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吴兰修·卜算子》原文赏析
释义

《吴兰修·卜算子》原文赏析

《吴兰修·卜算子》原文赏析

园绿万重,月不下地,夜凉独起,冰心悄然,惜无闲人同踏深翠也。辄倚横竹写之,时甲戌七月十三夜

绿剪一窗烟,夜漏知何许?碧月蒙蒙不到门,竹露听如雨。独自出篱根,树影拖鞋去。一点萤灯隔水青,蛩作秋僧语。

这是一幅“竹园秋夜图”。初秋之夜,凉意如水。庭园之中,茂密的竹林遮光蔽月,翦翦翠叶宛若笼罩在蒙蒙烟雾之中。词人信步走出篱笆,朦胧清幽的月光拽出憧憧树影,隔岸一点萤火如明灭的灯盏,泛着青光。——画面凄清寂寥,令人触景怅然。

这又是一首“秋声小夜曲”。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刻,声声更漏不知从哪里迢递而至,滴滴清露滑落在竹叶上,听来好似点点疏雨。一切都已进入梦乡,只有蟋蟀发出阵阵哀吟.象愁苦的僧人在絮叨着自己的幽怨。——乐曲哀惋缠绵,令人闻声凄其。

词前的小序交代了本篇的创作经过。“园绿万重”指竹林茂密,是月光不能朗照,窗外青烟翦翦的原因。“冰心”用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一片冰心在玉壶”意,明示自己冰清玉洁的心境。“悄然”二字,一方面渲染了环境的幽静;另一方面也蒙后暗示了自己孑然一身,光明磊落,“表里俱澄澈”(宋张孝祥《念奴娇》)的品格无人知晓。一“惜”字,写出无人与我同游竹园的叹惋。“横竹”即横笛。词人凉夜独起,漫步庭园,耳目所接,中心有感,于是便倚横笛而歌,写下了这首小词。时在嘉庆十九年(1814)甲戌。

全词并无直接抒情言志之辞,每字每句似乎只在作画、写景。然而,当你自觉不自觉地随同词人神游其境,耳濡目染,自能体验到某种心绪和情味。

首先,进入词人眼帘的,是仿佛笼罩在烟雾中的翦翦翠叶,是朦胧清幽的月光,还有那隔水望去泛着青光的闪闪萤火。偌大世界,为何选取这三种景物入词呢?南朝梁钟嵘《诗品》序中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气候使自然景物发生变化,景物的变化又感荡着人们的心灵,从而形成了诗歌。这个过程就是“景生情,情生景”(清袁枚《随园诗话》)的过程,是感情的移入,是内在的模仿,二者交光互影,相得益彰。作家为寄托自己的情思,必然要精心选取最合适的景物入诗(词),《诗·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杜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莫不如此。所以,竹林、碧月,萤灯作为词人精心选择的一组镜头定格在烟雾笼罩、朦胧清幽的特定环境中,极好地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气氛,衬托出了词人的一片孤独的冰心。

我们再来看一看流过词人耳畔的萧瑟秋声吧。夜深人静,漏声迢递,给人平添一丝清冷。而那“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的似雨的竹露,尤能引发人们秋思的愁绪。更不用说那似“秋僧语”的蛩吟了。一片冰心的词人独自聆听这一系列凄凄切切的秋声,怎能不作这人世苦寒,觅无知己的慨叹呢?

全词上下摹声绘色,活画出秋夜园林的幽静,字里行间无不寄托着词人劲竹般孤高清傲的情怀。而这惝恍莫测、清幽凄冷的境界,也正观照出词人孤寂无友,怅然若失的心绪。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3:41:34