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吴绶《隆中十景》》关于描写襄阳的诗词
释义

《吴绶《隆中十景》》关于描写襄阳的诗词

吴绶《隆中十景》

成化年间,锦衣百户吴绶以荆南道观察使的身份,来到襄阳,参与征剿流民起义的军事行动,期间,他重修了隆中书院,并写下了《隆中书院记》和《隆中十景》诗,其中《隆中十景》诗以五律的形式描写了隆中十处景点。

三顾堂

贤人隐岩穴,帝子再三寻。野处终身志,雄谈济世心。

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千载称鱼水,高风冠古今。

三顾堂是明代成化初年吴绶在宋代三顾门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纪念堂,是为了纪念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作隆中对。这首诗题咏三顾堂,全诗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吟咏诸葛亮隐居隆中,皇叔刘备三顾茅庐,吟咏诸葛亮隐居时树立终生大志,与刘备交谈时展露兴汉决心,肯定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褒奖了刘备礼贤下士的英明。后四句为一层,先以写景过渡,所写山隐路转、树木葱郁的景象,既是实景,写出了三顾堂所在之静谧,乃高人隐居之所,也暗喻刘备与诸葛亮君臣遇合之美名万古长青,故而尾联直言“千载鱼水情,高风冠古今”。

六角井

庵前存古甃,云是汉时穿。周洁厨中物,灵通地底泉。

流香来一脉,遗泽永千年。良夜涵明月,光澄六角天。

六角井是诸葛亮宅院中的饮水井,此诗即吟颂此井。诗的首联写草庐前留存一眼井,传说是汉代开凿的,信笔写来,起得平稳,像长者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中间两联写井水用来洗洁食物,写井水直通地底泉眼,井水甘甜,流淌千年,皆平平道来,不用典,不用华丽辞藻,显现出平淡的诗风和雅洁的情趣。最后一联将这种淡雅之气推上高潮,堪称名句,晴朗的夜晚,明月投映在井水中,波光粼粼,映照着井壁,“涵明月”是俯视,“六角天”是仰视,俯仰之间,描绘出一幅静谧高雅的景象,透露出作者对此井的热爱,对诸葛亮的敬慕。

古柏亭

古柏阴深处,先生结草亭。千嶂云外绿,百尺雨中青。

地底龙蛇蛰,祠前翠葆灵。恍如三顾日,雄论许谁听?

这首诗首联化用杜甫“丞相祠堂柏森森”的句意,奠定全诗凭吊诸葛亮遗迹的庄重之情、敬畏之意。中间两联写景,远处翠绿的森林,延及天边云端,近处高大的柏树在雨中越发碧绿,地底潜聚龙蛇之气,祠前草木青翠茂盛,视界开阔,碧绿养眼,美不胜收。尾联写作者沉浸在如此美景中,恍惚回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倾听着诸葛亮纵论天下形势。此诗艺术上的特色有三。首先遣词用字恰当,首联嵌入诗题“古柏亭”三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皆不显斧凿痕迹,可见作者有一定遣词用字的功底。其次,善于写景,中间两联所写景物,远近高低,层次分明,绿、青、翠,色泽明丽,整幅画面具有层次美、色彩美,更重要的是所写景物突出了翠绿这一主题,象征着诸葛亮浩气长存、万古长青,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的敬畏之情,可谓景中有情,景中有真意。再次,全诗结构分明,首联点明所咏之物,颔联、颈联瞻景凭吊,尾联征引史事,既是中间写景的自然延伸,又是照应首联的有意之举,此种结构虽为登临咏怀诗歌之常用,但此诗依然写得很好。

躬耕田

食力安生业,山前数亩田。雨晴耕白水,春暖放乌犍。

东作思无逸,西成望有年。后来持此术,伯业富西川。

与吴授其他九首诗以写景开始不同,此诗首句以议论开始,奠定了全诗议论说理的基调,因为只有自食其力才能安定生活、成就事业,所以诸葛亮就开垦了山前数亩农田。中间四句写田间劳作的场景,乌犍指耕牛,东作是春耕的意思,西成指秋天庄稼成熟。最后两句再次议论,诸葛亮凭借这段躬耕苦读的经验积累,辅佐先主成就伟业,造福于蜀汉,这样就使诸葛亮躬耕隆中的意义由维持生计上升到韬光养晦、积累经验、成就事业的高度。

梁甫岩

半山岩石好,梁甫昔时吟。出处关成败,兴亡自古今。

云埋万丈地,德著百年心。今日登临者,唯闻野鸟音。

这首诗首联写景,并用嵌字法嵌入诗题“梁甫岩”三个字,看来吴绶颇喜用此法。《梁甫吟》是咏“二桃杀三士”典故的,颔联上句“出处关成败”,可以理解为《梁甫吟》诗的出处是咏叹一个关乎成败的故事,也可以理解为诸葛亮的出仕与隐居关乎一生成败,但以下句“兴亡自古今”的“自古今”来看,两者都有,诗人正是由梁甫岩想到梁甫吟,由“二桃杀三士”想到诸葛亮的悲剧,才发出“出处关成败,兴亡自古今”的感叹。颈联写梁甫岩隐没在万丈云深处,诸葛亮品德泽被千百年,岩石虽在,吟者作古,写景中带有物是人非之感。尾联写如今登临此地,惟闻鸟鸣,同样在抒发造化弄人、物是人非的深沉感叹。

抱膝石

躬耕田上石,一片绿生苔。长得风云护,曾延将相来。

用非高卧榻,名重读书台。李广休轻射,长留曲涧隈。

这首诗吟咏一块石头,但却写得饶有情趣,且揭示出了抱膝石的文化意蕴。描写位于躬耕田上方、长着绿苔、得风云呵护的抱膝石曾经将诸葛亮招引来,石头不能用作卧榻,但却因为作了诸葛亮的读书台而名垂天下,正可谓石不在妙,伟人用之则名。尾联写得更是有趣,诗人劝李广不要射石,让它长留在溪旁,活用李广射石典故,透露出作者对抱膝石的喜爱之情。隆中为历史文化风景区,游隆中既不重看山,又不重看水,而重在凭吊历史,体会其中的文化底蕴,获得精神上的洗礼。吴绶即从抱膝石中体会到了诸葛亮苦读勤学的精神,故而愿长留此石,令后人观瞻。

老龙洞

泉深岩穴古,时有老龙眠。门掩云中石,功成涧下田。

一溪青草合,千古碧萝悬。欲觅英雄迹,高风尚宛然。

此诗重在写景抒情。老龙洞景点虽小,但却被吴绶写得别有洞天:古老的岩穴,幽静的泉水,当年有老龙眠于其中,洞口石间,云雾飘动,水流涧下,灌溉农田,整条溪涧青草茂盛,碧罗悬挂。诗人目睹老龙洞自然会想到时人称之为“卧龙”的诸葛亮,何况此涧是当年诸葛亮引水灌溉农田之处,所以说诸葛亮的身影宛然如在眼前。

小虹桥

溪水流祠下,桥横一丈余。曲通樵子径,荣过帝王车。

水涨蟾蜍没,云闲螮蝀舒。骚人风雪里,漫策觅诗驴。

诸葛亮隐居隆中时,有没有小虹桥,已无从考证,小虹桥的最早记载出现在《三国演义》中,而小说写小桥、流水、松篁是为了营造一个隐逸世界,用环境描写烘托诸葛亮,小说写黄承彦骑驴过小虹桥,吟诵诗句,也是在为诸葛亮出场作铺垫,并非史实,所写其景其事都不可信,小虹桥是后人根据小说虚构的景和事造出来的,其目的正如吴绶《隆中书院记》所云“造其景,慕其人”。该诗先写小虹桥的三个方面,桥的位置:祠堂下方;桥的宽度:一丈余;桥的普通:连通打柴人的小路。后写小虹桥的三个优点:帝王走过的荣耀;水涨云闲的幽境;骚人觅诗的雅兴。作者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了小虹桥的普通而又不寻常的特点,流露出对小虹桥的喜爱之情。

半月溪

山湾溪亦绕,一曲湛寒流。月照玻璃缺,水涵玉玦浮。

淮阴空把钓,尚父漫垂钩。灵物此中有,难将香饵投。

该诗首联写山环水绕,溪流清澈,起得普通,未见精神,然而颔联写景,顿见灵气,出句“月照玻璃缺”,视角在月,是由月见水,“玻璃缺”暗含“半月”之意;对句“水涵玉玦浮”,视角在水,是由水及月,“玉玦浮”尽显溪水波荡之景,景幽情谐,且对仗工整,用语雅洁,堪称名句。颈联和尾联,写溪中映有月亮这个灵物,但是,即使有韩信、姜尚的钓钩,也难有香饵能将其钓起,用典却以戏谑口气出之,显得活泼灵动,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半月溪的喜爱之情。

野云庵

英雄千古宅,僧舍静相依。野色堆红叶,溪云锁翠微。

断碑书往事,残磬响斜晖。行客祠前过,如瞻羽扇挥。

只看题目,野云庵就是一个超凡脱俗之地,而该诗正是突出了野云庵的这点精神。僧舍幽静,伴以古宅,衬以红叶,掩映在青翠的山腰深处,映衬在火红的夕阳之下,时不时地飘来阵阵磬声,宛如人间仙境,令人遐思联翩,禁不住想起当年居住于此的诸葛亮。

在艺术上,该诗有四个特点,一是善于着色,红叶、翠微、斜晖,色彩明丽,搭配得当。二是以动衬静,残磬响声清脆入耳,如敲在人心上,但却又给人山林僧舍极其幽静的感觉。三是章法精妙,颈联的“断碑书往事”照应首联的“千古”,“残磬响斜晖”衬托首联庵的“静”,前后勾连照应,颇为巧妙。四是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格律严谨,语言清新,情景交融,堪称名句。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4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