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子张问十世可知章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人的言行皆出于预期,伟大的思想者更是引领未来。但预期凭何而来?未来可知吗?子张之问其实是一深刻的质疑。
孔子是可知论者,给出了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鉴往而知来。真实的历史认知,对于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由此彰显。
孔子的论证中含有他的认知预设: 一是社会制度永续变化,多了就减损一些,少了就增益一些;二是任何损益都必须“因”,即有它的客观基础,决非个人能肆意妄为。如妄为,必有害;而即便妄为,也定有必不可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