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山水篇》原文|赏析
释义

《山水篇》原文|赏析

记得从前读过一首诗,诗人在赞颂我们伟大祖国年青一代美好的心灵时,说他们心中“都是一片桂林山水”。读这诗时,我还没有到过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所以还不大能体味这诗句所要表达的意境。最近到桂林走了一趟,乘便浏览了当地风光,联想起这匠心独运的诗句,总算对它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桂林山水,确实很美。它秀丽、清新,美丽不腻,媚而脱俗。用这客观世界动人的姿容,去形容人们心中的美好境界,真是韵味无穷。

到过桂林,特别是游过它的岩洞,你是不能不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桂林风光就像是一幅幅超尘绝俗的山水画,那儿的岩洞则像是一个个瑰丽多采的童话世界。据说这些岩洞,是因为具有很强溶解力的地下水,在石灰岩的裂缝中不断渗透、溶蚀,使岩缝不断扩大而形成的。桂林一地,最脍炙人口的岩洞是七星岩,近年又发现了犹有过之的芦笛岩。这两个美不胜收的岩洞蜿蜒数里之长,里面的石钟乳和拔地而起的石笋杂然纷陈,百态千姿,在灯光的辉映下,色彩斑斓,绚丽诡奇,令人目不暇接,恍如置身在美丽的童话世界之中。叠彩山上那个虽则不大,但却委婉有致的岩洞,也是十分美妙的。可惜我此刻并不是在写游记,否则一定会把那“碧莲玉笋世界”里的奇观,一五一十地给你说个痛快。

是的,也许有点扫兴,我在这里只想说说自己徜徉在那幻境般的天地之际,所生发出来的一点点感想罢了。——千百年来,无数游人被岩洞中的景色迷住了。光怪陆离的石钟乳和石笋,在岩洞中形成了变化无穷的诸般形状:如珊瑚,如翡翠,如象牙,如宝石;如绫罗帐幔,如瓜果蔬菜,如飞禽走兽……这一切,使许许多多游客大开眼界,惊羡不已,因此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写了诗词歌赋,赞而颂之,刻在洞壁之上,以期与名山同寿;泛观那些壁上诗文,自然不无情文并茂的佳构,但更多的是述游纪兴的浮浅之作,滥调陈词,实在并无多大意思。

游岩洞,使我不禁想起了徐霞客。徐霞客是我国明代的大旅行家和大地理学家。他自少鄙弃功名,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为终生职志,用了自己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整整二十八年,跋山涉水,浪迹天涯,主要靠徒步游历了十六个省份,从他老家江苏出发,向北到过北京附近的盘山和山西的五台山、恒山;向南到过福建以及广东的罗浮山。年过半百以后,他还用了连续四年时间,迢迢万里,遍游浙、赣、湘、桂、黔、滇各省,然后才东归从事著述。他在漫长的旅途中,经常在渺无人烟的山林川泽之间,登危崖,攀绝壁,闯洪流,探洞穴,露宿风餐,出生入死;往往日行百余里,栖身于荒山草莽之际,还要燃起枯枝照明,把日间的见闻和考察所得,记录下来。一部数十万字文采斐然的《徐霞客游记》,就是后人把他散佚不全的遗稿搜集编刊而成的。这游记,是徐霞客对伟大祖国充满爱情的赞歌,又是一部光辉的地理学文献。当年这个连最简单粗陋的测量仪器也没有的天涯行客,竟成了世界上的石灰岩地貌考察的先驱,竟纠正了过去的图经志籍中以讹传讹、认为岷江是长江的上源这一历史性错误,正确地指出了金沙江才是长江的上源;竟弄清了前人从未弄清的广西红水河上游北盘江和南盘江的发源地;竟查明了怒江、澜沧江、红河三江分流入海,否定了前人的错误说法;竟对云南腾冲的休火山群进行了深刻的科学研究,详尽地记载了火山喷发及其引起的种种地质现象,为地理学作出了出色的贡献……徐霞客一生的经历使我们看到:人的能量得到充分发挥的时候,其成就竟可以达到多么光辉的高度!

多少年前,作为《徐霞客游记》的少年读者,对徐霞客这位“不计年,不计程,旅泊栖岩,游行无碍”的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我是十分向往的。几十年光阴,业已匆匆过去,那游记中的许许多多撼人心魄的记叙,大都不复记忆了,但是有两个地方,一直不曾忘怀:一个地方是徐霞客晚年远赴西南的时候,遇见一个名叫静闻的和尚,静闻有志于远赴云南鸡足山,愿与徐霞客结伴同行。两人在途中结为知己。在广西旅游时,静闻不幸病故,徐霞客十分悲伤,决心依照静闻生前的嘱咐,将他的骸骨背负到鸡足山安葬。另一个地方讲及徐霞客五十二岁时,到了湖南,要游上清潭和麻叶洞,当地人对他说,这两个洞穴居住着“神龙”,不但难以进去,而且谁也不敢进去。徐霞客的反应是怎样的呢?他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予闻之益喜甚。”这寥寥六个字,一直铭记在我的心怀。他不是知难而退,而是知难而进;他不是闻险则忧,而是闻险则“益喜甚”,这是何等感人的英雄气概!后来,他果然在无人作伴的情况下,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伏水进洞,征服了那所谓“神龙”蛰伏的洞穴……

关于徐霞客的这两件轶事在记忆中历久犹新,是因为他的一颗对别人和对事业的赤诚之心着实打动了我。徐霞客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惮烦难,不避艰险,对别人负责到底,对事业坚贞不渝。这种高贵的品格,在他的一生中是无时不体现出来的。

当我踏着徐霞客当年的足迹,浏览着那奇异的岩溶景观的时候,心中不时翻腾起关于《徐霞客游记》的所余无多的记忆来,设想着那矍铄老叟,偕同一僧一仆,怎样手持松明,在洞穴中蚁行前进,抚摸着湿粘粘的石钟乳,微笑着,赞叹着……啊,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图景呀!要是能在这“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的地方,发现哪怕是一点点徐霞客的遗迹,那也该多有意思呀!

想不到,这个愿望居然在我到阳朔游览那个名为龙洞的岩洞时实现了。——在龙洞口石壁上众多题刻之中,有一块正文上刻有“洞开八口,曲折通畅”八个大字,字字如碗口大小,字体端正,笔气平和。仔细看去,署名的竟赫然是我在旅途中不时念及的徐霞客。读过《徐霞客游记》的人都知道,游记的作者是完全无愧于被称为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散文家的,但是这位巨匠在龙洞的石壁上留下的,既不是诗词,也不是歌赋;他既不描绘岩洞的诸般美态,也不炫耀自己的文采风流。这八个大字,是这样的显浅、简明、通俗,委实平易得不能再平易了!它丝毫也不矫揉造作,只是老老实实地给别人讲明这个岩洞的基本结构:它有八个出口,虽然很迂回曲折,但毕竟畅通无阻。徐霞客在壁上凿下这八个大字,看来无非是给后来的游览者以寻幽探胜之便罢了!他热爱祖国的山川风物,也希望别人热爱祖国的山川风物;他热中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也希望别人热中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他穷毕生之力遍游祖国名山大川的目的,全在于告诉人们祖国是多么的美好妖娆,让人们都热爱它,了解它,卫护它。龙洞石壁上的八个大字,不是正好体现了徐霞客的这种荡荡心迹么?它之所以使我怦然心动,理由仅在于此。我从这简朴不过的八个大字中,看见了徐霞客对别人和对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正是这样的一颗赤心,使他面临如此瑰丽的境界的时候,也不耽于述游纪兴,不屑于附庸风雅;一心想着的也是别人,一心想着的也是事业。那八个大字,以它的平凡与真挚,显示了它的高贵与庄严,横扫了那蒸腾于石壁之间的腐儒之辈的俗气。我想,这就是美了,这就是那位一生以山野为家的古人有如流水行云的磊落襟怀了。我想,把自己的全身心奉献于事业的徐霞客,心中也分明是有一片桂林山水的。

当然,比之过去,今天的桂林山水不知要美多少倍了!比之古人,我们的精神世界也不知要丰富多少倍了!但是犹如古朴的山水画有时还可以摆在我们的厅堂供鉴赏那样,徐霞客那优美如同桂林山水的一片赤诚之心,难道不是还很值得我们称道的么!

1978年3月

(1978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当你还是一朵花》)

赏析随笔这种文体在散文大家族中可以说是最轻松而“随便”的,它无拘无束,任作者思绪浮想漫游,以尽兴为能事。当然,这里说的“随便”不等于“随心所欲”。其思路仍然有着既定方向和旨归的。就如这篇《山水篇》,作者以记游桂林山水为题材,其题旨是围绕徐霞客的事迹与心迹而构思的。

题目为《山水篇》,貌似广博,但细读内容却思绪集中,文理井然。开头用“都是一片桂林山水”的诗句打开思路,由远而近,直到身入桂林寻幽探胜。

文章记游桂林山水并不泛游浮记,而是集中叙写岩洞奇观。写岩洞又不以自然景观描写为能事,而是以游赏观感为重点。写观感很自然地联系到徐霞客了——因这里有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的题刻遗迹——这是全文的核心所在。

写徐霞客又不是平平介绍,文章从徐霞客的生平业绩谈起,最后将笔触落到他的人品与精神上,尽情抒写了徐霞客心中那“一片桂林山水”般的崇高思想境界。

对徐霞客“高贵品格”的抒写,作者是通过阳朔龙洞的记游作了淋漓尽致的阐发。当年徐霞客曾游此龙洞,特别对其岩洞作了详细考察,并在洞口刻下了“洞开八口,曲折通畅”八个大字,至今赫然入目。作者就从这八个大字中寻幽探微,窥见了徐霞客那颗无限热爱祖国山河的高贵精神。如文章所说:“他穷毕生之力遍游祖国名山大川的目的,全在于告诉人们祖国是多么的美好妖娆,让人们都热爱它,了解它,卫护它。”正是这八个简朴不过的大字,让我们“看见了徐霞客对别人和对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

随笔的美,就美在这幽婉回环的入胜抒写之中。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