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公元818年正月,韩愈由于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李纯,差一点送掉性命,后来降职为潮州刺史(现广东省潮安县)。在去潮州的路上,诗人经过兰关,正逢天下大雪,碰到他的侄孙韩湘,就把满腔的心事都写在这首诗中告诉他。
首联交代被贬谪的原因和地点。“朝奏”“夕贬”,极言时间之短,显示皇帝对他处分的迅猛。“九重天”,极力夸张皇帝的威严,揭露帝心喜怒无常,变幻莫测;“路八千”,极力夸张贬所的遥远,抒写诗人的痛苦忧虑,愤懑不平。颔联既补充交代了上谏表的用意,又表达了诗人受处分以后的态度和决心:不惜残年,誓除弊政,虽受处分,决不后悔。这一联是全诗的骨干。一、二两联虽然是议论和一般叙述,但由于感情激动,大气盘旋,并不感到抽象。颈联抒写诗人在兰关踟蹰不前的怅恨心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在唐代,潮州一带是荒凉落后的边远地区,诗人此时只身前去,心情是十分痛苦的。“云横秦岭家何在”,意思是说,过了秦岭,前途茫茫,连天上的白云都凝滞不动,不愿越过秦岭,何处是我的归宿呢?“雪拥蓝关马不前”,意思是说,大雪阻塞道路,行程遥远,跋涉艰难,坐骑踌躇,停步不前,马犹如此,人何以堪?这一联即景抒情,形象鲜明,情真意切,精警动人。尾联设想自己被贬谪到南方荒远地区的最后结局,写得非常凄恻。这决不是诗人危言耸听,在封建社会中,这种贬死于荒僻地区的事是常见的。柳宗元不是明显的例子吗?南方瘴气熏蒸,瘟疫流行,诗人的这种担心是完全有现实根据的。这样写,照应了首联(正因为贬所遥远,所以回来的希望十分渺茫),充实了颔联和颈联(为了革除弊政,既使贬死于瘴江边上也不后悔;追念前途,不寒而栗,当然会“雪拥蓝关马不前”了)。
这首诗,真切地描写了诗人受贬谪以后的复杂心情,有痛苦,有怅恨,有愤懑,有担忧,有决心,然而决无悔恨。诗人这种坚持正义的精神是可贵的,值得称道的。从艺术上看,全诗脉络连贯,布局严密。王世贞说:“七言律大要贵有照应,有开阖,有关键,有顿挫”(转引自《杜少陵集详注》卷一)。韩愈这首七言律,写得沉郁顿挫,有开有阖,前后照应,上下勾连,风清骨峻,精警动人,是符合王世贞所说的七言律的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