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小说、戏剧·张天师》原文与赏析
释义

《小说、戏剧·张天师》原文与赏析

《小说、戏剧·张天师》原文与赏析

佚 名

天师者,汉张道陵也,子房八世孙,光武建武间生于吴天目山。学长生法术,隐北邙山,章帝、和帝累召不起。久之,遍游名山,东抵兴安云锦溪,升高而望曰:“是有异境。”缘衍流而之云锦洞,有岩焉,炼丹其中三年,青龙白虎旋绕于上。丹成饵之,时年六十,容貌益少。又得秘书,神通变化,驱除妖鬼。后于蜀之云台峰升天。所遗经录符章并印剑以授子孙。其四代日盛,复居此山,历代重之。今其子孙,世袭“真人”,居于江西广信贵溪县之龙虎山。

张天师本是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及其后代世袭道教领袖的通称,本篇则是指张道陵其人。

张道陵对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因而受到了后世道教徒众的顶礼追崇。同时,在他身上,道教也充分展示了善于制造神话的特长,把这位历史上本有其人的人物不断升腾神化,使他成为一位半人半仙、仙的色彩似乎更加浓厚的神话人物。

关于张道陵,最早的文字记载极为简略,《后汉书·刘焉伟》写道:“(张)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三国志·张鲁传》的记载基本相同。经后世道家的不断增益附会,到了道教发展繁盛的明代,完成了对张道陵的神化过程,万历年间成书的《列仙全传》,有一篇关于张道陵的三千多字的宏篇巨制,可以说是历代张道陵神话故事的集大成,对于他的出身降世、成道登仙、神通显异,无不进行了一番浓笔重彩神乎其神的描绘。而现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篇《张天师》,则完用采全了另一种速写式粗线条的笔法,仅用二百来字,勾勒出这位道家奉为神灵的人物生平以及主要传说的大致轮廊。与 《列仙全传》相比,虽然文字不到十五分之一,但明末关于这位人物的传说,例也一应俱全。

文章的开始,用一句话,概括了这位天师的姓名、族望、时代和里贯。粗看仍是古代此类文章的固定套路,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为他攀上了一位甚为显赫的远祖,就是那位汉初辅佐高祖取霸天下的首席谋臣张良,而此公在后世民间传说中的地位,大约也高居那些猛将良臣之首。看来以超凡脱俗为本的道家弟子也并没能免俗,同样沾染了以系出名门甚至不惜编造来竟相夸耀的时代风尚。

接下来从 “学长生法术”到 “后于蜀之云台峰升天”这一主要段落,用极为洗炼的笔墨,历叙了张道陵修道的经历。如果与上边提到的 《列仙全传》里的相应部分对照起来看,那么就可以知道,这里几乎每一句话,都包含了一段道家夸张离奇的神话,由于本文体裁和篇幅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一一详详细叙述了。需要注意,这些故事并没有多少真实依据,经不起认真的推论,譬如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地名,就是在道教的记载中也往往是相互矛盾的。举例来说,张道陵炼丹得道的兴安云锦溪云锦洞,看来应该是他生平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但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竟不知它到底在哪里;在《列仙全传》中,则根本没有提到这个地名,而诸如炼丹等等故事,就发生在鹤鸣山。根据有关资料,这个地方就是指下边提到的张道陵历代子孙居住的今江西省贵溪县龙虎山,传说是因为张道陵炼丹时有青龙白虎旋绕于上而改为今名,可实际上张道陵根本就没到过那里。

文章的最后,交待了张道陵子孙后代的情况。张道陵创立的 “五斗米道” 也叫 “天师道”,元代以后改叫“正一道”,是道教的主要流派。这一教派的历代“天师”(明代称“真人”),都是张道陵的子子孙孙世袭,这一现象,即使对门户森严的宗教承传,也是十分特殊的。与这一教派没有娶妻生子的禁律大约不无关系吧。

“天师”这一称呼,对于道教来说,本有严格甚至带有神圣意味的含义,但在民间通俗文学作品中,有时也没有得到十分的敬重。如 《西游记》里,张道陵只是玉皇大帝灵霄殿外负责接待引见和传递奏章谕旨的四位天师之一,颇有点像后世衙门的门子,并且还不时被那位泼猴孙悟空取笑捉弄。想来最虔诚的信徒,对此大约也是无可奈何的。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