秀之作。
徐陵的文学思想集中表露于《玉台新咏序》中,主张“婉约风流”,诗是“缘情之作”,或曰“托情”之作。他“撰录艳歌”的《玉台新咏》,只要求“惟属意于新诗,庶得代彼皋苏,蠲兹愁疾”,“永对玩于书幄,长循环于纤手”,以诗作为文士才女的欣赏对象,“曾无参于雅颂,亦靡滥于风人”,和诗传家的美刺说大异其趣。这里是一种纯文学的观点,带有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联系他早年参与“宫体诗”的创造,晚年也仍写作宫体诗,创作理论和实践有其一贯性。“宫体诗”和乐府诗的多表现妇女生活,实是文学表现领域的一种开拓,是六朝文学的一个贡献。后世《花间集》一派盖绍源于此。
徐陵在当世文坛享有崇高地位,陈叔宝誉之为“文曰词宗”。初期即与庾信齐名,史称“徐庾”,他们的文章称为“徐瘐体”。因为他是一种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史家和文学家历来褒贬不一;总的看,颇多微词。李延寿《北史·文苑传序》评为 “词尚轻险,情多哀思”,还算有一定客观性; 令狐德棻《周书》贬为“逾于郑卫”,“词赋罪人”,则是否定艺术创造性的守旧观点,不可取。其实,徐陵、庾信很少格调低下的作品。屠隆称徐陵“琳琅一代,卓冠当时”,是有根据的;“哀江南赋彪炳无前,与遵彦之书婉丽莫偶”(均见《徐孝穆集》评点本序),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上都是说得过去的。徐陵与庾信相较,徐陵在文学形式上给予庾信较大影响,至于总的文学成就,庾信高于徐陵。因此,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徐陵是起过一定积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