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马兴荣《水龙吟》爱国诗词鉴赏
释义

马兴荣《水龙吟》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马兴荣

雪中登大观亭

关河冻合梨云,冲寒犹试连钱骑。思量旧梦,黄梅听雨,危阑倦倚。披氅重来,不分明处,可怜烟水。算夔巫万里,金焦两点,谁说与,苍茫意? 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天际。而今剩了,低迷鱼艇,模粘雁字。我辈登临,残山送暝,远江延醉。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琼瑶碎。

邓廷桢

据清史及邓廷桢《寿星明》词等资料来看,道光十九年(1839)阴历十二月,邓廷桢由两广总督调任闽浙总督,次年元旦后离开广州,九月,因投降派的陷害被革职。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与林则徐同时被遣戍伊犁。据此可以肯定这首词是道光二十年(1840)邓廷桢被革职后回故乡江宁时所写。写作的时间是道光二十年的冬天。所写地点是镇江对岸的瓜洲。词题中的“大观亭”就是瓜洲城南门上的“大观楼”。有人说是高邮城东文游台的“湖天一览亭”(此亭旧名“大观亭”)但与词的内容不符,恐怕不是。

这首词的上片写雪中骑马驰骋,登瓜洲城南门大观楼远望长江的景和情。

人们在大雪纷飞,山河白茫茫一片冻结时,往往是呆在家里围炉取暖,有雅兴的则赏雪饮酒,咏诗作画,或踏雪寻梅,或寒江垂钓,而词人却与众不同,他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江南雪原上还在试骑战马(连钱,有深浅斑驳毛色的良马)。这说明词人不是在赏雪。在他心的深处想着的仍旧是驰骋疆场,抵抗英国侵略者者,保卫祖国。接着回笔过去也曾经来此,那是黄梅季节。当时自己在此高楼上倚阑听雨,而今披着鹤氅重来,登高远望,烟水迷茫不分明。再进而想,眼前经过夔州、巫峡奔流东下的长江和江中对峙的金山、焦山,谁会告诉我这苍茫天地的意绪呢?这表明词人此时心中有难解的疑问,问天无语,所以料想长江、金山、焦山也不会回答自己。词人的疑问是什么呢?那就是:为什么自己出生入死,忠心为国,要被解职?为什么不抵抗英国侵略者的侵犯?为什么要妥协投降,丧权辱国?这些不解的心结,愤激的感情,都在平平淡淡的“谁说与,苍茫意”中含蓄地表达出来了。因此,这虽然是上片的结束,却为下片大开了感情的闸门。

下片写对战斗的回忆和报国无路的悲愤。

回忆自己任两广总督时与钦差大臣林则徐协力禁烟,将从英、美烟商处缴获的鸦片二百三十余万斤在虎门当众销毁,并多次亲率士卒、战舰击退英国侵略军。但是,这一切已经是往事了,而今只剩下眼前江上迷离的渔艇,天空模糊的雁群,一派萧瑟景象。这就是说,他现在不能再横戈跃马,抵抗侵略了。他不能再指挥调度,禁止鸦片,为国除害了。因为他已经被革职了。这从表面看,似乎是写另一层意思,其实正是紧接上片末尾的意思来写的。下面转笔兜回写登临:模糊的远山送走了黄昏,流向天边的长江使人沉醉。这不仅是景色使词人沉醉,更重要的是茫茫长江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它哺育中华民族繁衍生息。面对这大好河山,词人有无限的热爱,所以他沉醉了。接着突然以“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琼瑶碎”作结,似乎很突然,似乎词人消极了,其实不然。试想,在大敌当前时,应该发挥爱国者的作用,协力同心,驱逐侵略者,保卫祖国大好河山,保卫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但是,邓廷桢这位爱国将领现在却只能踏雪折梅,这显然是词人对报国无路的抗议,也是对投降派罪行的控诉。从词的内涵和结构来看,它是一气贯注的是谨严的。它没有消极,有的是愤懑。可以说这首词忠诚悱恻,感人至深,不是一般登临之作。

在这首词中,上片第二句“冲寒犹试连钱骑”中的“犹”字,下片第四句“而今剩了”中的“剩”字,词人都赋予它远远超过该字本身的含义,这也是我们读这首词时应该注意的。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