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天鹅 [法国]马拉美》读后感
释义

《天鹅 [法国]马拉美》读后感

纯洁、活泼、美丽的,他今天

是否将扑动陶醉的翅膀去撕破

这一片铅色的坚硬霜冻的湖波

阻碍展翅高飞的透明的冰川!

一头往昔的天鹅不由追忆当年

华贵的气派,如今他无望超度

枉自埋怨当不育的冬天重返

他未曾歌唱一心向往的归宿,

他否认,并以颀长的脖子摇撼

白色的死灭,这由无垠的苍天

而不是陷身的泥淖带给他的惩处。

他纯净的光辉派定他在这个地点

如幽灵,在轻蔑的寒梦中不复动弹:

天鹅在无益的谪居中应有的意念。

(施康强译)

【赏析】

本诗于1885年首次发表,实际创作年代可能在1866年左右。关于本诗主题,历来评论家众说纷纭,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天鹅”在西方诗歌传统中代表诗人的形象,天鹅困于寒冰之中,象征诗人困于冷漠低俗的社会中,诗人的天才被诋毁、被扼杀。研究家努莱夫人(E。 Nonlet)则于1940年提出新说,认为诗的主题是对缺乏创作能力的不满。达维埃斯也认为在本诗中,“诗人不是蔑视他注定生活其间的世界,而是蔑视他自己”。此说得到众多专家的认可。

评论家的两种意见似乎都说得通。但本诗真正的主题是什么,也许只有马拉美本人清楚,或者也许马拉美自己也说不清楚。在首作于1868年,发表于1885年的《爱伦·坡墓》一诗中,诗人显然就是在批判冷漠低俗的社会对诗人天才的诋毁,他慨叹诗人要像坚硬的花岗岩一般向着飞短流长显示棱角。这与那只被困于坚冰之中却仍美丽的天鹅的象征是多么的相似。然而诗人总是对自己创作能力的消长非常敏感,创作能力的缺乏或消失是他们最惧怕的灾难,多少诗人为此担忧慨叹,马拉美的诗歌主题慨叹此事也合情合理。象征主义诗歌往往意象朦胧多义,却又恰恰因为这种朦胧多义使诗歌充满张力,使人沉醉。努莱夫人就称此诗“若明,若暗,既有这份明白,吸引读者,又有这份隐晦,把人迷住”。正是主题意象的多义隐晦迷住了读者,又是诗歌的灵动优美吸引住了读者。

音位学家指出,此诗的5个韵脚都包含[i]音,全诗共43个[i]的音素,这个反复出现的[i]音素,使得全诗好像充满了天鹅凄厉的叫声,天鹅凄厉的叫声与它在透明晶亮冰川中洁白纯净的天使受难的形象交织在一起,感动和吸引了无数的读者,使得此诗成了马拉美诗歌中最受读者喜爱的一首。读者无须如学者专家那般去参透马拉美天鹅形象的真实的象征意义,只需通过那优美的词语所描绘的意象去想象那只受冻天鹅的挣扎和它的孤高的心灵,通过精巧的音韵布局去聆听受难天鹅凄厉却撼人心灵的歌唱。

全诗所有的意象都围绕着一个对立展开: 天鹅的灵动美丽与冰川的坚硬无情。天鹅与冰川之间的这种冲突在诗中不是凝滞不动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激烈到渐趋湮灭的过程。在第一小节中,天鹅还挣扎着扑动翅膀奋力地与禁锢它的冰川搏斗,希冀能冲破坚冰再一次展翅高飞;而在第二节中,天鹅似乎已无力再扑动美丽的翅膀,它连这点行动的自由都被无情地剥夺了,但它还能思想,它的思想依然还能冲破云霄,它还能追忆着往昔的华贵,在梦里坚守着自己的尊严;在第三节中,尽管它不愿意承认已陷身泥淖,告别苍穹的命运已无可改变,华贵的追忆再也无可为继,它只剩下愤恨的拒绝,拒绝承认这样一种悲剧的命运;在第四节中,天鹅所有的挣扎已成徒劳,行动力和思想都在寒冰中凝固,只剩下一个纯净的躯体,在冰川中纪念着曾经的美丽。虽然天鹅最终无法战胜寒冰,但它的美丽和孤高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在全诗中,无论是天鹅还是作为天鹅对立面的冰川都是洁白和纯净的,这就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至纯至美的意境,再加上那如同天鹅鸣叫般的音韵,怎能不直击读者的心灵?

(苏东晓)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7: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